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7-07-25赵红琼
(乐至县孔雀乡中心小学,四川资阳,64150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在每一册教材中占有很大的分量,也是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感到最困难的问题。而新课程标准又提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成为许多小学数学教师的焦点话题,我就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深入现实生活,感知生活中的数学
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与数学息息相关,数学问题也时时处于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教育学生深入生活,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一定能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中感悟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魅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不能脱离生活,纸上谈兵。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可以让学生说一下,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自行车为何要架成三角形。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时,为什么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络状而不做成三角形?通过解释这些生活现象,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二、指导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首先需要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问题进行思考,也就是审题,从而合理地解决问题。
(1)认真地读,分清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中的意思。
(2)对于有些较复杂的问题,可以借助线段图或摘抄重要字词来帮助理解。
(3)推理性地读,弄清条件与条件、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明确该用哪些已知条件,寻求解题的思路方向。
(4)引导学生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由已知求得未知。
(5)加强训练,让学生说出解题的思路,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其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可以问学生,还有没有其他方法?不管方法正确与否,都不要急于否定,而要耐心地启发和引导,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扎实抓好简单问题的解决
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多为应用题的解决,也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而任何一个复杂的应用题都是由几个简单的一步应用题组成的,只要抓好一步应用题这个基础,再复杂的多步应用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我个人认为,从小学一年级至小学三年级,扎实抓好一步应用题的教学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一步应用題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加法
1.求两个数的和是多少?
2.求比一个数多几?
(二)减法
1.求用了多少或还剩多少?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
3.求比一个数少几?
(三)乘法
1.求几个几是多少?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四)除法
1.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2.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
4.已知一个数,并且已知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求另一个数?
根据所归纳的一步应用题的几种类型,在平常教学中反复加以强调、巩固,为学习更复杂的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每个应用题都由已知条件和问题组成,要掌握简单问题的类型,就要注重让学生掌握应用题的结构,条件和问题之间的相互联系,也就是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小学生年龄偏小,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把条件和问题反映在线段图上,把抽象内容具体化。如:“小军体重35千克,比小兰重1/6,小兰重多少千克?”
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如图)后,再列出算式:
35÷(1+1/6)=30(千克)
从这一事例中看出,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可以使抽象的问题更直观,不仅使学生很好地理解问题,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做出正确判断,所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尤为重要。
五、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入学习的开放式轨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发现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氛围中。新课程中问题解决的信息比较灵活,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主动找信息。哪些信息该用,哪些信息不该用。如一年级下册的退位减法中,有这样一道题:大客车有乘客32人,小轿车有乘客3人,面包车有乘客7人。(1)大客车比面包车多多少人?(2)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解决。像这样的问题,可以问一问学生,要解决第一个问题,该用哪些信息?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可以提哪些问题,用上哪些信息?让学生自由发挥,自主探讨,开放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
六、注重应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问题的解决也如此,学好它同样为生活服务。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把一些课内活动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力,培养其创新能力。
总之,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现实生活,抓好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教学,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应用能力,开放学生思维,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简介:赵红琼(1967-),女,四川资阳乐至人,民族:汉族,职称:小学数学一级教师,学历:大专,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