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体重心在芭蕾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2017-07-27李亚彬

群文天地 2017年5期
关键词:足尖舞姿芭蕾

◎李亚彬/文

人体重心在芭蕾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李亚彬/文

人体重心与芭蕾重心

某一物体的重心,是指该物体各组成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人体各环节有各环节的重心,如头的重心、躯干的重心、上臂的重心等,称为环节重心。而人体全部环节即整个人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作人体总重心。当人双脚直立时,人体的重心点在头正中向下垂直,指向地球中心,身体的重量均分于双脚支撑面上,当人体姿势发生变化时,重心的位置也发生变化。具体的位置如:身体曲膝并向前做倾身,人体的重心位置是在地心形成垂直线的腰部。其他部位成了平衡身体的各个环节重力,身体的重量仍均分于双脚支撑面上。但作为高度专业性的芭蕾舞,动作的重心概念就不只是自然平衡意识了。首先,人的双脚要站在两脚尖各向外分开90度的外开上,挺胸、收腹,以使脊柱尽力得到拉直和伸展整个中心轴改变人体颈、胸、腰习惯的三个自然弯曲点。然后整个重力柱(从头到脚)应稍稍前移使重心落在双脚的三个点上,即拇趾关节、小趾关节及脚跟上,这样的重心使得芭蕾舞动作中的起落半脚尖更为方便,也使得动作在起始和结束时,身体呈现为一种积极的状态。这是芭蕾舞中重心感觉的最基本位置。其次,芭蕾训练中,任何动作都离不开外开能力、肌肉素质、协调性应用这三要素,是构成芭蕾舞中重心快速移动的三要素。也就是说,芭蕾舞中任何动作都离不开这三要素所构成的重心转换这一基础点。这是因为舞蹈艺术是流动中的造型艺术,所谓流动就是指重心的移动,静止不动的重心造型是雕塑,而舞蹈艺术的美就在于它是在流动中不断变化舞姿造型,它的表现必须通过舞者在流动过程中快速找到一个稳定的重心,并在瞬间再次失去这个重心转移向另一个动作重心的不间断的移动,来阐释平衡——失衡这一矛盾对立的关系从而展示出舞蹈独特的视觉魅力。然而,芭蕾被誉为舞蹈艺术中最具形式感的舞蹈体系,受到了世界绝大部分观众的审美认同,这正是因为它把人体重心移动放到了足尖这一极致的位置,这使得唯美的形式感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芭蕾训练及重心的运用

人体运动中的力包括人体内力和人体外力,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把握着人体重心不可分割。而芭蕾的美在于对自然、人体的一种规训反抗,所有美幻的舞姿都是一种反作用力的产生。在芭蕾体系中这种反作用力被统称为对抗力,它完全将人体运动力学中的内外力融合在一起,通过身体内部各部分之间以及身体和外界的相互作用而形成一种反作用力,从而产生重心,进而产生出强大的肌肉张力和收缩力。我将对抗力大致分为三种:外开的对抗力、上下的对抗力和收放的对抗力。而重心是用来牵制它们、稳定它们,使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分割地共同存在于每个动作中。这也是芭蕾训练体系对重心训练的一次突破性证明。

“对抗力”一词对从事芭蕾舞事业的人来说会觉得有点陌生,但实际上它时时刻刻存在于日常的芭蕾训练和舞台表演中,是训练中极其需要重视的一面。如果我们能够对它予以了解和研究,就可以更加科学系统地理解和运用芭蕾训练的法则,以更好地体现芭蕾舞的“开、绷、直、立”原则,达到动作线条舒展流畅、舞姿优美挺拔、身体轻盈如飞的艺术境界。

一、外开的对抗力——舞姿的稳定和平衡

外开的对抗力主要是指人体相同的两个部位往相反的两个方向对称地、尽可能地向外旋转用力,在这种外开的对抗力中,收紧相关的肌肉群,从而获得重心和力量的集中点,以达到能够使舞姿稳定和平衡的目的。也就是训练重心的目的。

在此仅以双腿的外开为重点加以论述,以大舞姿旋转为例来认识外开的对抗力的作用。在做Alasecond的大舞姿旋转时,双腿外开的对抗力显得尤为重要。从二位Plie开始,在主力腿从Plie的重心推到Releve重心的一刹那,动力腿推起90度,尽力在髋关节外旋的同时加上向旁后方向挥动的劲儿;主力腿则相反,尽力使整条腿保持外旋不跟着转劲儿走,从而胯位的重心也提升了上去,人体的整个中轴的重心保持稳定、直立,向上、向下两个方向拉紧,人就在这样一个稳定集中的重心点上旋转起来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强调的是双腿左右外开的对抗力一定要协调对称,这样可以为旋转提供均衡的动力和制动力。如果主力腿重心比动力腿重心外开力量大,整个旋转就缺少转的动力;相反,如果动力腿重心比主力腿重心外开力量大,旋转则缺少了克制性,只看到盲目地转而缺乏主力腿和胯的重心稳定及舞姿的美感。由此可见,两条腿左右对称地尽量向外打开所形成的强大的对抗力,就可以很好地获得舞姿重心的稳定、平衡和旋转的动力。

二、上下的对抗力——动作的挺拔、直立和轻盈

上下的对抗力包含了人体的内力和外力。其一指自身的对抗力(内力):脚与头顶心之间身体上下的对抗力;其二指人体与地板的对抗力(外力),一种支撑反作用力。这两点集中体现了芭蕾人体重心的直立原则。

在上下的对抗力训练之前,必须在先解决人体枢纽部位,即胯、腹、腰、臀力量和重心稳定准确的前提下才能涉及上下对抗力。因为它是人体中段骨骼构造中最为复杂的部分,并且关系到人体承上启下的整体重心,既控制着下肢的腿、膝、踝、足,又支撑着头、颈、肩、胸、腰,因此人体中段骨骼构造处于重心中转枢纽的中心位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上下的对抗力的运用中,必须先把这一部分肌肉收紧往上提,脚往下踩,固定重心,由此可以使整个腿部肌肉绷紧、线条拉长,获得肌肉的张力。同时整个上身与枢纽部位相对抗,产生重心从而使背部肌肉收紧,整个颈椎和脊椎拉长,手臂无限向外扩展。在这样的上下对抗力中使整个人体看上去挺拔直立,重心集中稳定,舞姿轻盈飘逸。训练中,应该强调无论双脚或单脚站立成某个舞姿,都应该要求脚趾平放,把重心放在前脚掌,整个脚紧紧地吸附在地面上,用力往下踩。如果是把重心移到半脚尖或全脚尖,就要用力往下钻,仿佛要钻透地板,同时,身体的其他部位一直到头顶尽最大可能向上顶,脊椎一节节向上拉开,感觉空气可以从中穿过。然后背部肌肉收紧,向前向上推,双肩及肩胛骨夹紧下沉,想象一下就似站立在深海底部用力跳起想钻出水面的感觉,身体的中轴的重心向上,而两侧下沉。由此形成一种强大的上下对抗力。这种力量可以最大限度地把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关节等扩展到占支配地位的地步,把脊柱和四肢伸展到极点。但是上下对抗力训练的最终目的,除了获得一种直立挺拔的美感以外,还有就是使身体保持垂直、集中和获得稳定的重心点,这也是最根本的目的。尤其表现在各种旋转技巧中,重心的作用更为突出。人体与地板的对抗力(外力)往往在各种跳跃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跳跃之前的Plie,其作用是运用人体的重心、重力、跟腱及大腿肌肉的拉展力和地板形成一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也就是对抗力。这种对抗力越大,弹跳的爆发力和高度就越好。为了凝集起跳的爆发力,准备起跳推力的Plie要深,胯位的重心速度要快,然后,突然收紧肌肉,爆发向上跳起的力量。而跳跃之后落地时的Plie,则要强调身体与地面的反向对抗力,收缩肌肉尽量向上、提气,掌握重心拒绝地球的引力。一定要控制好身体重心的稳定,避免东倒西歪。

三、收放的对抗力——线条的舒展和流畅

收放的对抗力是收紧以关节为圆心的肌肉群和肌肉束,肢体是圆周运动的固定半径,以肢体的末端做最大限度的拉伸或最大幅度的圆周运动。大致上集中体现人体躯干肌肉的收紧控制使四肢以最大限度向外拉长,把身体各部分肌肉、关节等扩展到最占支配地位的地步,把脊柱和四肢伸展到极点。由此可使肌肉富有张力,获得动作线条的舒展和流畅的效果。

在欣赏芭蕾舞的时候,往往只看到动作的幅度、高度和力度,但其中起重要作用之一的是人体枢纽部位和后背肌肉与肢体的对抗力以及它的重心。一个好的重心点的稳定必须先夹紧后背,收紧臀、腰、腹、胯部周围的所有肌肉束、肌肉群,使其具备很好的重心及控制能力,依靠肌肉纤维收缩的动力将动力腿抬起,收紧胯部肌肉,绷紧的脚尖无限往外伸展,达到拉长腿部肌肉线条的目的。腿从前到后在保持绝对对称、外开的状态下划出一个最大的平面半圆,腿的关节在髋关节向外划圆的同时,两条腿的大腿肌肉也在尽可能地外旋,最后后背力量锁住,两腿用力转开、内夹,形成后Arabesque的舞姿,这是在动作中运用外开的对抗力和上下的对抗力的同时又增加的收放的对抗力,让舞姿的重心稳定舒展。另外,手臂与身体的对抗力也是如此。我认为无论是从芭蕾舞的审美角度还是力学角度来看,我们都应该想象手臂是从肩胛骨部分用力延伸出来的,在收紧背部肌肉的同时,运用手臂的内侧肌肉,尤其要强调以胳膊肘为手臂起落的发力点,使整条手臂富有张力,一直到手指尖无限向外延伸。手臂除了是美感的延伸以外,还直接与重心稳定相系,可以说,芭蕾训练中手位的准确与否有助于快速找到稳定的重心。例如四位转:后背和肚子要收紧,半脚尖要立到最高稳定重心,肩胛骨要保持下沉,还有就是要用动力腿膝盖主动向前进方向打开,如果向右转,那么左边的肩膀不可以落下,要想象自己越转越高,当然留头变头也很重要。而手位的准确与否就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四位转的重心,手从六位到二位转换速度快位置要精准。还要注意协调性和重心的稳定及平衡性的练习,多加练习,熟能生巧。

芭蕾训练中自始至终存在着对抗力的作用,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时刻共存于每个动作训练中。如果能理解、掌握和运用好对抗力,可以帮助舞者获得重心的稳定和平衡,动作的挺拔、直立和轻盈,以及舞姿的舒展和流畅,最好地体现“开、绷、直、立”原则,并最终达到能够随心所欲地在舞台上表达和抒发角色情感的目的。

重心点升华构成芭蕾的独特审美

芭蕾是极其高雅、富有魅力的艺术,是人体最唯美的语言符号。从古典芭蕾开、绷、直、立及脚尖的躯干到手臂及背部重心的审美训练,无一不被世人所接受和赞赏。它给人们以舞姿优美的享受和艺术审美的熏陶。而芭蕾最初只是作为欧洲贵族家庭的娱乐。一袭白纱,一双舞鞋,是多少女孩儿时的梦想。从半脚尖重心体系的训练位置,升华到足尖重心这一最高极致而又完美的经典位置,正是足尖鞋的发明才使得芭蕾的形式美最终锁定,它是将舞者身体重心点与重量支撑“面”缩小成“点”,集中放到了足尖这一最有效减小与地面摩擦力,提高旋转速度的支撑点,因而造成风驰电掣的效果和如临仙境的幻觉。足尖鞋的使用还能够将原本修长的舞者肢体线条进一步拉长,以延伸这种特定的美感,加大芭蕾艺术与日常生活的距离,形象生动地体现出“距离即美”的古典美学原则。因此,芭蕾的动作语言最适合表现那种可望而不可及的仙凡之恋的内容,从而完成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芭蕾是比其他舞蹈种类更需要力求摆脱地心引力、稳定重心的一门高难艺术。在19世纪初,当时意大利女演员玛丽·塔里奥妮,正是以脚尖上的舞蹈来表现自己身体的轻巧和敏捷,而成为著名的舞蹈家。这就是芭蕾史上摆脱地心引力行动的一次重大飞跃。《女树精》这部作品把脚尖功展现得淋漓尽致,完美至极。演员迅速、准确、紧凑的舞步,显得非常刚劲,而完美的脚尖重心在中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带有高难度技巧的足尖重心舞步深深地吸引了观众,使他们激动,叹为观止。演员脚尖点地,飞速旋转移动重心,并且那样自如,其魅力就在于,演员在保持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平衡重心,在那种一失一得的重心的变换中呈现优美的舞姿,演绎高雅唯美的足尖艺术,真是让人心悦诚服。

[1]保尔·布尔西埃著,邢晓瑜,耿长春译.西方舞蹈史[M].四川人民出版社.

[2]李春华.古典芭蕾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3][美国]拉乌尔·格拉伯特著,朱立人译.舞蹈解剖学[M].21.

[4]安·乌廉斯著,黄伯虹译.芭蕾排练室内幕[M].19.

[5]琼·劳逊著,尧登富译.古典芭蕾舞蹈教学[M].4.

[6][美国]拉乌尔·格拉伯特著,朱立人译.舞蹈解剖学[M].68.

(作者单位:青海省文化馆)

猜你喜欢

足尖舞姿芭蕾
因为你的表演,我爱上了芭蕾
春天的芭蕾
看看,春的舞姿
纤纤足尖上 不尽伤和痛
我爱芭蕾
跳跃足尖
石头也会舞
风中的舞姿
足尖上的诱惑
领略游戏中的平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