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市农业科研单位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探索

2017-07-25周言虎胡金梅王培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13期
关键词:宿州市科学院现代农业

周言虎 胡金梅 王培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改变和体制的变革,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适应不了现代农业规模化、科技化、绿色农业发展需求,为此宿州市农业科学院积极探索服务于宿州市现代农业发展新途径,为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字:现代农业;农业科技创新;产业联合体;宿州市农科院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3-0149-02

1 引言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已初具规模,各具特色,科研能力、研究水平等综合素质明显增强,研究范围和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着力解决本地区农业生产和发展中的重大农业技术问题,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贡献。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改变和体制的变革,基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地区差异显著和农业科研的复杂性,地市級农业科研院所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以安徽省为例,目前16个地市中,有12个市建有农业科学院(所),从隶属关系看,隶属市政府只有1家(宿州市农业科学院),其余11家均隶属于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从行政级别看,正县级建制2家(宿州、阜阳),副县级建制8家,正科级建制2家;从财政保障看,财政全额拨款的有7家,差额拨款的有5家;从综合实力看(人才队伍、科研成果、基础条件、项目经费、科技服务,以及对外合作交流等),也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象。

众所周知,农业科研不同于工业等产品的开发生产。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在服务地方农业发展等方面尚有一定局限,科学技术力量和学科设置不能完全满足本地区乃至生态区域内的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民对农业科学技术有十分强烈的技术指导需求,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也有非常广泛的发展前景,但科技成果转化后的使用者大部分为农民,受农业传统性经营模式束缚,农业生产规模比较小,农业比较效益不高,缺乏一定的实际购买力,所以农民购买农业科技转化成果的原动力不足。与此同时,农业科研一般周期比较长,受农业自然灾害等天气环境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导致农业直接经济效益低下,农业投资回报率偏低,农业科技转化成果保密性、可防控性难以把握等特点。为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科技化、绿色农业发展需求,农业供给侧改革要求,从大的农业生产中的特点和农业科学技术研究规律看,农业科研院所未来发展目标定位应是服务农业农村经济,服务农业现代化,充分发挥自身研究成果和人才密集等独特优势,自觉肩负起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科技服务的任务,坚持在农业农村一线试验示范,在农村基层搞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为探索地市级农业科学院所下一步改革和发展发挥探路者的作用。

2 宿州市农业科学院在科技发展中作出了显著贡献

宿州市农业科学院是本市重点公益性农业科研单位,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的试验、示范、选育和集成、农业新技术研发、推广等工作。作为宿州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农业技术支撑和服务的中坚力量,积极投入到服务现代农业的发展中,在科技兴农中贡献作出了积极。农业科研人才、科研成果、科技贡献等综合水平在全省市级农科院所中位居前列。2011年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小麦、玉米、大豆、蔬菜4个农作物国家级综合试验站,同时被安徽省农委确定为小麦、玉米和蔬菜3个综合试验站及1个小麦岗位专家,是安徽省拥有国家级农作物试验站数量最多的市级农业科学院所;2012年建立院士工作站;近几年,先后承办“大豆绿色增产增效模式攻关示范技术现场会”、“麦茬夏大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现场会”等国家级和省级会议,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李家洋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小麦首席科学家肖世和、玉米首席科学家张世煌、大豆首席科学家韩天富和部分小麦、玉米、大豆和蔬菜岗位专家以及黄淮海地区农科院(所)负责人曾与会指导。全院拥有固定试验基地80hm2,日光温室大棚6000m2。先后选育出国审、省审小麦、玉米、大豆、蔬菜等农作物新品种50余个,累计推广面积超过0.27亿hm2,创社会效益300多亿元;育成蔬菜新品种19个,累计推广面积超过6.7万hm2,创社会效益10多亿元。

3 探索宿州市农业科学院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探索

3.1 与宿州市现代农业“四大支柱”产业建设相结合 宿州市农业科学院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试验、示范和集成、农业新技术开发、推广等工作,特别要在小麦、玉米、大豆、蔬菜等大宗农作物新品种的研发方面,应充分发挥优势,围绕宿州市现代农业“四大支柱”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农业科技攻关,积极开拓畜牧产业和林木产业的技术,拓宽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领域,在农业技术上给予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确保农业实践中的技术保障。立足宿州市农业资源开发总体规划,开展农业实践技术攻关,依托院自主研发的农业科技成果进行转化。

3.2 与宿州市现代农业“一区多园”建设任务相结合 结合宿州市埇桥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特别是埇桥区高标准农业示范基地、符离集烧鸡产业基地、埇桥区帝元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埇桥区八张设施蔬菜及蒿沟中药材基地、开发区城乡统筹试验基地、埇桥区顺河林木产业基地、砀山县标准化水果产业基地、砀山县薛楼林木产业基地、萧县粮食产业示范基地、萧县熙可城乡统筹试验基地、灵璧县三河粮食产业示范基地、泗县大路口山芋产业基地等12大基地建设需求,紧紧围绕宿州市现代农业“两区”核心示范区总体规划要求,加快建设农业科学技术领先、功能齐全、设备先进,集示范、培训、科研、推广于一体的宿州市现代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和55.6hm2现代农业科技研发基地;在建立院士工作站的基础上,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力度,积极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着力解决宿州市现代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前沿的技术问题,确保现代农业生产新技术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宿州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农业科技支撑。

3.3 与宿州市现代农业“八大支撑体系”建设任务相结合 围绕宿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依靠各类现代农业资源,搭建加快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实践平台,形成以政府为引导、农民增收为中心、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经营为主体、院校为依托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体系,加速现代农业关键技术的研发攻关和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新突破。突出宿州市农业科学院各科所特色学科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根据院学科和国家级、省级试验站农业科研任务和实际需要,进一步增强各科所的全局合作观念,强化农业团队协作意识,形成小麦、玉米、大豆、蔬菜大宗农作物为主题的现代农业科研联合力量,加快育出成果的步伐,并始终保持与国家级、省级农业科研单位、相关高等农业院校、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建立长期的体系合作关系,合力提高宿州市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3.4 与宿州市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建设相结合 宿州市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由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主体构成,主要采取“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合作社”的联合运行模式。宿州市农业科学院作为宿州市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农业科技体系的成员单位,尤其在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现代农业科技研发、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对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组织的定向指导与服务。同时作为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农民教育培训服务体系的成员单位,应对区域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范围内的家庭农场、职业农民和农业企业家等组织主体进行现代农业技术教育培训,并对现代农业教育培训内容设计和培训方式进行优化创新,加强对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和帮扶。

3.5 与培养宿州市现代农业新型农民相结合 发展宿州市现代农业,必须有一支懂技术、有文化、会管理、精经营的宿州市新型现代农民队伍,为宿州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保障。宿州市农业科学院应充分结合自身农业科技研发优势,调动各方面现代农业科技人才、资源等有利条件,主动承担教育培训宿州市现代农业新型农民的相应职责和使命,灵活采取集中办班、现代农业咨询服务,中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等立体培训模式,运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多种媒体传播交流平台,开展上规模、有层次、有质量的现代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从思想观念和行为动作上进行引领示范,促使区域内农民养成想科技、学科技、用科技、传科技的良好氛围,提高其综合素质。同时,改革宿州市农业科学院内部的人事分配管理制度,鼓励那些有意向、懂技术、了民情、会指导,勇于开拓、善于经营的农业科技人员以多种形式和途径直接进入现代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一线,从事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特色产业的开发,为宿州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零距离的面对面服务。 (责编:张长青)

猜你喜欢

宿州市科学院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宿州市昆仑种业有限公司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情况简介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农机所简介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稿约
拼 搏
揽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