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的偏激教育行为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

2017-07-25袁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17期
关键词:个性发展家长

袁媛

摘 要 在幼儿的成长教育中,家庭环境中家长的行为举止对幼儿的个性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中针对家长的一些偏激的教育行为给幼儿的个性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进行分析,希望能给幼儿教育困扰中的家长提供一些帮助。幼儿的个性发展一方面是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无法选择和改变,而另一方面,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又是潜移默化的。人的知识、爱好、习惯、个性都与周围的环境有关。在幼儿期,最主要的成长环境就是在家庭与父母的生活,幼儿的个性发展与成长期家庭的氛围,父母的教育行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家长的偏激教育行为会给幼儿的个性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个性发展 家长 偏激教育行为

1过分追求结果,而导致幼儿急功近利

有的家长简单的将知识的吸入量或者事情的结果作为衡量成败的标准,而忽略了幼儿在整个学习和活动中的感受,幼儿是否是快乐的,通过一次考试成绩或者事情的结果来判定幼儿的优劣,幼儿将忽视努力的重要性,褒奖不能仅仅只关注结果,也要同时注重学习的过程。家长不应把着眼点放在结果上,而必须深入了解幼儿在学习和活动过程中的兴趣、方法以及努力程度等。家长可以赞美孩子的努力,做事的过程,或是思路等等。让我们用有效的称赞,不浪费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契机。从这个认识出发,才真正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做事的正确态度及方法。

2家长脾气易怒暴躁,而导致幼儿胆小懦弱

家长在教育幼儿或和幼儿一起时,脾气暴躁会给幼儿带来困扰,让幼儿时常会迷惑自己犯了什么错而让父母如此生气,而且会模仿大人易怒的行为,使幼儿产生消极的个性发展趋势,即使长大成人之后,也很难改变。家长在幼儿的个性发展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如果家长性格暴躁就会导致宝宝个性扭曲。而且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孩子,智慧无所从来,越想孩子发展好,反而与家长的期望越来越背道而驰。这都是家长脾气暴躁的结果。君子反求诸己,要改正自己,改自己的性格,孩子就会变。所以,父母本身必须要改变生气发火的脾气秉性。在与幼儿接触时,要克制自己的情绪,思考过后,再行动,向真正对幼儿有益的方向引导。

3家长对幼儿过度保护或迁就,导致幼儿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铁石心肠的人大都生长在那些父母过分溺爱,對他百依百顺、一味迁就,对他没有任何要求的家庭。”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也不做。孩子想干什么,也要由大人陪着。这样的家长对幼儿过分地照顾和保护,不放手让幼儿自己去独立活动。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怎样使得你的孩子备受折磨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家长对幼儿过于迁就和溺爱,幼儿说什么父母都照做,这样造成了孩子的任性、自私,情感冷漠,不知道感恩,而且不懂得约束自己,骄傲、放肆、任性、自私。从而会使得幼儿的个性发展消极,做任何事情都依赖父母,不懂得独立思考,缺乏忍耐力,优柔寡断。为了避免这些行为对幼儿个性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家长应该对幼儿采取严格而又民主的态度,使得幼儿个性发展为热情、直率、活泼、独立、大胆、自信、又尊重别人。

4总是用命令的口气跟幼儿说话,使幼儿缺乏自主意识

总是有一些家长认为,对幼儿发号施令是做父母的权利,孩子听家长的话是理所应当的,总是对幼儿用命令的语气说话。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将错误都归结到幼儿没有听话的原因上。如此会导致幼儿过度紧张,做任何事情都过分小心。幼儿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以及强烈的自尊,家长需要平等地对待幼儿。当家长命令幼儿做事时,幼儿很容易产生反抗情绪和逆反心理,此时幼儿与父母之间就会产生严重的对抗,影响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同时也会压抑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而且,孩子会逐渐形成懦弱自卑的性格。即使长大成人后,他们依然还会依赖父母,遇事不能自主。

家长要停止对幼儿个性发展造成恶劣影响的行为。作为家长,也不必总是微笑着不温不火,伪装着自己。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烦恼,但请不要将工作中的压力,在生活中的烦恼迁移到无辜的幼儿身上,他们本该无忧无虑的成长,家长如果将这些消极的情绪带到幼儿教育过程中,对他们的负面影响会持续多年甚至终生。针对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不适宜的行为习惯对孩子产生的不良影响,家长应该有意识的去改正自己的缺点不足,完善自己的个性、改善自己的行为习惯,只有家长先做出改变了,才能将孩子的个性向着积极的方向引导,要改变他人就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在家庭里面对幼儿的时候,家长的各种行为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影响幼儿的个性发展。幼儿,不仅仅是父母的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有自尊有独特个性的人,要尊重幼儿,尽力避免家长偏激的教育行为对幼儿个性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 邹萍,杨丽珠.父母教育观念类型对幼儿个性相关特质发展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03).

[2] 郭春涵,李彩娜.从我国家庭教育现状透视幼儿的自我效能感[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3] 林琳.论教养方式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J].科教导刊,2014(02).

[4] 陈淑萍.论家庭教育中儿童人格的塑造与培养[J].泰山学院学报,2003(04).

猜你喜欢

个性发展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做一名“粗糙的”家长
焦虑家长如何自救
加强班级教育有效管理,激发学生追求幸福指数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个性发展
数学课堂的自主化教学
数学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