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实践教学中培养高职高专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本领

2017-07-25沈新福易斌熊辉

教育界·下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创新精神实践教学

沈新福+易斌+熊辉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已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在经济、文化、科技、信息技术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文章通过分析研究目前就业存在的问题、高职高专学生的教育现状以及创业创新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必要性,提出了如何从实践教学的角度来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本领。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本领;实践教学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近几年,经济的增长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换,加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许多高科技取代了原本的人工劳动,使得劳动力市场的矛盾凸显出来,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一方面,在就业市场上有大量闲置的劳动力,很多高校的毕业生找不到相匹配的工作,其中包括很多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增;另一方面,许多企业的职位空缺没有合适的人去填补。薪资福利、劳动强度多方面因素是横亘在企业与就业者之间的鸿沟,但更重要的是职业技能的不匹配,企业需要的某一方面熟练的技工匮乏,毕业生所拥有的技能存在与企业脱节的现象。这提醒我们现在的高校教育需要与时代接轨。

另外,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各高校不断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几十年前的“精英教育”,现在的青年人绝大多数都有机会进入高校进行学习,“精英教育”已然变成了“大众教育”。因此,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一年比一年多,研究生、博士生人数越来越多,本科生数不胜数,就业问题就更加明显,而高职高专学生的竞争力却更加不明显。因此,高职学生学习的技能更要紧跟时代步伐,才能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有一席之地。

二、高职高专院校与普通院校对比分析

高职高专院校在坚持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同时,以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主要的培养方向,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并重,以培养社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课程体系的安排上,单一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是特别明显,以体现所学技能为主。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以特定岗位需要的技术能力为依据,培养在生产领域、管理领域、服务行业、建设行业等一线岗位需要的先进的技术和专业知识,以实用性为指导。在专业设置上,高职高专院校强调按需设置,以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发展现状、发展方向以及行业发展前景为依据,对人才需要量大的岗位和应用性强的岗位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的专业。在考评方面,以学生的职业技能为考评的重点,技能、知识和能力三重考核,但以能力和技能考核为主要标准。在师资配备上,更多配备“双师型”的教师。从总体上来说,高职高专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以技能培养为核心。

普通高等院校在坚持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同时,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要的教学方向,以实践教学作为辅助手段,以发现、验证等实验为主,强调理论更多一些,以培养有研究能力的学生为目标。在课程体系的安排上,普通高校强调课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教学内容设置上,以学科的整体体系为主线,对围绕该学科形成的先进的东西进行传授,对先进的技术进行普及。在专业设置上,普通高校以研究为主,既设置基础性的专业、研究性的专业,也开设应用型的专业,所设专业涉及社会需求的很多方面,不单单强调技能应用,也注重社会需求的广泛性。在考评方面,以学生所学到的学科知识为考评重点,技能、知识和能力三重考核,但以知识和能力的考核为主要标准。在师资配备上,大多数配备学术性的教师。从总体上来看,普通高校对学生的培养以学术研究为主。

从以上的对比可以看出,高职高专院校的特征就是专门培养掌握某一项技能的人才,为社会提供符合需求的技师,注重实践教学。因此,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可以在实践教学中下功夫,同时,结合当代飞速变化的社会需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本领,也就是要进行创业教育,以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三、高职高专学生的创业教育

(一)创业教育的概念

目前,对创业教育的内涵大家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有几种比较常见的说法。第一种,创业教育是一种激励机制。第二种,创业教育是以创业、教育和创新为基础。第三种,创业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包括创业型人格、创业型精神等,通过教学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及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业所需具备的实践能力、实践知识,使他们成为具有开创性人格的一种教育体系;而狭义的创业教育是注重对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通过开设一定的课程,提供咨询服务和资金支持的方式对学生开办企业的能力进行支持。第三种说法对创业教育的理解更为全面,本文的探讨更倾向于第三种说法。

(二)創业教育的特征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有区别于就业教育、创新教育等的特点。

首先,创业教育具有时代性。每一种新的理念都是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都带有这个时代的印记。创业教育作为这个时代的产物,本身就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具有新时代的风貌。

其次,创业教育具有主体性。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被培养人是教育的主体,因此,整个教育过程中不仅需要配备高水平的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学生个体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育中来。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也具有教育的主体性特征。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更注重发挥学生本身的能动性。高职高专院校进行创业教育,就是培养高职高专学生技能的同时,激励他们积极思考,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

再次,创业教育具有实践性。创业教育对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是相当重视的。创业本身就需要创业者具有极强的执行力和领导力,因此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要提前把学生放入到社会中,让他们自己体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加以引导,让他们提升自己的创业素质。在培养实践性方面,高职高专教育具有一定的优势。

最后,创业教育具有超前性。创业大多数需要在一个新的领域中开创一番事业,或者在一个已有行业中凭借自己的亮点占据一定的市场。因此,创业本身就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桥梁。创业教育不应该拘泥于已有的东西,应该有超前的想法和观点贯穿始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本身的思考都是很重要的。创业教育的超前性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在培养学生时要注重与时代接轨,强化自身优势。

(三)创业教育的性质

创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新理念,实质上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创新教育的一部分,它同时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具有素质教育的特征;同时,在创造结果的基础上,创业教育针对某一具体领域进行再认识和再发现,具有创新的特征。

创业教育下的学生并不一定都能够成为企业家,但是经过了创业教育,学生的思想变得开阔,社会责任感得到了提升,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有益无害的。另外,创业教育总要与时代接轨,因此,创业教育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需要积极了解社会的发展方向,不断学习,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因此,创业教育也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过程。

四、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尝试,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创业教育需要参考国外的案例,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情况,大胆探索出适合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创业教育新模式。在实践教学中要将这种理念贯穿在整个教学体系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高职高专院校管理者要改变整体的教育观念。创业教育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在于学校的管理者是否支持。管理者必须从思想上认同创业教育,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来实施。同时,教师是创业教育的执行者,教师的积极配合是必不可少的,管理者可以督促教师队伍积极探索创业教育,减少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阻力。

其次,院校要探索创业教育的途径。学校可以举办创业大赛等活动来引入创业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将学到的技能与自己的创造力结合起来迸发出新的火花。学校也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程来进行创业教育。选修课是学生自愿选择的,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将学生的能力和学校的课程更好地匹配起来,这将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很好的方向。

再次,学校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创业教育的平台。例如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创办创业园等,学校支持学生自主创业,解决学生创业没有平台的苦恼;同时,学校适当给创业学生一些优惠政策,解决一些掣肘因素,对学生的创业教育也是大有裨益的。

五、总结

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本领就是要进行創业教育,尤其是对于高职高专学生,创业教育的益处更明显。高职高专学生本身有自己的技能,实践应用能力较强,在创业教育这个注重实践的体系中占有优势,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对提升其就业竞争力的作用是很大的。因此,各高职高专院校从创业教育入手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艾琦.高职高专学生认知践行“中国梦”的教育对策研究[D].抚州:东华理工大学,2016.

[2]王萌.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5.

[3]刘京.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4]白逸仙.高校培养创业型工程人才的方式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实践教学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