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们会沦为“人”机器吗?
2017-07-25禾刀
禾刀
这是一则略显悲壮的消息:5月23日,“代表人类棋手最后尊严”的柯洁将对战最新版本的AlphaGo。去年韩国棋手李世石以1:4败北后,在对AlphaGo棋路分析后,“多数人的结论则是人类在围棋上已不再有希望能打败AlphaGo或其后来者”。
曾以《人类简史》打动全球无数读者的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再接再厉,立足现有科学技术条件,把目光投向深邃的未來。在尤瓦尔看来,智能战胜人类早无悬疑,随着科技尤其是算法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将会逐渐习惯并适应AlphaGo战胜顶尖棋手这样的新闻。未来智能的闸门一旦打开,各种可能将会令人类应接不暇,更多的则是不知所措。
艺术常被我们视为集中了人类最顶尖的智慧,是我们最终的圣殿,而且是人类独有的。尤瓦尔认为这根本不值一驳,为此,他专门引用了人机音乐大战的案例。美国加州大学的戴维·柯普教授编辑了一个名为EMI的程序,专门模仿德国作曲家巴赫,结果“演出激动人心,观众反映热烈”。俄勒冈大学的史蒂夫·拉尔森不服,主动下战书与EMI进行人机音乐对决。结果,“观众认为是巴赫的其实是EMI,认为是拉尔森的其实是巴赫,而他们认为是EMI的,其实是拉尔森”。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智人之所以从万物中脱颖而出,既因大自然的机遇,如曾不可一世的恐龙突然大灭绝,也因人类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智慧。激情书写人类发展简史的尤瓦尔在展望未来时显然悲观大于欣喜,他越来越觉得:“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很有可能就是未来超人类和人类之间的关系。想知道超级聪明的半机械人可能怎么对待只是一般血肉身躯的人类吗?先去看看人类如何对待不太聪明的动物表亲吧。”
不知道尤瓦尔的这番谏言是否受到过英国著名作家赫胥黎的启发。后者在其著名作品《美丽新世界》和《重访美丽新世界》中,就曾以文学的笔触,描绘了这样一个“美好”的社会:科学高效地安排了一切,从胚胎受精到日常工作,从生活到娱乐。置身于这个社会里的所有人无需思考,无需担忧和悲伤,只需像孩子们那样,在“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好”的预设程序里,机械地完成各个步骤。今天人们津津乐道的幸福,在那个时代已被一种名为“索麻”的药品替代,人类越来越像是冰冷机器的代名词——“人类未来最大的困惑不再是食物的短缺,生活的贫困,而是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
今天我们常常说,命运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但在后“人文社会”的智能时代,这句话的逻辑很可能遭到现实的严峻挑战。对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前不久就曾发表过真知灼见,即建议征收“机器人税”。
我们常说,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过去我们引用这句话,无一例外只为写意,而在科技高度发达算法无所不能的未来,许多想象都很可能变成写实。不过,完成这种写实的很可能属于那些智能。反观今天,无论是AlphaGo还是EMI,相较于未来强大的智能工程则显得异常原始。毫无疑问,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技术竞逐狂飙之下,更多的AlpbaGo和EMI将如春笋般涌现,现在的问题是,面对这样快速发展的智能化,人类到底是坐等赫胥黎笔下的“美丽新世界”灾难降临到头上,还是未雨绸缪,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植入更多的人文元素,让人类始终成为科技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如同赫胥黎,尤瓦尔只是从另一角度描绘了人类的未来。可以肯定的是,避免“人”机器沦为现实的秘笈不会是木已成舟的未来,而在于当下。其实人类并非毫无作为,比如在克隆研究方面,正是出于捍卫伦理,禁止克隆人研究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