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创新教育发展探讨

2017-07-25江健方小菊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能力

江健+方小菊

【摘 要】本文阐述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目的与内涵,对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基于此提出把竞赛纳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中,加强创新教育;结合竞赛特点建立智创团队,充分发挥学生创新潜能;规范竞赛相关事项,促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完善参赛奖励制度,鼓励学生自主创新,以改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促进高校创新教育发展。

【关键词】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创新教育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C-0180-02

从2004年到2016年,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成功举办了7届。此项赛事是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面向广大在校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大赛每两年一届,已成为常态化赛事,每届大赛都吸引了广大学生踊跃参加,通过竞赛,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与协同合作精神得到提升,机械创新设计、制作等实践能力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充分展示了我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的成果,同时也展示了我国高校机械学科的教学改革成果。笔者曾指导学生参加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连续三届的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总结了筹备及参与大赛的工作经验,在此拟结合这些工作经验对改善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促进创新教育发展进行探讨。

一、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目的与内涵

(一)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目的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目的,在于引导高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综合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鼓励大学生走出课堂,积极参与课外拓展课程,加强自身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训练,通过机械设计和工艺制作等课外科技活动,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创新型人才。

(二)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内涵

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有其深刻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重视人文关怀,陶冶创新精神、锻炼实践能力,结合生产实际、践行开放办学。

2004年9月的第一届大赛无固定主题,但从2006年10月的第二届到2016年10月的第七届均设定了相应的大赛主题,如第二届以“健康与爱心”为主题,第三届以“绿色与环境”为主题,第七届以“服务社会—高效、便利、个性化”为主题。从这些大赛主题中可以看到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重视人文关怀的内涵。

创新无处不在。创新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构成事物原有元素的重新组合;另一种就是在原有元素上加入新的元素。每届参赛的作品都必须与大赛的主题和内容相符,而且要求作品在功能、设计、结构、工艺制作、性价比、实用性等多方面具有创新性。这就对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体现了机械设计大赛这方面的内涵。

结合生产实际、践行开放式办学,这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另一层内涵。设计是制作的依据,制作是设计的体现。每一个参赛作品,从构思、设计、出图、工艺到制作,整个过程必须依托生产实际,设计出来的作品可能很美观,可是如果没有考虑加工工藝,就无法通过机械加工来完成制作,这就是理论脱离实际。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是一项体现综合设计能力的科技活动,其要求加强校企合作,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践行开放式办学,给学生提供技能展示的平台,让学生更多地投入实践训练中去。

二、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存在的问题剖析

(一)竞赛与日常教学活动难以兼顾

按照往届大赛赛程,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基本是偶数年5月份区赛,7月份国赛,但是高校教学计划是以年为单位编制班级,所以不能保证每届的学生都有机会参加竞赛。特别是高职院校,很多高职院校是采用“2.5+0.5”的教学模式,奇数年份入校的学生,一年级时没条件参赛,二年级时又不举办比赛,到三年级第二个学期又在校外进行顶岗实习。并且竞赛没有纳入教学计划,学生只能利用课余时间筹备比赛,作品从设计到制作易与教学计划冲突,参赛作品参差不齐,难以保证质量,这就与大赛的宗旨背道而驰了。

(二)学生自主创新的作品难以甄别

由于比赛时间的仓促,学生设计水平的局限,难免存在部分作品抄袭剽窃现象。从往届的竞赛作品来看,有些作品全部或部分技术已被他人申请专利保护,或市面上已有相同商品销售。另有一些作品远远达不到现有应用的同类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当数量院校的作品设计比较简陋,制作粗糙,难免有消极应赛之嫌。竞赛的评委来自各院校或某些企业,他们只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对不同领域的科研状况和科技水平往往不够了解,他们在甄别作品的创新性、自主完成方面存在困难。

(三)竞赛未能做到公平与公正

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关注的重要赛事,要保持其旺盛生命力,就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纵观往届大赛,仍存在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的方面,例如,竞赛组委和评委组成结构的代表性不足,基本上集中在少数的重点工科院校,有些评委本人还是指导老师,指导一个或多个团队的作品,评委之间赛前允许交流和讨论,这样的竞赛难以保证公平与公正性。评委不应该是参赛代表队的指导老师,也不能为参赛代表队的领队,只有对这些事项进行规范,竞赛才会向良性发展。

三、改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促进高校创新教育发展

(一)把竞赛纳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中,加强创新教育

知识只有创造性地运用才谈得上有力量。创新教育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知识,并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只有引导学生在学习上发挥创造性,摒弃以往消极地存储知识,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观念,才能达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学生要发挥创造性,除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外,还要加强课外的动手操作能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课外实践平台,参加竞赛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激发创造力,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宗旨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所以,建议在保证学校的日常教学情况下,把竞赛纳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中,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

(二)结合竞赛特点建立智创团队,充分发挥学生创新潜能

团队协作是历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特点,有一个良好的创新团队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根据笔者多次参加该项大赛的经验,团队成员必须具备勤学好问、肯钻研、能吃苦、表达能力好、动手能力强等素质。所以,结合竞赛特点建立智创团队,建设智创工作室,以老带新,养成团结协作、共同创造的良好习惯,显得十分重要。智创团队中的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发挥潜能,进行一些创新性的设计制作,一方面增强对本学科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竞赛拓宽视野,为今后步入社会积累经验。

此外,为了充分发挥智创团队的创造力,各高校还可以考虑建立智创团队工作室。目前,不少高校仍缺乏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很多学校的实训基地参差不齐,对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不够重视,有的可能连好一点的加工作品的工作场所都没有。为了保证参赛作品的质量,高校可以考虑建立智创团队工作室,让学生课余时间能在工作室里设计与制作作品,充分发挥创新潜能。

(三)规范竞赛相关事项,促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只有对大赛的相关事项进行规范,严格做到公平、公正,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参赛积极性,促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首先,要杜绝大赛抄袭现象。据了解,在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有些院校为了完成比赛任务,随意拿个作品或在网络上抄袭一个作品充数参赛,这样既占用了竞赛名额,也占用了比赛场地,更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树立。对此,应严格对作品进行把关,杜绝大赛抄袭现象。要明确竞赛主题,明确竞赛主题就明确了竞赛方向,参加竞赛的学生作品就必须与主题相符,这样能够一定程度上杜绝学生对其他作品的抄袭。其次,要对大赛的评委进行严格甄选,即对评委进行综合性考核,保证评委们所擅长专业涵盖各领域,对不同领域的科研状况和科技水平有足够的了解,这样才能很好地甄别作品的创新性以及是否为学生自主完成。此外,要避免裁判既是指导员又是裁判,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公平、公正的评判机制。

(四)完善参赛奖励制度,鼓励学生自主创新

每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都会涌现出不少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中有的还是受法律保护的专利作品,这充分说明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能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和竞赛环境,学生是能设计和制作出优秀作品的。但是,再大的潜力也是需要激励的,有了相应的激励,学生才能将自身潜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当前,在参赛激励方面,每个学校有所不同,有的学校奖励力度很大,有的学校奖励力度很小,这样就难免出现消极备赛的情况。为鼓励学生积极参赛,充分发挥自主创新潜能,各高校应完善参赛奖励制度,鼓励学生自主创新。例如,可以在物质上给予奖励金等奖励,也可以在精神上给予个人荣誉等奖励。

总之,创新教育的核心在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能够从意识、思维、个性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改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并将之与高校创新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高校创新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树才.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可持续性问题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張东升.浅谈机械设计大赛与大学生的创新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

[3]贺武华,高学峰.杨叔子的“四论”与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J].高校教育管理,2015(11)

【作者简介】江 健(1974— ),男,广西玉林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3D数字化造型设计、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试析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创新当前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