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平坝区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及利用
2017-07-25张兴艳廖正武
张兴艳++廖正武
摘 要:该文对安顺市平坝区传统村落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性建议,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及利用提供指导。
关键词: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3-0008-03
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中国五千年的农耕文明造就了千姿百态的传统村落。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的建设发展步伐加快,工业的发展迅猛,对传统村落的保护造成了很大影响,加强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已刻不容缓。
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1〕。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人们生存的家园就是村落,由于历史的原因、自然环境的变化、生活地域的差异、民族种类众多、交通的不便、信息闭塞,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村落文化。
1 平坝区传统村落现状
平坝区位于贵州省中部,地扼要冲,为滇黔交通要道,东离贵阳50km,西距安顺40km,居住着汉族及23个少数民族,其中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有苗族、布依族、回族和仡佬族。总人口3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0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8%。平坝区人文历史悠久,历史印迹厚重,具有穿洞文化、屯堡文化、大明文化、江南文化遗址等独特的文化优势,形成了平坝区特有的传统村落。在这片青山碧水之间,散落着大量的,未被广大群众所认知的传统村落,2014年,平坝计划申报50个传统村落。2016年贵州省进入传统村落名录的有546个,安顺市有55个,平坝区有13个。
2 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原因
安顺市平坝区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工业化等诸多因素,导致部分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现象日益加剧。传统村落蕴藏着历史悠久的建筑景观、种类不同的民族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等。这些文化和建筑随着村落的消亡而消失,因此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抢救迫在眉睫。
2.1 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 平坝区由于区位优势特殊,交通便利,距贵阳市50km,安顺市40km,是国家级高新产业园贵安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内有1个高新区,3个工业园。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很快,旧的城镇化只重视城市规模的外延和人口的简单集聚,拆迁力度较大,农村农民自建房拆旧建新,致使传统村落的载体被消灭,这是近年来传统村落消失的最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大批农民,到城里务工,造成了人员和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村落里仅剩老幼留守,甚至出现了人去村空的局面,出现了“弃巢”现象,村庄发展主体缺失,村落传统文化传承受阻。
2.2 优越的城市新的生活吸引年轻人定居城市 由于城市在就业、交通、购物、医疗、教育、娱乐等方面具有很多优势,新一代农民为了追求优越的新的生活方式,享有良好的就業、交通、购物、医疗、教育、娱乐等方面的资源,便愈来愈多年轻一代农民在城里买房定居,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村落的消亡已成势在必然趋势。
2.3 社会的保护意识不强 一是人们对传统村落的认识不到位,在专家学者提出保护之前未引起重视;二是宣传不到位,居住在村落里的居民从未意识到所居住的环境的特殊性,部分富裕的农民,把一些有价值的老房拆掉建新房,使传统村落消失比较快;三是村落保护提出前,政府在村民建房和维修中,缺乏对村民建房或维修的指导,使得新建和维修后的房屋与传统村落格格不入。
2.4 政府保护措施不到位 一是保护机制建立较晚,2012年才出台相应管理机制,平坝区也仅在建设管理部门设一个科室负责此项工作,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二是传统村落保护涉及面广,多学科并存,基层部门未形成强有力的管理部门和人员;三是缺乏保护经费,传统村落保护经济效益不明显,政府基本没有投入或投入少;四是领导重视力度不够,由于传统村落保护,政绩不明显,领导对此项工作重视在口头,不注重实效;五是传统村落开发,主要以旅游开发为主,只注重经济效益,不注重保护,使得经过几年后传统村落商业气息浓厚,已失去了传统村落的原味,传统村落名存实亡。
3 传统村落的保护及利用建议
3.1 传统村落的保护 近年来,平坝区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首先是制定了《平坝县传统村落保护整体实施方案》,积极申报传统村落项目,目前进入《全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有13个,并在此基础上积极争取中央补助资金,用于传统建筑和历史遗迹保护性修缮、建筑防灾减灾等整治和建设,整体改善和保护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和历史遗存。目前平坝区在13个列入《全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已有7个村落列入中央财政支持。因此要抓好第五批全国传统村落的申报工作和落实好已获中央财政支持的村落整治的规划、修缮等工作。
3.1.1 传统村落的调查与档案的建立 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首先是对传统村落进行调查,确定传统村落调查范围和调查对象,通过收集资料、拍照、录像、走访调查等,掌握第一手资料,进行建档立卡;其次是对传统村落中有保护价值的资源进行详细的和系统性的调查,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建档;再次是对调查资料进行归档,并由专人管理,为传统村落保护提供最原始的依据。
3.1.2 制定传统村落保护规划 一是依据传统村落的调查资料,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确定保护对象;二是根据保护对象,结合建筑学、民俗学、规划学、人类学等学科专家的建议划定保护范围,根据保护范围制定相应保护管理规定和办法;三是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对不同保护对象,有不同的保护方案,方案中具体明确保护内容,保护经费,项目实施的年度等内容。
3.1.3 保护监督管理 (1)保护发展监督管理。一是区人民政府建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管理机构,承担传统村落日常的保护、利用和管理。设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专项经费,用于传统村落修缮传统民居、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等项目;二是建立健全传统村落保护责任制,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如发生传统村落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被4部局从传统村落名录中予以除名时,将追究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相关责任;三是区人民政府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管理机构应与传统村落传统民居、文化遗产的所有人或者使用人签订传统村落保护责任书,明确相应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四是对传统村落的开发利用实行合理、适度的原则,对传统村落的开发利用实施监督管理,并提供指导和服务,对具有重要价值的传统村落,实行旅游者、利用者容量控制制度,避免传统村落传统民居、生态环境等遭到损害。(2)项目实施监督管理。一是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确定保护对象和保护范围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集中反映村落保护价值的重点地段和典型传统建筑的修复整治要重点监督;二是对保护区内新建、修缮和改造等建设活动,要经当地人民政府初审后报区住建部门同意,并取得建设规划许可证,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应征得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同意;三是在保护发展规划未批准前,影响传统村落建筑风格和景观建设活动一律停止;四是涉及保护文物,要经文物现场核实,并依法履行报批手续,获得批准后,才能进行相关建设及文物的迁移。
3.2 传统村落的利用 传统村落的保护不是目的,只有合理的利用才是更好的保护,也只有在利用中保护才使保护的价值得到体现,也只有利用才真正体现了保护的价值。
3.2.1 传统村落合理利用,但不是开发 对传统村落采取“利用”保护,而非“开发”保护。利用意即“利于发挥效用或设法为已所用”,在传统村落中认真研究村落文化,继承和发扬村落文化精髓,对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和传承,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宣扬,通过利用,实现更好的保护。开发意即“以荒山、矿山、森林等为对象进行劳动,以达到利用的目的”。开发有改变原来状态之意,对传统村落保护,不是改变原有的状态,而是对原有的、独特的、有价植的东西进行保护,不是破坏。当今有许多地方对传统村落开发主要是以赚钱为目的,对村落妄加改造,造成破坏。坦率地说,这种对村落的“开发”等同“谋财害命”,必需制止。
3.2.2 传统村落合理利用,要多条腿走路 现在一提到传统村落的利用,在很多地方都千篇一律的想到旅游。在过去的日子里,旅游已成为传统村落合理利用的代名词,我们认为旅游是传统村落合理利用的一个主要方面,同时作为旅游利用,应充分考虑游客量过多的压力,不能为追求收益的最大化,对村落造成损害,这样的结果不是保护村落,而是毁坏村落。另一方面,传统村落合理利用,不能局限在旅游这条路上,可以从科研角度出发,研究人们生活习惯的演变、服饰的变化等为切入点进行研究;也可以仅从保护村落的完整性角度来保护村落,不干扰村落里村民的生产、生活等,保存仅有不多的传统村落。一句话,村落合理利用,不能在旅游一棵树上吊死,要多条腿走路。只有这样,传统村落合理利用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3.2.3 传统村落合理利用,充分认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村落中存在着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实现这两类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要充分认识这两类文化遗产是互相融合,互相依存,是一个独特的整体。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更好的利用,要认真做好以下工作。其一,对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针对其特点制定详细的保护利用规划,并按规划实施。村落内有人居住和生活,村落的发展不断地修缮乃至更新,所以村落不会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出动态的嬗变的历史进程;其二,传统村落是村民生活和生产的场所,它是社会构成最基本的单位。它的改善与发展,直接关系着村落居民生活和生产的变化;其三,加强对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对村落中的俚语方言、村规民约、婚俗、山歌等,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因村落的存在而存在,并随着村落的消亡而消亡。如:物质文化遗产平坝区天龙屯堡石头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平坝区天龙屯堡傩戏的传承和保护。
4 推进传统村落的发展
保护传统村落,就是要讓人们记得住乡愁,留得住根脉。如何更好地留住和推进传统村落发展,首先应解决人的问题。只有留住传统村落里的原住居民,村里的记忆才能留下来,所有的历史才能得以延续,“腾笼换鸟”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其次是解决人的生产与生活问题。特别解决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设施问题。谁都不愿意住在硬件设施差的地方,只有想办法去解决村民居住的环境,改善生活硬件设施,让人们感受到便利、舒适,比如自来水、交通、网络等,只有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让村民们感到以居住在这样的环境为骄傲,这样才留得住人;再次,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想办法让村民利用现有的传统村落资源赚到钱,只有村民经济上得到实惠,才能稳定村民的心,才能使村民更加珍惜和保护现有的村落,并以是该村民感到荣耀。平坝区天龙镇天龙村在这方面做得就比较好。
4.1 推进传统村落的发展,列入传统村落名录仅是开始 2016年列入《全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有4157个,平坝区目前列入《全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有13个。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仅是推进传统村落发展的开始。首先,在列入名录的村落制定保护利用规划;其次,建立健全保护利用管理机构和监督机构;再次,是推进传统村落的发展要做到保护利用相结合,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发展,实现村落受保护,村民受益的双赢局面,这样才能真正推进传统村落的发展。
4.2 推进传统村落的发展,应以建立健全传统村落退出机制为核心 推进传统村落的发展,要树立列入传统村落名录不是进入保险箱的思想,对已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保护不力的传统村落,应有一个退出机制。也就是说被列入传统村落并不是永久性的,也不是当地相关部门去搞开发的筹码,一旦保护不力,也会面临被摘牌的危险,同时对被摘牌的当地政府及有关人员追究相应责任。只有真正使中国传统村落退出机制做得更加鲜明一些,更有力度和威慑力,才能真正推进传统村落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燕.传统村落的概念和文化内涵[J].城市发展研究,2014,01,21.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