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研组建设

2017-07-27陈露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38期
关键词:教研组教研特色

陈露

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在教育竞争激烈的今天,很难想象一所没有质量、没有特色的学校何以能获得生存发展的空间。学校的发展首先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发展永远离不开教研组。教研组的建设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创务实、有效、创新的教研局面

在“崇尚服务,经营幸福”办学理念的指引下,近年来学校提出了新的工作中心:聚焦课堂,减负增效;注重科研,推进课改;打造特色,人人成长。语文组为贯彻落实学校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建好一个平台、抓好两个“阵地”、提升三种职能的工作思路,努力开展好教研组的教研工作。

(一)建好一个平台——教师成长平台

1.明确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方向。

语文教研组根据全组成员自身能力水平,把教师分为三个梯队,要求各梯队教师要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相应的目标水平。如,一梯队:要求课堂实现“多向互动”和“双重生成”,在学科课型研究中成为中坚力量,争取成为品牌教师,等等。

2.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途径。

语文组要求全组成员在平时教育教研工中,始终坚持“打开窗子——学、迈开步子——做、开动脑子——思”的三个原则。通过对理论知识的不断学习和钻研,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这样循环往复的“做”,在实践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师徒结对,共同提高。

语文组通过青蓝工程,在组内进行师徒结对。让师傅导育人、导教学、导科研,从而使徒弟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4.扎实开展教学研究。

教师不仅仅是教学实践者,还应该是参与教学研究的研究者。语文组要求全组成员以课题研究为依托,把丰富的教学经验与理论学习、教育研究相结合,全组成员都有属于自己的课题。

5.重视教师的业务培训和理论学习。

在教师培训、学科教研活动中,为教师掌握系统学科知识体系创造条件。如,派教师到外地去学习,请教科所专家、市区优秀教师到学校听课指导,及时了解课改动态,以适应形势的发展。

(二)抓好两个“阵地”——课堂、集体备课

1.聚焦课堂,以问题为抓手,用“121”课改理念改进课堂教学。

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下,学习习惯普遍较差,很多学生不会思考,不会自主学习。针对这一问题,学样应该以“121课改”的理论为指导,在语文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开发更多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空间,并且通过师生思维活动的个性展示,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经过全组语文教师不断的教学实践,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121”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2.强化集体备课制度,形成资源共享,促进共同发展。

根据“121”课改模式的推进, 可以相应地改革备课模式,备课倡导精细化,重预设。核心是以“个体——集体——个体”的主题单元式三轮备课形式为主,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

(三)提升三种职能——教师能教、会研、善写

1.务实地开展“四课”教研活动。

为更好地实施“121”课改,打造高效课堂,可以连续推出“合作派位式”组内研究课。通过开展组内汇报课、展示课、研讨课、示范课等四课活动,认真组织大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上课。

2.有效地开展学月研修活动

语文组采用集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可以每学月组织全体语文教师集中进行一次学月主题研修,以“新课改”形式下的语文教学和语文课堂为主要内容,分散学习主要是教师的读书活动、课题研究活动。

二、创教研特色蓝本,铸学科品牌魅力

学校特色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一所学校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命,一个教研组也同样如此。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語文教研组特色建设日益凸显,颇有成效。如,校园银燕文学社,编写《清风雨露》校刊;开展“学月特色主题活动”,开设校园“百师讲台”;开设“经典诵读”新课程,弘扬传统文化;等等。

总之,使语文组成为一支创新实干、教风严谨、团结协作的队伍,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充当顶梁柱的角色。在长期积累的过程中,不断积淀和生成,语文组在积极合作中获得双赢,开创教研组建设新局面,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猜你喜欢

教研组教研特色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浅议教研组功能的最大化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