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里诺少校

2017-07-25苗炜

新民周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堂叔少校罗宾

苗炜

霍桑有一篇小说叫《我的堂叔莫里诺少校》,讲的是少年罗宾的成人礼。

罗宾18岁,乡下孩子第一次进城。他健壮,手里拿着一根短木棍,兜里有几块零钱,他的父亲是一位乡村牧师,打发他到波士顿投靠堂叔莫里诺。莫里诺少校是波士顿的管理者,那时候波士顿还属于英国殖民地,但那里的民众正酝酿着一场暴动。罗宾下了船,就恭敬地向他人打听莫里诺少校的住处,但这里的人对他满是敌意和嘲讽。

罗宾在深夜的街头拦下了一位魁梧的行人,那人身穿斗篷,一半脸涂成红色,一半脸涂成黑色,他告诉罗宾,在教堂门口的台阶上坐着,一小时之后,莫里诺少校就会经过这里。于是,罗宾就在教堂门口等着。此时,一位绅士路过教堂,这位绅士好像是他在波士顿遇到的第一个友善的人,他说,莫里诺少校很快就会经过这里,他愿意陪着罗宾一起等待。

很快,街上传来叫喊声,许多乐器发出杂乱的响声,许多人发出狂野的大笑,这些声音越来越近,一场盛大热闹的欢庆活动在月夜中来临。人群走过来,领头人骑在马上,一半脸是红的,一半脸是黑的,队伍中有许多怪模怪样、奇装异服的人,这支队伍在教堂前停下,一辆马车正停在罗宾眼前,周围的火把发出亮光,就在车里,坐着罗宾的堂叔莫里诺少校,他浑身涂满了柏油,粘满了羽毛,他高大威武,但脸色苍白,他的额头因痛苦而抽搐,两眼发红,嘴边有白沫,暴动的群众正在羞辱他,拉着他游街。

罗宾看着这个肮脏的、体面尽失的堂叔,又是怜悯又是惊恐。就在叔侄两人认出彼此的时候,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阵笑声,罗宾听到这个晚上所有取笑过他的声音。每个人都笑得浑身乱颤,罗宾也跟着笑了起来,而且笑得最为响亮。领头人给出一个信号,队伍又开始行进了。

故事到这里差不多就结束了,罗宾说他想回家去,而那位陪着他的绅士说,你是个精明的年轻人,无需莫里诺少校的幫助,也可以在这个世界立足。

这个小说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霍桑把一场暴动描绘成一场狂欢,少年罗宾被抛入一个狂欢的世界,也就跟着众人笑了起来。笑声表达了人们对更好的未来、更公正的秩序和更新的真理的憧憬。再比如说,一个少年丧失天真,再也回不到原来安稳的家乡,这就是他的成人礼。一个年轻人走进世界,变得破碎,再也黏合不到一起,这是常见的文学母题。

我读到这个小说的时候,已经不太能体会少年罗宾的心境了。我只能追忆,也许在16岁、18岁或者22岁的时候,年轻人会感受到外部世界的敌意,他想讨好别人,他想立足于世,他想投入狂欢,他要变得残酷一些。他很可能先对父母残酷起来,在他眼中,父亲和母亲是衰老的、顽固的,再无能力接收新生事物,他们变得滑稽,以为自己真理在握,以为秩序还是老样子。如果他可怜他的父母,他多少还能表现得温顺一些。然而,他很容易不耐烦,他想离父母远远的,他以为自己精明,他看到的这个世界和父亲讲给他听的根本就不一样。他还会有些怨恨吧,难以宣之于口却又纠结于心的怨恨。

我早就不是这样的年轻人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倒是可以体会少校的心境。父亲(堂叔)的权威被虚张声势、无聊喧嚣、狂躁嬉闹的人群所践踏。他担心少年罗宾会遇到魔鬼一般的领路人,他也怀疑自己灌输给孩子的价值观与真实的生活格格不入。他被愚蠢无知又野蛮暴力的大众羞辱,身上是柏油和羽毛,他被取笑,但努力维持着最后一点儿体面。那些黑暗的邪恶的冲动,也许对年轻人的成长有所裨益?毕竟,他腐朽的观念无法灌输给孩子,那些旧秩序不复存在,那些老的真理失去了根基,他维护的是自己错误的成见,他将衰老,以后是少年罗宾面对危险的茫茫人世。

猜你喜欢

堂叔少校罗宾
一位美空军少校在关岛上空从一架B-1B枪骑兵轰炸机上向外张望
罗宾的心
罗宾的心
A.E.罗宾生诗歌的戏剧性表现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