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实习护生艾滋病教育模式探讨与效果评价
2017-07-25于彦清文晖
于彦清,文晖
(桂林市卫生学校,广西桂林541004)
医院实习护生艾滋病教育模式探讨与效果评价
于彦清,文晖
(桂林市卫生学校,广西桂林541004)
目的探究桂林市级医院实习护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的有效模式,为今后针对医院实习护生开展常态化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我校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某三甲医院实习的12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接受艾滋病知识常规教育;实验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讲座、案例分析等更为具体的实训内容,并进行适量的考核;实验2组,在实验1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并在内部组织竞赛。先就艾滋病相关知识、担心感染、对艾滋病的相关态度和护理意愿等方面统一进行问卷调查;3个月后,再对护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担心感染、对艾滋病抵触态度和护理意愿等方面统一进行问卷调查;干预6个月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对照组和实验1、2组在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和护理意愿方面的评分显著提升,担心感染和抵触态度相关评分显著下降;实验1、2组比对照组的改变更明显,且两个实验组的数据也存在细微差别。结论在对实习护生进行艾滋病防控相关知识培训过程中,应用实训与考核或小组学习竞赛方法,能有效提升培训效果,且小组学习竞赛模式更具优势。
实习护生;艾滋病教育;实训考核;小组竞赛
自1985年一名美籍阿根廷艾滋病患者来华旅游,因艾滋病死于北京协和医院,成为中国首例艾滋病病例后,截至2014年10月,中国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及患者已达50万,其中病毒感染者占60%,死亡者已达15.4万人次。中国这片曾经无艾滋的“乐土”已经变成了“失乐园”。艾滋病这个目前人类传染病领域的疑难杂症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洋病”,艾滋病的防治与护理工作质量也应该随着我国患病人员数量的增加而不断提升。与非医学专业学生相比,护理专业学生作为医疗队伍的储备军,因工作的特殊性更容易接触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受到艾滋病病毒侵袭的几率较普通人更高。因此,笔者选取我校在某三甲医院实习的护生为研究对象,就医院实习护生艾滋病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希望为后期常态化开展护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我校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桂林市某三甲医院实习的12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40人),接受艾滋病知识常规教育;实验1组(40人),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讲座、案例分析等更为具体的实训内容,并进行适量的考核;实验2组(40人),在实验1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并在内部组织竞赛。先就艾滋病相关知识、担心感染、对艾滋病的相关态度和护理意愿等方面统一进行问卷调查;累计干预3个月后,再对护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担心感染、对艾滋病抵触态度和护理意愿等方面统一进行问卷调查;累计干预6个月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
1.2 研究指标
自制调查问卷,涉及艾滋病相关知识、耻辱感和护理意愿等问题,参考部分已有的成熟调查问卷内容。
1.3 问卷内容
(1)艾滋病相关知识共设12道题目,其中9道题目只需简单回答“是、否、不知道”或者“会、不会”,3道题目需要写出正确的答案,答案正确记1分,不正确或不知道记0分。(2)担心感染艾滋病的相关问题有4道,分非常同意、同意、不太同意、不同意、非常不同意5个等级,依次记5分、4分、3分、2分、1分,得分越高表明越担心感染艾滋病。(3)对艾滋病抵触心理的问题有14道,分为非常同意、同意、不太同意、不同意、非常不同意5个等级,依次记5分、4分、3分、2分、1分,得分越高表明越抵触艾滋病。(4)艾滋病护理意愿相关问题有3道,分为非常同意、同意、不太同意、不同意、非常不同意5个等级,依次记5分、4分、3分、2分、1分,得分越高表明护理意愿越强。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即±s表示,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分析
3组护生在干预前、干预前期(3个月)及干预后期(6个月)的问卷评分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艾滋病教育的开展,实习护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程度明显提升,担心感染和对艾滋病的抵触态度也有所改善,对艾滋病患者的护理意愿也增强。
通过对比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艾滋病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选取恰当的教育模式能提升教育效果,而且相较针对个人的教育模式而言,小组学习效果更为突出。
表1 3组护生问卷评分比较(±s,分)
表1 3组护生问卷评分比较(±s,分)
组别n 相关知识得分护理意愿得分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F值P值40 40 40干预前5.23±1.42 5.14±1.10 5.19±1.35 3个月后5.18±0.96 6.45±1.00 7.10±0.95 8.653 0.000 6个月后5.33±0.89 7.33±1.16 8.02±1.00担心感染得分干预前17.91±2.02 17.65±1.62 17.54±1.74 3个月后15.87±1.67 12.99±1.58 11.23±1.46 11.072 0.000 6个月后14.00±1.72 9.54±1.64 8.63±1.50抵触态度得分干预前67.49±5.43 68.31±6.10 63.62±4.52 3个月后59.21±5.26 53.40±5.80 51.32±5.42 7.284 0.012 6个月后50.36±5.81 47.33±5.98 45.22±5.63干预前6.94±1.82 6.91±1.76 6.92±1.64 3个月后8.68±2.03 10.38±1.96 12.64±1.70 9.340 0.005 6个月后10.10±2.32 12.34±1.50 13.56±1.63
3 讨论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对实习护生进行艾滋病的防控相关培训过程中,应用实训与考核或小组学习竞赛的方法,能有效提升培训效果,且小组学习模式更具优势。
因此,今后开展常态化针对医院实习护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培训时,首先,通过基本的知识宣传、讲座和学习,提升实习护生给对艾滋病的认识。目前我国艾滋病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感染者呈低龄化,“恐艾”情绪在人们心中渐渐扩散。作为将来的医护工作者,实习护生必须要用知识武装自己,以科学的态度看待和服务患者。
其次,在实训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竞赛。调查显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护生之间可以相互鼓励、交流学习心得、工作经验,等等。这些交流有助于缓解团队的“恐艾”情绪,提升团队的护理意愿。在这种教育模式下,配合知识竞赛,更能激发团队合作意识,让护生在实习阶段就建立起对团队的信任和贡献意识。
最后,在护生不同实习阶段,对其学习成果进行观察。护生实习时间较长,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通过学习和工作实践,护生的思想及意识也会发生变化。应时刻关注护生的动态,适当调整培训计划。
4 总结
近年来,性接触成为我国艾滋病患者增加的重要原因,实习护生正处于性活跃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医疗卫生工作者,更容易受到艾滋病病毒的侵袭。因此,要加强对医院实习护生艾滋病教育,加大宣传和推广有效的教育模式力度,为今后医护人员面对真实艾滋病患者打下坚固基础。
G526.5
B
1671-1246(2017)13-01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