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原因与补救
2017-07-27林森
林森
控制全球变暖的共识始于1988年9月,当时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认可一些科学家对她介绍的全球变暖的概念并推介给其他国家的领导人,随后促使联合国成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领导和协调控制全球变暖的工作。然而,全球减排温室气体的协议一直都难以达成,并且即便达成了协议,也很少有国家认真和完全执行,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气候门”及其他
2009年12月,在全球瞩目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举行前,为IPCC气候变化报告提供数据的重要机构——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遭黑客入侵,1000余封往来于多位世界顶级气候科学家讨论气候问题的邮件和其他3000多份相关文件遭泄密。发布于网上的部分资料显示,一些气候科学家故意剔除一些数据,以证明气候变暖,此事件被称为“气候门”。
“气候门”事发后,东英吉利大学曾进行了为期半年的独立调查。调查委员会认定,“没有发现可能影响IPCC结论的证据”,相关科学家的“严谨和诚实”是“没有疑问的”,但是严厉批评了气候科学家的保密文化,稱正是这种文化造成公众不信任他们的研究结果。
2011年11月,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又有5000多份文件遭泄密,不过,通过对文件内容的检验发现,这批文件属于2009年被窃取的那一批。由于泄密者对泄密文件采取不着痕迹的“加工”(把一些字句脱离上下文关系地“摆出”并“放大”)和过分“断章取义”,使得这次泄密事件的负面影响不如2009年,但是在气候问题上的研究结果存在不实的阴影已经渗透到世界范围。
另一方面,全球变暖的一些研究结果言过其实也影响到人们对环境变化的判断。1989年6月5日,联合国环境计划署纽约办事处主管诺埃尔·布朗警告说,如果全球变暖的趋势没有在2000年前发生转变,许多地势低洼国家会从地球表面消失,沿海洪水和作物歉收还将造成大量生态难民。留给人类应付全球变暖的时间只剩10年的窗口期。但是,这一预言言过其实,而且并不符合事实。
此外,全球变暖的一些研究结果也并不太严谨。2007年,IPCC的一项报告指出,如果地球持续变暖,喜马拉雅冰川很可能在2035年彻底消失。然而,这个报告的作者印度科学家赛义德·哈斯奈在媒体追问下承认,自己的预测没有任何正式的调查支撑,也不是基于任何研究报告,只是对一个学者进行短暂的电话采访后所得。为此,IPCC主席拉贞德拉·帕乔里公开发表声明承认出错。
当然,还有一些研究模型并不能接受时间和事实的检验。IPCC从1990年开始发布评估报告,到2013年连续4次预测失误,后来不得不在第5次评估报告中承认,气候模型与实际观测的2010~2015年的短期趋势之间存在差异,1998~2012年实际观测到的气候变暖速率为0.05℃/每10年,小于2007年模型计算出的0.13℃/每10年的速率。对此,美国卡托研究所于2014年8月将IPCC采用的108个气候模型与实际观测数据进行简单计算对比,发现绝大多数气候观测模型都夸大了气候变暖的速率。
也有一些事实和研究结果证明气候并没有变暖,或者说气候变暖是地球固有的一种周期性正常现象。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卫星观测发现,南极洲东部和西部内陆区域的冰盖平均每年加厚1.7厘米。冰盖加厚的过程在数千年内不断持续和扩散,超过了南极其他区域冰盖的消融量,也延缓了海平面上升。这项发表在《冰川学》期刊上的研究直接挑战IPCC的2013年报告,后者指出南极冰盖目前的流失量要大于积蓄量。
经济和政治原因
除上述原因之外,特朗普代表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更重要原因是从政治和经济上算账。
特朗普援引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协会(NERA)的报告数据,按照《巴黎协定》相关条款及其对能源消费的苛刻限制,到2025年,美国将损失270万个工作岗位,其中包括44万个制造业岗位。而且,到2040年,为满足《巴黎协定》,美国的竞争力和经济实力都将受到削弱,致使以下部门削减产量:造纸下降12%,水泥下降23%,钢铁下降38%,煤炭下降86%,天然气下降31%。届时,《巴黎协定》将导致美国GDP蒙受近3万亿美元的损失,并造成650万个工业工作岗位流失。
对于上述理由,已经有不少学者予以反驳,认为NERA报告忽略了降低碳排放、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收益;特朗普也忽略了清洁能源部门带来的效益。根据美国能源部(DOE)一份报告提供的数据,2016年,美国有110万人从事煤炭、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工作,另有近80万人受雇于低碳能源部门,包括可再生能源、核能、低排放天然气等。2016年,美国太阳能领域的从业人数增长了25%,风能领域则增长了32%。
所以,执行《巴黎协定》并不会严重损害美国经济。不过,真正让特朗普感到《巴黎协定》对美国不公平的原因在于绿色气候基金,后者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2011年缔约国会议上通过的一项以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的机制,拟在第一阶段募集100亿美元作为启动基金,并在2014年达标,奥巴马执政时美国已支付了10亿美元。
设立绿色气候基金的目的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援助,打算在2020年后每年向会员国募集1000亿美元的经费,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包括技术转移经费。现在的作法是,由发展中国家向公约执委会申请清洁发展机制(CDM),一旦批准,就可以核发经过验证的减排额度(CER),发达国家可以购买这些减排额度来达到其《京都议定书》减排目标。
用法律手段补救
在许多国家批评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之时,也有相当多的人提出,离了美国,地球照样转,世界各国也可以把温室气体减排进行到底。但是,由于美国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第二大的国家,离开了美国的温室气体控制,控制全球变暖的目标很难达到,因此最好还是要拽着美国一起干。
补救的方法是,采用法律诉讼手段,在诉讼的过程中打科学证据的牌,或许有可能让美国改弦更张。这张牌其实在美国国内已经屡屡在打,而且效果不错,其中有些成为了经典案例。
1999年10月20日,美国19个非政府组织向美国环保署(EPA)提出申请,要求其依据《清洁空气法》第202(a)条制定标准以限制来自新机动车辆的温室气体排放。后来,发展到以马萨诸塞州为代表的美国22个州、4个地方政府、19个非政府组织向美国最高法院起诉EPA,要求EPA担当起监管和控制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职责,以保护环境。
诉讼经历了漫长的近8年时间,2007年4月2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9位大法官以5比4的票数判定,美国环保署应承担义务订立控制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新标准,以规范新出厂汽车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但美国环保署提出了种种抗辩,如原告所依据的法律条文并未授权环保署订立强制规定以规范全球气候变化;纵使环保署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的标准,也属不智之举,因为温室气体排放与地表温度升高的关系并非不可质疑;环保署以法律规范汽车温室气体排放的方式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政府现行鼓励以技术革新方式奖励研发低污染的汽车引擎政策相冲突。
针对环保署的抗辩,史蒂芬斯大法官撰写了判决,指出美国国内由交通工具所制造的温室气体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6%,且占美国国内排放量的近1/3,属世界第三大二氧化碳排放国,仅次于欧盟与中国。因此,美国汽车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温室气体增加和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
对于最高法院的判决美国环保署当然不得不执行。又经过长期的研究和讨论,2010年4月初,美国环保署与运输部共同规定,在美国销售的2016款车型,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须限定在每千米155克以下。限定车辆二氧化碳排放值是美国环保署首次对“经济活动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加以限制。
2016年8月,美國环保署和美国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又发布了中重型卡车温室气体排放和燃油效率新标准,适用于2021~2027年车型,要求半挂牵引车、货运车、校车等重型车辆的碳排放量比现行标准再降低25%,大型皮卡和厢式货车的燃油经济性在2021~2027年间每年提高2.5%。希望通过新标准的实施,到2027年实现11亿吨二氧化碳的减排目标。
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美国国内的科学家、非政府组织、各州政府以及国际组织都有权起诉特朗普和美国环保署,诉讼的过程就是科学传播的过程,就是讲道理、摆事实、提证据、辩逻辑的过程。当证据充分、事实明确和逻辑清晰地说明二氧化碳就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而且美国负有主要责任时,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当然会做出决定,要求特朗普重新回到《巴黎协定》的怀抱,共同为减少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赵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