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保护是市场经济的基石
2017-07-27王宇
王宇
一、认识保护产权的重要性
市场是交换关系的总和,交换是不同产权主体之间所有权的让渡和转移,产权明晰和产权保护是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从法学原理出发,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公民的财产权和人身权等基本权利得到有效保障,是建立现代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内涵。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一方面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各种资本流动、重组、融合日益频繁,各类财产权都要求有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作保障;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财富不断积累和壮大,中等收入群体日渐扩大,人们对产权明晰和保护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二、理解保护产权的迫切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本形成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和产权保护法律框架,全社会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但是,我国产权保护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国有产权由于所有者和代理人关系不够清晰,存在内部人控制、关联交易等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存在利用公权力侵害私有产权、违法查封扣押冻结民营企业财产等现象;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特别是未能实现对不同所有制经济产权的平等保护,利用公权力侵害私有产权和民营企业资产等现象依然存在,非公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市场经营活动有时存在制度障碍和隐形壁垒。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三、保护产权制度的政策指引
改革開放以来,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农村建立家庭承包制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发展民营经济,以及20世纪90年代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设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产权制度,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产权的需要日益突出。为此,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依法保护各类产权,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2004年我国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并且提出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提出建立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权益。2016年11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提出了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五项原则。着眼长远,着力当下,要求抓紧解决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快建立产权保护长效机制,激发各类经济主体的活力、竞争力和创造力。
四、保护产权制度的主要任务
完善平等保护产权的法律制度。今年春天我国民法典编纂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物权、合同、知识产权等相关法律制度,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将平等保护作为规范财产关系的基本原则。健全以企业组织形式和出资人承担责任方式为主的市场主体法律制度,研究废止按照所有制不同类型制定的市场主体法律和行政法规,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加强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保护。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权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一方面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明晰国有产权所有者和代理人关系,推动实现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和公司治理现代化,强化董事会规范运作和对经理层的监督,防止内部人任意支配国有资产,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另一方面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保护企业家才能。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惩治力度,提高知识产权侵权法定赔偿上限,探索建立对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对情节严重的恶意侵权行为实施惩罚性赔偿,提高知识产权侵权成本。加强企业家精神培育传承。企业家精神的实质是创新精神。一个国家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发展;一个企业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企业家精神。为此,要正确认识企业家精神,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造就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