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的五只“拦路虎”

2017-07-27张晓

财经国家周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拦路虎转型数字

张晓

企业创新仍处于摸索阶段,行业发展不成熟,民众数字技能欠缺,政策准备不足,一系列问题和挑战由此而生。

近年来,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强势崛起,推动全球数字化转型。在去年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G20杭州峰会等重大场合,数字经济均被列为重要议题。今年3月,数字经济更是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1.0阶段:1993-2010年,以互联网应用为主,主要形态为电子商务;2.0阶段:2010-2016年,以移动互联网应用为主,以平台为载体,以数据为驱动,表现为“互联网+”;3.0阶段:2016年起,进入后移动互联网时代,以云网端新一代基础设施为基础,逐步走向万物互联,开始全面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为代表方向。

数字经济3.0将开启数字革命的“收获期”,或将迎来大国较量中为数不多的又一关键分水岭。不过,在3.0阶段,一些显著的问题和挑战仍然值得关注。

中国劳动者的数字技能相当较弱。需全面加强数字技能的学校教育和社会职业培训。

五重挑战

数字经济是全球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涌现出很多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意味着传统的行业格局被打破、新势力崛起。然而,“新”也意味着企业创新仍处于摸索阶段,整个行业发展不成熟,民众数字技能欠缺,政府政策准备不足,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也由此而生。

一是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难。在互聯网渗透和互联网企业冲击下,传统企业纷纷开始互联网转型。一部分直接尝试进入互联网行业,但由于基因不同,自身不具备互联网产品经验等多种原因,结果不尽如人意。另一部分传统行业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大量收购互联网公司和互联网创业项目,由于不了解互联网的本质内涵和发展规律,难以把控后续的运营问题,失败概率也较大。

实际上,只有相对少数传统企业将自身业务与互联网实现了良好的结合,同时招揽了有互联网成功经验的专业人士,转型告捷。转型,困难重重;不转型,市场就被互联网企业夺走,在行业中处于下风,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之路任重而道远。

二是,平台经济体的监管与治理平衡难控。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打破了传统企业为主的利益格局,但作为流量入口的平台经济体的出现,又可能形成新的垄断。

例如,BAT分别以搜索、电商、社交为核心,凭借其雄厚的资本,通过收购、入股、战略合作等方式进行布局,广泛渗透到各行业,此时该领域的创新已不再是重点,而是服务于其整体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容易抑制中小企业创新。另外,网络上虚假信息泛滥、假货泛滥、不良信息传播、在线“黄赌毒”等问题,均离不开平台经济体参与治理。

对于平台经济体,政府既要支持发展又不能完全放任,如何保持政策弹性,在监管与治理中达成相对平衡,打造健康发展生态,对决策者形成极大挑战。

三是,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面临新挑战。在数字经济时代,网络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近期两度爆发的勒索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疯狂传播,至少有150个国家受到网络攻击,严重影响到全球金融、能源、医疗等众多行业。

个人隐私被侵犯的问题更是触目惊心。个人信息贩卖已成为地下黑色产业链,从非法采集到非法出售、购买、转售,再到非法利用,个人隐私面临被非法侵害,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此前,备受关注的山东临沂徐玉玉电信诈骗案,即是对个人隐私保护敲响的一次警钟。

四是,跨境数据流动规则未立。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数字贸易发展迅猛,数据跨境流动成为数字经济发展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据统计,从2005年到2014年,全球数据流量增长了45倍,快于国际贸易或资金流动增速。

然而,目前国际社会对跨境数据流动还没有达成共识,各国政策不一,对可能涉及到的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问题的态度不尽相同。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发布研究报告《跨境数据流动:障碍在哪里,代价是什么?》,强烈反对数据本地化;而俄罗斯则明确规定,公民数据只能存于境内服务器。

如何才能建立跨境数据流动的国际规则,促进数字贸易,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数字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五是,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欠缺。与历史上由机械化造成的“机器取代人”相比,此次由智能化引发“机器人取代人”的“破坏力”将更为强大,包括脑力劳动者在内的岗位也受到波及,就业转换的压力更大,周期也将更长。

这一问题的严峻程度对发展中国家尤甚。中国人口众多,劳动者的数字技能相对较弱,亟需全面加强数字技能的学校教育和社会职业培训,以适应数字经济对劳动者技能提出的更高要求。

掌全局,抓关键

为应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挑战,中国要抓住3.0阶段发展契机,推动国家全面数字化转型,除扎实推进《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外,还要掌全局,抓关键。

所谓全局,是中国要关注数字经济带来的经济社会“整体的质变”和“化学反应”,以人为本,用“整体论”思维方式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通盘考虑和布局国家数字化转型,构建和树立三大发展观。

一是树立普惠共创的发展观。帮助更多企业和人“连接”,接入、使用互联网;推动云计算服务普及,扩大“在线”的应用广度和深度;推进全民数字技能培训,精准扶贫,缩小“数字鸿沟”。

二是,建立科学共享的数据观。把数据、数据驱动的智能化作为企业、社会赋能的基础和工具;促进数据流动和共享,利用好实时在线的鲜活数据,释放数字经济动能;前提是保障国家安全和消费者隐私,守住安全底线。

三是,构建包容共治的生态观。关注技术进步带来的组织形态变化和社会影响,探索有效的共治模式;探索与新兴“平台经济体”良性互动的监管关系,处理好新业态与传统业态之间的摩擦;鼓励包容的创新文化,规制不正当竞争;搭建平台促进知识的分享和流动,维护良好的发展生态。

此外,推动国家全面数字化转型,要抓关键。

一是抓硬实力抓工程。以技术为核心,以产业为依托,以关键工程和重大项目为抓手,抢占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物联网等风口;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公共平台建设,加强网络安全部署,增强硬实力。

二是抓软实力抓规则。填补网络空间“规则空白”,加快制定数字经济关键规则,包括数据的权属、流通、跨境以及数字版权、数字货币、隐私保护等方面的规则。研究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领域规则,参与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制定,提升软实力。

猜你喜欢

拦路虎转型数字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有些话
答数字
三道高考平衡试题给我们的启示
搬开拦路虎,F1是否迎来春天?
黑乎乎的隧道
数字看G20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