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助推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

2017-07-27张钧涵

商情 2017年23期
关键词:文化育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

张钧涵

【摘要】人才建设是我国管理会计“4+1”体系建设的关键。我国管理会计建设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人才队伍相对匮乏,尤其是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缺口更大。本文注重发挥会计文化育人功能作用,从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次入手,为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奠定基础、提供保证、树立导向以及塑造“三观”。

【关键词】文化育人 管理会计 人才培养

2014年,管理会计进入蓬勃发展时期,伴随着《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颁布,包括理论、指引、人才、信息化加咨询服务在内的“4+1”管理会计有机发展模式基本形成。《指导意见》把人才和信息化建设看作是“4+1”体系建设的关键内容和重要支撑,足以见得二者的重要地位作用。二者在建设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相互配合的关系,人才队伍建设会促进会计信息化的建设,而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也会助力于人才的培养。

一、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现状

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在行业层面,都高度重视人才建设。自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十分重视人才建设,不管是人才强国战略,还是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到如今提出的择天下英才而用之,都将人才建设放在国家建设的重要战略位置,足以说明人才的重要性。在会计行业,财政部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专门发布了《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经过近几年发展,涉及会计人才的相关法律制度体系逐步完善,管理体制逐步顺畅,发展环境逐步好转,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但是,我国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多侧重于培养财务会计人才,管理会计人才特别是高端管理会计人才相对匮乏,无法满足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对管理会计人才的旺盛需求。

人才队伍既是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关键内容,也是进行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主体。虽说当前管理会计正进入蓬勃发展时期,但总体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不懈的探索和尝试,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更需要不懈的努力。正如《指导意见》所说:“争取3-5年内,在全国培养出一批管理会计人才;力争5-10年左右的努力,……,管理会计人才队伍显著加强,……,使我国管理会计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据资料显示,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缺口很大,多达300多万,是未来中国的“蓝海”(刘俊勇,2013)。与财务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相比,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建设刚刚起步,还尚不重视、尚需完善、尚待落实,更别提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二、依托会计文化培养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对策措施

从古代的“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到现代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灵魂”,足以证明文化的重要地位。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会计文化的育人作用不容小觑。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路径有很多,笔者着重以会计文化为切入点,从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次入手,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一)依托物质文化建设,奠定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坚实基础

会计物质文化直接体现了会计文化的发达程度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要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会计物质文化,一要改善培养人才的硬件设施,营造良好环境。通过对培养设施设备,培养环境等硬件设施的改造,营造出良好的培养氛围,达到栓心留人的目的;同时还要组织企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共同编撰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辅导教材,为培养提供基本指南,打牢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理论基础。二要开发管理会计信息化软件,培养实践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信息化时代,培养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就必须充分吸收运用前沿信息化技术与理念,依托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凝聚多方力量,以單位、企业需求为导向,合力开发高效、实用的管理会计信息化软件,以培养管理会计人员信息化实践能力,提升单位管理效率和价值创造能力。三要保障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利益,激发主动参与。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不仅要掌握一般的管理会计职业技能,还要学习管理会计信息化知识和技术,培养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因此,国家应出台导向性政策,营造重视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的氛围,鼓励企业适当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一方面能够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培训,另一方面也能够带动更多高层次人才投身到管理会计工作中来。

(二)聚焦制度文化建设,提供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根本保证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律保障体系,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培养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必须要坚持制度先行,以为人才培养过程提供保障。一是健全培训机制,规范培养过程。根据解读文件,要依托企业、高校、各会计学会、继续教育等途径,采用集中培训、网上培训、媒体宣传等形式,拓展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途径和形式;同时在各层次会计专业技术考试中添加管理会计信息化知识,而且对各层次人才培养规定不同的培养内容和要求,以规范培养过程。二是探索考核机制,检验培养成果。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处于摸索起步阶段,必须要探索建立考核机制,设置职业准入条件,严格考核的标准,为人才培养提供标准尺度的同时,也能够检验培养成果,严把培养质量,确保培养过程不流于形式,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三是完善保障机制,保障培养过程。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需要较高成本,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负担,加之福利待遇的提高具有不确定性,势必造成管理会计人员主动参与培养的积极性不高。因此,要把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应享受福利待遇固化成制度机制,确保他们的利益得到保障,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培训,安心工作。

(三)重视精神文化建设,助力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三观”塑造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各种不良思潮影响着会计行业人才的培养,而仅仅依靠物质、制度文化建设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精神文化建设入手,助力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 “三观”塑造,坚守精神高地。一要创新精神文化。习主席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不忘本来才能走向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开拓创新。对待传统会计文化,要充分搞清楚优秀传统会计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及基本走向,领悟到其独特内涵、价值理念及鲜明特色,认识到传统会计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汲取其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其时代价值,有甄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有选择地进行创新。二要凝练核心价值。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囊括了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具体到会计行业,无论是古代的“直言”会计精神,现代的 “立信”会计精神,还是时任国家总理的朱镕基为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题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都对会计精神的核心内容进行了阐述,虽说阐述有所不同,但涵义基本一致,只是没有统一的说法而已。本文结合会计行业特点,认为会计核心价值应包括诚信、真实、谨慎、创新、奉献,其中,诚信是核心,真实是要求,谨慎是关键,创新是目标,奉献是宗旨。三要着重培养“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生的“总开关”,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发展,更关系着企业乃至国家的利益,必须要着重培养。要把塑造“三观”作为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通过学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会计职业道德,引导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三观”的培养,确保他们不仅业务素质过硬,更要政治思想合格,价值取向正确,为促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文化育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技术文化
实务工作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的途径研究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浅谈中国制造2025与管理会计改革
网络环境下高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