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求别样的本色课堂

2017-07-27李明忠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38期
关键词:预设新课标探究

李明忠

一、教师要有亲和力,要处处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与学生无间的交流,要能让学生觉得老师在无微不至地呵护自己成长。“亲其师而信其道”这一古训源自我国古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学记》,大意是说: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愿意亲近老师,才能信任老师,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欲使学生信其道,教师必以人格感染、情感交流使之亲其师。此次授课的四川邓湘娟老师、广西龙起珠老师、陕西邱俊老师、山西李跃魁老师,或在课前问候学生、给学生鼓劲,或在导入时深情介绍自己家乡美景,或在课中亲切称呼学生,或弯下腰与学生亲切交流。这些做法无形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情不自禁地亲近老师、信赖老师,从而在课堂上努力表现,为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奠定了基础。相反,一些教师在课堂上面无表情,甚至板着面孔,拒人于千里之外,学生又怎么会亲近、信任他呢?

二、在课堂上,老师要侧重于方法的指导

教育家叶圣陶有言:“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使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换句话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结论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批注式读书法是古人善用的读书方法,有许多名著批注本流传下来,如脂砚斋批注的《红楼梦》,金圣叹批注的《水浒传》,等等。批注,即批语注释,是指对一些生词难字加以注释,在段落层次前写大意,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手法加以简评等。批注是对文章的品评、鉴赏,是多角度、高层次的阅读过程,也是读者的消化、吸收、转化和运用的过程。

此次授课的四川邓湘娟老师(课题:苏轼的《定风波》)、广西龙起珠老师(课题:杨绛的《老王》)、辽宁王宁宁老师(课题: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等都很好地介绍、使用了批注式阅读法,受到评点专家的好评。诵读法是语文教学常用的方法,有的老师特别注重诵读方式、指导诵读方法,使语文课堂书声琅琅,富有韵味。教授《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的新疆孙荣颖老师,教授《天上的街市》的内蒙古许彦老师等在这一点上表现突出,得到评课专家的充分肯定。

三、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现场生成

学生的现场生成是不可控的,因此,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和对文本的解读就显得至关重要。这就需要老师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以便于掌控全场。以前我在教学中往往担心课堂不能按预设进行,以防失控;现在我意识到:意外的现场生成处理好了就是课堂的精彩之处,会带来意外的惊喜。预设与生成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精心预设,无惧生成,力求达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互相促进,是我今后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

四、要真正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在学习方式上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法。这就要求老师自身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同时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新课标极其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现实的语文课堂能真正落实这种学习方式吗?我看未必。据我所了解的情况,不少老师在课堂上也就是走走过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往往讨论完就结束了,看着热闹,没有实效。因此,要真正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必须适时了解学生、深入小组讨论,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状態,为后续的教学做准备。

我们可喜地看到,十几位中青年教师的课堂真正回归了本色。在教改的大潮中,他们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勇立潮头,做出了表率,成为广大教师学习的榜样。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感悟和思考,只是一孔之见,如有不妥之处,望同仁不吝赐教,谢谢!

猜你喜欢

预设新课标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
浅析预设的应用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