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责任视角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07-25龚静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

龚静

摘 要:对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本社会责任理论的计算机培养模式,将社会责任理念贯穿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学方法改革、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之中,目的为增强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级技能型计算机人才。

关键词:社会责任;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4-0006-03

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已经非常严峻,各种利用计算机技术危害国家、社会、人民安全的事件不断上演。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的讲话:“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同时也指出全社会应该共同来承担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责任,不是某一家就能解决网络安全的问题。导致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的因素。其中,计算机专业人员在网络安全问题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究其原因就是计算机人员社会责任感缺失。但计算机人员社会责任感缺失并非是先天性的,而是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个人教育多方面共同影响的结果。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1]:“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由此可见,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已成为各类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重大课题。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已成为各行各业计算机专业人员的主力军,因此,社会责任视角下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现状

近二十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7月1日,我国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达1341所,招生人数15年增长了3倍,毕业生数322万,在校生数1048万,占到高等教育的41.2%。高等职业教育已占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规模的扩张带来了许多新的困难、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培养目标单一。不同层次的高职院校都注重培养计算机高级技能人才,但忽略了学生社会责任的培养;(2)课程设置落后、培养方式传统。办学模式落后,忽视了与产业需求对接,没有注重吸取最新技术成果;(3)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设备落后,师资水平也跟不上技术发展要求。而目前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研究

李俊洁,李广乾(2016)[1]高职院校的职业教学强调从企业需求出发,努力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孙西朝(2011)[3]强调专业技能特色,拓展专业实践,改变单纯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技工式”和“专家型”两个极端方向为培养复合型、开放型和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刘益、张凯(2012)[4]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上,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

2.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马晓虎(2011)[5]围绕“岗位驱动、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制定工学结合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以建设工学结合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为主体,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蒋宗礼(2010)[6]针对不同类型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研制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案。

3.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研究

吴明晖等(2007)[7]结合实验、实训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多个不同层次的实践环节构建多维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采用单独设课实验、研究创新实验、短学期实训、产学研结合等多种形式和手段。郭川军(2009)[8]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丰富教学内容,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优化课程设计,创设多元化的智能发展环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计算机专业质量保障措施研究

吴玉峰(2014)[9]提出“请进来走出去”、“内培外引”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组建计算机专业教学团队,根据学生就业质量与就业率两个指标来评价人才培养质量;马秋菊(2011)[10]在考试、考核上根据课程情况采取多样化的方法,着重考核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同时建立以专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为基础的考试、考核体系,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和素质。

二、社会责任视角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根据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首先从理论上确定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然后从实践上形成计算机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结构。在总结国内外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实践经验基础之上,立足于个人发展需求与社会发展需求的角度,研究社会责任视角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社会责任能力(求真、求善,不恶;惩“恶”扬“善”)和计算机专业能力(基础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相结合的计算机人才培养目标,如图1所示。

三、社会责任视角下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整合

1.课程体系整合的出发点

社会越发展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更高,“德才兼备”的应用型计算机人才是用人单位的首选,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急需思考的问题。为此,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守计算机人才培养的职业素养,明确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与能力培养之间存在的问题,实施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整合。

2.课程体系整合的思路

坚持能力培养与责任担当并重,革除重能力培养的陋习,充分发挥《思想品德》及《法律、法规》与社会责任能力课程体系的整合效应,构建以社会责任能力为主线,贯穿“基础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3.课程体系整合的原则

课程整合必须坚持以下原则,才能有效解决高职计算机人才的培养问题:第一,课程设计必须与高职计算机岗位能力相匹配;第二,计算机课程的理论深度必须与高职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第三,计算机课程的理论知识必须与高职计算机应用型能力培养相匹配。整合思路如图2所示。

四、社会责任视角下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思路

将计算机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融合,如图3所示。

1.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计算机专业学生社会责任能力及专业能力的培养,必须适应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的要求,改革传统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第一,分析与把握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改变传统理论知识灌输式的模式为问题导向式模式,将所讲解的知识点设计为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第二,改变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通过实践操作方式公开演示其问题的解决过程与结果。第三,开展学生纠错比赛,针对所学的知识,设计成简短案例的方式,并提出问题,由各小组独立完成,各小组的完成结果由其他小组进行纠错,进一步强化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与专业能力的培养。

2.实践性教学环节融合

计算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必须借助于实践与操作,基础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突破课堂教学的限制,充分把握实验、实习及科研等实践环节对高职学生能力培养的目的,建立“以德为先,能力为本”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将社会责任能力的培养贯穿专业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发挥实验环节为基础,实习环节为核心,科研环节为突破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融合策略带来的效应,加强校内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的合作,发挥校外实践基地对实习环节与科研环节的基础性作用,将计算机人员所需的职业素质与能力结合起来,强化与更新高职学生计算机专业的社会责任及专业能力。

五、社会责任视角下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措施

高职院校之间核心竞争力的最终体现是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是检验高职院校社会价值的重要指标,也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集中体现和生命线。以教学质量促人才培养质量,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盡管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但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质量监控与保障则是影响高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社会责任视角下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建设措施如图4所示。

1.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是基础

人才培养方案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因素,不同的培养方案,培养不同的专业人才。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方案应立足于社会需求,兼顾社会责任能力与专业能力的培养,以岗位或职业定位为依据,设计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确定计算机专业能力课程与社会责任能力课程体系。

2.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名师出高徒”,教师的素养与能力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第一,加强校内计算机教师的培养,给教师更多继续教育的机会,更新知识结构,提升理论水平与操作能力;第二,建立同城高职院校计算机师资的共享平台,发挥“能师”的示范与引领效应;第三,引进校外实践基地师资或企业师资,分享实践中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三管齐下,夯实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根基。

3.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与保障体系建设是保障

高职计算机人才的培养质量需要加强日常教学质量的监控,实施动态监管,人才的培养需要过程,第一,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教学质量管理系统、教学质量信息系统及质量督导机制,可以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组织保障系统;教学质量检查评估体系;教学质量信息处理和分析系统;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可以解决人才培养过程发现的问题。两者有机结合,可以为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走进了我们的视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未来它可能会渗入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它们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用发展变化的眼光不断完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寻求解决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计算机专业人才专业能力的培养,更需要注重计算机专业人才社会责任理念培养,只有将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社会责任理念与计算机专业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http://www.ynny.cn/sfjs/zhengcezd/ShowArticle.asp?ArticleID=24.

[2]李俊洁,李广乾,基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角度的计算机教学探索[J].无线互联科技,2016(22):76-77.

[3]孙西朝.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J].职业与教育,2011(6): 135-136.

[4]刘益,张凯.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2(8): 43-45.

[5]马晓虎.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人才,2011(7):188-189.

[6]蒋宗礼.计算机类专业人才专业能力构成与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1(10):11-13.

[7]吴明晖.多维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2): 66-68.

[8]郭川军.多元智能理论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09(6):20-21.

[9]吴玉峰.协同创新视阈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4(8):121-122.

[10]马秋菊.以职业需求为目标 完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教育,2011(6):46-47. (编辑:郭桂真)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论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新闻晨报》:如何不跟着某些“网红”玩“反转”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