多彩小结,收好英语课堂的“豹尾”
2017-07-27沈小燕
沈小燕
一堂好的英语课好似听一场精彩音乐会,产生一种余音袅袅的听觉冲击,给人以回味无穷之感。特别是富有意义的总结,更能产生如同“豹尾”般的收缩有力效果。课堂总结不可少,能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找到更多有价值信息,能使得学生在自我归纳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精彩生成点,触发学生二次深思和主动探知的学习激情。越是多彩的总结,越能够抓住学生的学习渴望之心,越能够使得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
一、留下悬念,做好铺垫
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需要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予以引导。在每堂课结尾时多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在意犹未尽的感受到体味到其中的乐趣,定能使得课堂教学更有意义和实际效果。留下悬念,也为学生的“知新”作了铺垫。
留下悬念,便于学生总结思考。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七Unit 2 Fit for life的Reading Two life-saving medicines教学结束时,针对The efficacy of Aspirin and Penicillin,不妨引导学生思考:What else efficacy of Aspirin and Penicillin?引导学生试图从阿司匹林和盘尼西林的其他功效中发现更多有意义的信息。借助这样的悬念,能使得学生有针对性收集相应的素材,便于他们在继续查阅相关资料的过程中获得丰富认知和知识积累,满足他们的整体认知发展需要。结合悬念的内容,可引导学生就“我所知道的阿司匹林和盘尼西林”运用手抄画报的形式予以展览,帮助他们从相应的资料中开阔眼界,获得更多的丰富认知素材。
留下悬念过程也是在引导学生不断归纳总结的过程,便于他们在主动反思的过程中找到更多的丰富内容。结合课程教学内容,针对学生感兴趣和关注的热点,多设计具有开放性和多样化的思考题目,帮助他们主动深入总结反思。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和不同,多引导学生主动收集整理相应资料,帮助他们在灵活运用中深化感知。
二、首尾呼应,形成体系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告诉我们,记忆需要在反复同样的识记中显现效果,首尾呼应便是如此。运用首尾呼应的形式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能使得学生在掌握“由因溯果”的运用规则中获得更多的深刻印象。注重首尾呼应总结,能让课堂教学的结尾更加有力量,更能够强化认知体系。
首尾呼应运用,让学生记忆更有力道。如,在教学模块三Unit 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的Reading Fog后,不妨采用首尾呼应的形式,再次播放1952年10月发生震惊世界的“伦敦大雾”事件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从相应的写作背景中深入感知The harmful of fog。在学生形成一定的印象感知后,可建议他们就What did you watch from the video?主动收集相应的资料,引导他们能够有针对性进行协作交流。在讲授新课的同时,教师可展示学生的阅读感知,让他们能够有针对性提出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们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语篇阅读理解感知,帮助他们在深入总结中形成整体认知体系。
首尾呼应小结,应在突出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便于学生能反复理解记忆,让他们保持一定的记忆激情。关注学生的总结,多给他们更多自我拓展延伸的机会,鼓励他们就各自的感悟主动提出相应的观点,让他们能够有针对性进行识记运用,形成一定的认知感悟体系。
三、引导迁移,提升能力
运用类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能使得他们在不断总结优化的过程中增强学习激情和潜能。借助迁移鼓励学生深入表達运用,更利于其强化整体理解,形成一定的记忆运用能力。以迁移性总结深化教学,利于学生强化识记运用。
以迁移形式总结,更能使得学生丰富感知。如,在模块六Unit 1 Laughter is good for you的Reading Stand-up for your health教学后,我根据Health is very important表达主题,引导学生阅读《Three days to see》(《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鼓励他们就“怎样保持健康的身体”撰写阅读感知,让他们能够有自己的深刻感知。同时,要求学生推荐与语篇中卓别林相关的阅读文章素材,帮助他们在深入提炼和概括中形成一定的感悟体验。很多同学在归纳总结后认为,健康的身体是根本,而所有的一切快乐都离不开健康的身体。通过迁移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收集阅读发现和总结交流感知,更利于他们在主动运用中强化识记运用。
引导迁移运用,能使得学生在不断强化整体理解感知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深刻体验,便于他们在实践运用中深化感悟。建议向学生运用讨论对话、角色模拟、书面表达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在迁移学习中的认知感受,更利于他们有针对性发现问题,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总而言之,多样化的总结,让课堂更有生机活力,能给学生更多自我探究的好奇。从学生学习认知需要,注重悬念引导,首尾呼应和迁移转化,定能使得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中生成敏锐语感,产生探知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