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贫困乡村“农家乐”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以厦门A村为例
2017-07-26阳光学院曾艺兰缪铁林尤庆洪
阳光学院 陈 晨 曾艺兰 缪铁林 尤庆洪
福建贫困乡村“农家乐”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以厦门A村为例
阳光学院 陈 晨 曾艺兰 缪铁林 尤庆洪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家乐”旅游也慢慢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感受自然、体验田园生活以及娱乐休闲的主要方式。“农家乐”经济在解决贫困乡村村民就业、农产品销售、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特殊作用。该文以厦门贫困乡村A村“农家乐”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分析入手,借鉴国内外“农家乐”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为福建贫困乡村探索一条具有当地发展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农家乐”之路。
贫困乡村 农家乐 可持续发展
1 “农家乐”经济的内涵及特点
早在南宋时期,就有诗人戴复古在《题申季山所藏李伯时画村田乐图》中,写到远古乡村的农家乐景象,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虽越来越多地享受着城市高科技社会环境的便捷,却也越来越多地失去了悠闲乐哉的乡村生活情趣,内心渴望有个“世外桃源”,以切身感受大自然美好,“农家乐”的出现刚好满足了现代人的这种需求。
对于“农家乐”的定义,学者们都从自身专业出发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论述。例如,田喜洲认为,农家乐是以农民家庭作为依托、以独特的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来吸引城市居民,是一种以休闲观光和劳作体验为内容的旅游度假活动[1]。胡卫华认为,“农家乐”是长期居住在城市中的居民到乡村农家大院的休闲度假体验[2]。马艳霞认为,“农家乐”以乡村农家作为外形,以乡村的文化作为主脉,是一种集观景、食宿、生活和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旅游产品[3]。
由此可见,对于农家乐这一概念的定义,不同学者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结合专家的意见以及实地调查,本文认为对游客而言,“农家乐”就是一种“以农为根”“以家为形”“以乐为魂”的新型旅游娱乐项目,一种当地村民依靠农村当地特色民俗活动以及绿色餐饮而吸引游客的新型经营战略。
2 “农家乐”经济对乡村经济发展的特殊作用
“农家乐”是在现代旅游者所追求“个性”和“生态”多样化的需求下产生的新型旅游形式,是现代旅游文化中的一项新事物,是现代生活方式转变的新需求,是推动贫困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2.1 “农家乐”是现代社会渴望已久的旅游主题
现代工业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使人们渐渐地远离大自然的生活。大量农村人口的涌入,造成的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城市紧张、生活节奏压抑等问题使人们沉浸在物质世界中,追名逐利的气息弥漫着整个世界的周围,人们再也感受不到乡村田园扑面而来的泥土气息与花香,广阔的土地和清新的绿色食品,以及悠闲自在的生活节奏。也因为我国一部分城市居民有着“上山下乡当知青”的特殊经历,寻根追迹的潜意识驱使他们寻找一个恰当的时机与方式回归乡村自然,于是“当一天农民” “插队落户”等“农家乐”项目一推出便受到欢迎。
2.2 “农家乐”的开发满足了我国现代旅游业的客观需求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与深入,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在不断变化。大城市的生活形形色色、嘈杂纷乱,游客在厌烦了如此快节奏的城市环境后,就想追求不一样的农村生活,用别具一格的方式来体验传统文化以及农家的生活习俗,安静、清新的乡土环境给人以放松、平静的心态。“农家乐”的开发正是顺应了游客想要参与大自然生活、休闲娱乐等多种需求。且因为我国人均收入水平还未达到快速发展阶段,所以农家乐以其距离短、消费实惠、既能观光又能度假的特点,成为观光产品向度假产品过渡并实现良好结合的旅游开发形式。
2.3 “农家乐”的开发是传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农业是我国的国民经济命脉,发展农业是我国的国策。我国传统农业仅限于耕作、种植农作物、开发田地以及农作物的市场交易,而“农家乐”却增加了更多的项目,各种娱乐设施的加入使农家生活更具风情,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增进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诣共存的可持续发展主题。发展“农家乐”可以为旅游业和农业带来经济、社会和环境多层次效益,农家乐的开发具有农业科技先导的特殊功能,是传统农业的催化剂。
2.4 发展“农家乐”是乡村摆脱贫困的最佳选择方式之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面积广大,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许多山区、半山区的农村还处于经济落后、生活贫困的状况。经济落后对于发展农业经济不利,但许多经济不发达的农村恰好具有发展“农家乐”经济的优越条件。这些地区只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稍加改动,利用原有农家产品,提高服务质量,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优化环境,通过政府以及村民、游客的宣传,就能增加一些经济来源。所以,开发农家乐对不发达的农村来说也是一个摆脱贫困的选择。对当地居民而言,开展乡村旅游能快速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对政府而言也能极好地落实扶贫政策,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5 政府大力引导和扶持是“农家乐”可持续发展的题中之意
由于国家大力扶持“三农”,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支农政策,大力扶持和正确引导农家乐旅游的发展,使农家乐旅游的社会保障条件日趋完善。比如,浙江省发布了《乡村旅游点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湖州市为了促进农家乐旅游的快速、健康和谐发展,推出了《关于促进农家乐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长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关于促进农家乐发展的若干意见》,德清县出台了《关于促进农家乐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
3 厦门A村发展“农家乐”经济的SWOT分析
厦门A村共有256户787人,辖4个自然村,面积约1.0km2,5个村民小组,5个独立核算小组。村设党支部,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7名。美丽的金光湖景区在其辖区内,以农业为主,以芦柑种植、茶叶生产为主要经济来源。
3.1 A村“农家乐”发展的优势分析
第一,风景优美。厦门A村毗邻金光湖。金光湖原始次生林区地处厦门同安、集美、漳州、长泰交界,林区总面积4500多亩,最高海拔845m,是福建省仅存的森林瑰宝之一。秀丽的自然景观能够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而“农家乐”的发展正好与之相结合,让游客享受简朴平淡的农家生活同时,也可以欣赏世外美景,给大众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得到更多大众的好评。
第二,地理位置优势。A村位于厦门这个发达城市的偏远处,距厦门市区60km,地理位置较佳。厦门居民消费水平高,城市交通道路拥挤,物广地薄,而简单的农家生活更能引起大众的兴趣,成为民众一种放松的方式,通过参加“农家乐”追求一种安静而美好的生活。
第三,特色景点小有名气。A村中有一棵500多年树龄的重阳树,5个人抱不拢。树中是空心的,上面开了两个天窗,下面开了几个小窗, 可打铺住人。据村长介绍,这棵树曾上过电视台的报道,预计会是A村继金光湖后的另一特色景点。
第四,村民的大力支持。本着建设“美丽乡村”的理念,朝着“同奔小康社会”的信念,A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大会一致同意全村一起建设发展农家乐。
3.2 A村发展“农家乐”存在的劣势
厦门A村“农家乐”发展也不可避免也在产业发展、规范经营、产品质量以及交通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产品比较单一。厦门A村产品稀少,缺乏形式、颜色、品种的多样性,难以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据调查,目前A村只有一家农家乐饭店,但其经营方式仅以提供农家菜为主。
第二,特色不鲜明。厦门A村物质并不丰富,房屋建设参差不齐,难以突出农家的优势和特色,庭院、房屋也没有本地特色,在农家院里很难寻觅到乡村农家的感觉。再次,除了道路以外,A村的基础设施都不完善,难以保证游客能够在此地住宿。
第三,人口流失严重。厦门A村几乎90%的年轻人都外出工作,常住人口以老幼为主,以致村内缺乏人口劳动力,人们无法齐心协力共同发展。
第四,可使用面积小。据实地调研,A村80%为林业用地。村长表示,在旅游高峰期时,A村的交通变得拥堵,到处都停了自驾游而来的私家车,A村没有属于自己的大面积停车场,这可能也会成为游客减少的原因之一。
3.3 A村“农家乐”发展的机会分析
第一,抓住机遇。当前,城市居民正面临道路拥挤、环境污染、人口嘈杂、就业艰难等问题,各种艰难层出不穷地困扰着人们,而农家乐这种平平淡淡的生活在未来将会成为令人向往的一种生活模式,而A村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存在正好可以抓住这个机遇。
第二,政府的支持力度较大。《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实施意见》出台后,镇政府结合实际,以共同缔造理念为指导,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做好A村等老区山区提升建设工程扫尾建设。A村所在的镇政府已经就A村分散式污水治理项目向上级请示。
第三,村民的发展需要。农家乐的建设为繁荣农村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村民在村长、村支书的带领下,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建设当中。在A村关于农家乐建设的村民代表会议中,全票通过,这代表村民期望通过农家乐的建设改变现有生活现状。
3.4 A村“农家乐”发展面临的威胁分析
第一,周边竞争。同安和周边地区有着大致相同的资源,这也导致A村“农家乐”的发展会面临着来自周边其他地区的激烈竞争,集美、漳州、长泰等地的“农家乐”发展也很快,有的已形成品牌。这些都会对 A村 “农家乐”的发展造成冲击。
第二,缺乏理想的设计方案。在访谈中,村长提到,目前A村有发展农家乐的想法,但是缺乏理想的设计方案和有效的实施手段,这可能将导致A村无法与其他大规模农家乐相竞争。
第三,基础设施薄弱。就目前来看,政府虽然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但是并未根据每个地方的不同情况而制定相应的方案。A村以农业为主,经济相对落后,农民收入较低,如果政府对基础设施等的投入力度不够,将导致A村农家乐无法更好地推进。
4 厦门A村发展“农家乐”经济的对策
4.1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第一,做好环境保护工作。A 村位于福建省东南部,今境域在北纬 24°32′35″~24°54′46″,东经 117°54′46″~ 118°24′32″之间,北靠安溪、南安,东连南安,西接长泰,西南与厦门郊区毗邻,东南隔海与金门岛相望。气候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热量充足,冬冷但无严寒,夏热而无酷暑,秋凉气爽宜人,春暖晴雨多变。所以地理上占有绝对优势,只要做好保护措施即可。
第二,制定具体的环保教育计划。各级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应制定具体的环保教育计划,在农闲及淡季时节,安排合适的教育人员和场所长期开展教育服务。可采取用书面材料如门票、宣传册、导游册等宣传教育的方式,在景区(点)树立警示牌、挂宣传条幅等形式。当然,通过当地人自己的言行来激发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也非常有效。
第三,要增强垃圾处理能力。可在景点尽可能多地增设垃圾筒;在旅游旺季时尽可能多增派一些环卫工人,经常打扫并提醒游客;如果有条件,可以考虑建立垃圾处理厂,保证垃圾的有效处理。
4.2 解决人口流失的问题
由于A村经济落后,导致人口外出严重,且村内老弱人员较多,对此应通过政策和补贴形式让人员回流。
第一,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村民收入。A村的农家乐模式以集体承包为主,具体就是承包村中的自建房将之转变为民宿,满足游客住宿的需要,这样,便创造出更多就业岗位,而村民的收入来源不仅仅以务农为主,因此只要将就业岗位提供给村中外出打工者,便可吸引他们回乡。
第二,培育农民的社区意识。农家乐模式下的A村将使村民从传统的农业生产逐渐转移到新型农村社区,虽然仍有别于发达的城市社区,但是其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较大改变。在国家对社区较好的政策扶持前提下,要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积极投身到新的生产当中。
第三,积极引导企业的参与。由于村民自建房的不足和A村大片空置的山地,所以可以吸引企业来此投资建设,这样不仅能带来经济发展,也能使人口回流。
4.3 加强民俗的传承以及保护
A村民俗的传承和保护也是农家乐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后辈们一代一代地成长,然而民俗却逐渐在消失,对A村民俗的保护作用不仅体现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是特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把握全局。对A村传统文化现状进行全面了解,以了解和把握全局。可聘请相关专家到A村对传统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进行全面的科学认知、鉴别和分类,以确保文化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进行挂牌保护。这些文化可以成为A村吸引游客的特色之一。
第二,加大特色民俗活动。由于新一代青年容易忽视特色民俗活动,如闽南戏曲的传承、闽南小吃的做法、闽南传统手工艺的程序等,在开展农家乐培训时,可以让培训师先向A村老人咨询,以确保民俗活动的准确传承。
第三,遵循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律。对于农村地区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一味强调保护,而应当遵循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律,将保护、利用和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使传统文化传承成为现代化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才是正确有效的保护方法。一方面,必须坚决制止纯盈利性质的开发,以免文化遗产遭受破坏;另一方面,理顺保护、利用与开发的关系,在科学开发的基础上,使得文化遗产能够在开发利用中受到保护,得以延续。
5 推动福建贫困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厦门A村“农家乐”为我们积极推动福建省贫困乡村“农家乐”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实践经验,为探寻福建“农家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鲜活的例证。
5.1 加大科技支撑,增强农村特色农业竞争力
要注重构建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包括优质高效配套生产技术、特色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特色农产品的储藏保鲜,特色农业品牌开发经营、休闲观光农业模式等方面的合理组建与综合开发,为建设农家乐打下可靠的特色产业基础。
5.2 培植龙头企业,提高特色农牧产品附加值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可以使农产品增值,还可以增加劳动就业和农民收入。据测算,农产品经过加工可增值2~3倍。加工业和农业产出的比值每增加0.1%,可带动1万~2万人就业,带动农民人均收入增加100~200元。依靠发展农家乐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可促进产品变为商品。这不仅对于强农富农本身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长久支撑力与新的驱动力。
5.3 创立特色品牌,提升农业高优化产品档次
要着力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新格局,创立品牌产品、特色产品、优质产品。乡村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大力推广农业技术,着力推荐品牌产品。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形成高效的经营体系,加快产品转化为商品的过程。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农家乐在为大众所刚接触的时期,可以利用“互联网+”打出自己的经营特色,从而吸引更多游客。
5.4 完善服务体系,提升保障水平
面对扶贫攻坚的新形势与新任务,要着力项目带动,以点带面,把握重点,注重特色,讲求实效。要一乡一个队伍,一村一个小组,带项目、带资金、带技术,实施精准帮扶。同时要注重村民技术培训,要探索建立农村村民在一、二、三产业的利益分享机制,让脱贫农民获得全产业链的增值收益。与此同时,也要通过培训强化农家乐经营者对服务质量的重视,使游客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也感受到人情味。
5.5 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特色农业多元化投入
要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社等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将其拓展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流通、信息和金融互助等领域,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助力特色农业发展。农企合作是一个重要模式,要让更多的相关企业参加农村扶贫开发,组织农民兴办家庭农场,通过开发基地、以土地入股等方式参加生产合作与产品开发,解决投入不足等困难。
[1] 田喜洲.论“农家乐”旅游经济[J].农村经济, 2002(11):61-62.
[2] 胡卫华, 王庆.“农家乐”旅游开发探析[J].城乡建设, 2002(8):62-63.
[3] 马艳霞, 王焱.以村野文化内涵塑农家乐旅游核心——浅析重庆市农家乐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3, 24(4):228-232.
2016年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福建贫困乡村‘农家乐’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以厦门同安内田村为例”(201635108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