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趣常驻小学数学课堂
2017-07-26高惠
高惠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逻辑性严密的学科,只有有趣的课堂,才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融入课堂。这就要求教师不断进行探索和思考,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为生动有趣的小学数学课堂注入活力,让小学生可以轻松学到知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
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
1.培养数学表达能力。
数学教师的表达能力主要指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表达能力以及体态语言表达能力。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表达要做到标准化、简明扼要、有条理,声调要有节奏有变化,优美的声调可以引发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板书要设计巧妙,抓住要点,吸引学生眼球;体态语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如教师在课堂上带着真诚的微笑提问学生问题,学生可以体会到教师的关怀,从而增进师生间的感情。教师的体态可以起到调节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2.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新课标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给学生,而且要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不再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平等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这個老师,进而喜欢听这个老师的课,并且敢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看法,最终提高学习的兴趣。
3.掌握数学专业知识与理论。
每个教师都应该具有专业的学科知识与理论,对自己所教的知识有深刻的认识与体会,懂得知识的来龙去脉,不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小学数学教师更应该如此,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知识、理论与方法,才能在数学课堂中做到游刃有余,才能把书本知识生动再现给学生,把学生教活。让学生懂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1.善用故事导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通过使用有趣的故事进行导人,可以形象地、生动地说明数学中的概念、原理以及解题的思路,也更加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故事导入,也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艺术。因为导入是一堂课的关键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就充分揭示了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在开始的时候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将学生引入课堂。具体地说,就是在选取故事导人的时候,教师要事先明确教学的目标,并善于根据数学与现实生活间的联系,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富有智慧的数学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得到直观的感受,在故事中深受启发,最终学到数学知识。
2.合理创设情境,吸引学生融入课堂。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课堂中灵活运用多媒体和教学实物教具,在课件中适当地加入一些图片、音频和视频,这可以把数学中抽象的一些概念生动形象地再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就可以很快融入知识的情境中。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活动意识,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当对同一个问题学生有不同观点时,他们之间就会展开讨论。在讨论的同时,学生有了参与学习的求知欲望,思维就开始慢慢发散,此时的课堂氛围就开始活跃起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提升,他们也就更容易投入到后边的教学环节中去了。所以,学生一旦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角色,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也就相当明显。
3.巧妙组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学习乐趣。
学生要想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就需要自己实践动手。许多数学问题都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小学数学教师如果可以在课堂上巧妙设计一些生活中的探究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学生就会懂得数学离不开生活,并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克服对数学科目的恐惧,从而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可见,数学问题是通过对生活问题的探究得到解决的,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了使小学生更好地学到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就需要教师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兴趣常驻小学数学课堂,唤起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编辑 聂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