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5T MRI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病理变化的诊断价值

2017-07-25李新波刘海燕刘国红高珊珊

海南医学 2017年13期
关键词:左肩参数值肩峰

李新波,刘海燕,刘国红,高珊珊

(沭阳县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沭阳223600)

1.5T MRI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病理变化的诊断价值

李新波,刘海燕,刘国红,高珊珊

(沭阳县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沭阳223600)

目的探讨1.5T MRI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病理变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1月沭阳人民医院影像科经临床确诊的60例(60肩)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RI组和多层螺旋CT(MSCT)组,每组30例,MRI组患者采取GE 1.5T MRI扫描,MSCT组患者给予MSCT扫描,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SIS的效果。结果MRI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6.67%(29/30),明显高于MSCT的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年龄阶段中(39岁以下、40~59岁、60岁以上),Ⅱ型、Ⅲ型等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型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MSCT扫描比较,采用MRI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且图像更加清晰,比较适合SIS患者的早期诊断,可推广使用。

核磁共振成像;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病理变化;诊断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SIS)是指由各种因素导致患者的肩峰下间隙容积减小,致使患者的肩袖出现各种损伤及撕裂,引发无菌性炎症,使患者出现明显的疼痛感。相关研究调查显示,肩峰形态是导致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1]。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肩峰形态多采用X线、MRI等对SIS造影的研究较多。本文主要选取我院经临床证实的60例(60肩)肩峰下撞击综合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1.5T MRI对SIS患者病理变化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经临床证实的60例(60肩)S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骨科经验丰富的医生联合影像学检查确诊为SIS。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RI组和MSCT组,每组30例。MRI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23~78岁,平均(50.13±6.0)岁;患处为左肩16例,右肩14例。MSCT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1~83岁,平均(52.05±7.0)岁;患处为左肩10例,右肩20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SIS诊断标准;②年龄>20岁;③研究已获患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非SIS患者;②伴有血液病或者服用阿司匹林时间长者;③心脑血管或者其他脏器、精神类疾病者;④对盐酸利多卡因过敏者。

1.3 仪器与检查方法(1)MSCT组:给予患者采用MSCT进行扫描,其中仪器主要选择GE 64排宝石CT(美国产),首先让患者取平卧位,让其上肢、双肩等进行放松,双臂自然平放于身体两侧,手掌向上,随后对螺旋CT扫描仪进行设置,电压值120 kV,电流值230 mAs,层厚度3 mm,POV设置参数值为50 cm,窗宽15 00 h,窗位500,扫描位置主要为喙突、肩胛下角等部位[2]。(2)MRI组:给予患者采用GE 1.5T MRI扫描,其中主要选择1.5T MRI扫描仪,首先对患者进行矢状面和冠状面、斜冠状位、斜矢状面、横轴面等常规FSE序列扫描,其中T1参数值设置为TR 500 ms,W I参数值设置为TE 50 ms,T2参数值设置为TR 4 000 ms,W I参数值设置为TE 100 ms,厚层参数值设置5.0 mm,间距参数值设置为6.0 mm。

1.4 观察指标(1)MSCT:在AW.4.4工作站中对MSCT薄层的图像给予MPR(多平面重组)以及VR (三维容积再现)等方式进行处理。随后经2名高职医师对图像进行观察分析。A-H间距的测定:按照Bigliani的标准进行分型:Ⅰ型扁平型(如图1),患者肩峰呈现平直状,下缘呈现光滑;Ⅱ型弯曲型(如图2),患者肩峰下缘主要呈现凸起弧形,而肩峰尖端却呈现光滑和圆钝形状;Ⅲ型钩型(如图3),患者肩行的末端呈现出钩状突起的形状,而下缘则不平整[3]。(2)MRI:图像输送至GEaw4.4后处理工作站,主要通过两名资质较高的医师对其进行综合分析。

图1 某患者的左肩图像(Ⅰ型,扁平型)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各型肩峰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图2 某患者右肩MPR像与VR像(Ⅱ型,弯曲型)

图3 某患者的左肩图像(Ⅲ型,钩型)

2 结果

2.1 两组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比较经诊断,经MRI确诊者29例,1例漏诊,无误诊;其中扫描发现20例为肩袖损伤,5例伴肩袖撕裂,4例肩锁关节慢性损伤(图4)。MRI表现主要在患者的肌腿受损上;25例患者肩峰下的滑囊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积液与厚度;肩关节囊内积液有15例,关节盂唇撕裂有14例,诊断准确率高达96.67%。经MSCT确诊23例,漏诊5例,误诊2例;扫描发现有10例为肩锁关节骨质增生,8例肩峰下间隙狭窄,2例肮骨大结节,3例肱二头肌长头腿钙化,MSCT诊断准确率为76.67%。两种诊断方式比较,前者诊断率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0.732,P<0.05)。

图4 3例患者的撞击综合征患者图像

2.2不同年龄阶段的肩峰形态分布情况由表1可知,对MRI组和MSCT组使用不同的方式对尖峰形态进行诊断,其中主要将其分为Ⅰ型、Ⅱ型、Ⅲ型等三种类型。两组患者39岁以下、40~59岁以及60岁以上不同年龄阶段中,Ⅱ型、Ⅲ型等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型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不同年龄阶段的肩峰形态分布情况[例(%)]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发现,SIS是导致患者出现肩关节疼痛与功能受限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非创伤性疾病[4]。目前,临床中对SIS的诊断多依照患者的病史与体检试验等进行确诊[5]。所以不管采用何种治疗方式,在患者接受治疗前,医生均需对患者的肩峰形状、A-H间距、病变程度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利于后期对症开展治疗[6]。近年来,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动了我国医学领域的发展,由于各种诊断技术层出不穷,目前临床中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多采用MRI与MSCT进行诊断,两种诊断方式均满足临床诊断标准,且为开展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3.1 MRI与MSCT扫描的优缺点在SIS诊断中,MRI扫描可清晰显示出SIS患者肩袖的不同损伤情况,但在扫描患者的尖峰形状、肩峰骨赘时,却呈现不清晰等情况;而使用MSCT扫描处理功能较为强大,可清晰显示患者的骨骼情况,同时还可根据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任意观察,针对复杂结构具有良好的显像效果。MSCT虽然具有诸多优点,但也不乏缺点,例如在肩袖显示上,显像效果就比较差[7]。本研究将MPR像和VR像引入到MSCT扫描中。VR像可清晰地观察SIS患者的肩峰解剖形态,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分型;MPR像则可以清晰检测出患者A-H间距;而MRI对患者的患处斜冠状位、横轴位等进行展现,还可以成像,便于医生观察。

3.2 肩峰形态分布和年龄、部位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通过对60例SIS患者诊断发现,Ⅰ型与Ⅱ型主要是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由此可推断,SIS患者的Ⅰ型与Ⅱ型是伴随着患者的年龄不断增长与磨损,从而使得患者的骨赘逐渐演变成Ⅲ型。据于蓓等[8]调查发现,我国Ⅲ型患者中多以右肩居多,可见在Ⅲ型中,左右肩对比差异较为明显(P<0.05)。再者,因我国大部分人群都习惯性使用右手,所以右肩的磨损与骨赘、退变等情况明显要高于左肩。Lee等[9]研究MRI扫描结果显示,Ⅲ型的SIS患者更加容易出现肩袖损伤与出口狭窄。因SIS主要因肩峰对肩袖的机械压制而造成肩袖损伤。可见,肩峰下间隙狭窄与肩袖损伤具有密切的关系,狭窄程度越窄越容易出现损伤。而Yeşim等[10]研究指出,SIS患者中的肩峰骨赘的发生率、病变程度和患者的年龄呈正相关。还有部分研究指出,右肩患上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概率高于左肩,这与本研究结果类似。

综上所述,MRI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病理结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MSCT,且由于MRI对软组织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可任意平面成像,还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患者的肩关节骨骼、肩袖等组织器官影像,为临床资料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是目前软组织损伤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目前,国内采用MRI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进行诊断的文献比较少,在病例收集总结等方面也较少。本研究通过对较大样本的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MRI表现进行分析与总结,对提高其临床诊断率和指导临床医生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1]李亚超,李亭亭,李韶平.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8):2623-2624.

[2]眭杰,汪滋民.肩峰下滑囊切除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1(1):37-40.

[3]姜从玉,李骥耀,张鹏,等.本体感觉训练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3,32(7):637-645.

[4]Camargo PR,A lburquerque-Sendín F,Salvini TF.Eccentric training as a new approach for rotator cuff tendinopathy:Review and perspectives[J].World J Orthop,2014,5(5):634-644.

[5]眭杰,汪滋民,康一凡,等.IL-1、IL-6、TNF-在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肩峰下滑囊的表达及意义[J].医药论坛杂志,2015,31(24):87-88.

[6]李亚超,于蓓,李晓丽.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与MSCT下肩峰分型的关系研究[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5,24(5):753-759.

[7]姜晓明,刘亚,毕建超,等.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撞击征的临床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2016,3(18):523-525.

[8]于蓓,李晓丽,李亚超.超声和MRI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对比分析[J].陕西医药杂志,2015,44(12):1622-1624.

[9]Lee DR,Kim LJ.Internal-and external-rotation peak toque in little league baseball players w ith subacrom ial impingement syndrome:improved by closed kinetic chain shoulder training[J].J Sport Rehabil, 2016,25(3):263-265.

[10]Yeşim AKYOL,Ulus Y,Dilek DURMUŞ,et al.Shoulder muscle strength in patients w ith subacrom ial impingement syndrome:its relationship w ith duration of auality of life and emotional status[J]. Türkiye Fiziksel Tip Ve Rehabilitasyon Dergisi,2013,59(3):176-181.

Value of 1.5T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subacrom ial impingement syndrome.

LI Xin-bo,LIU Hai-yan,LIU Guo-hong,GAO Shan-shan.Imaging Department,Shuyang People's Hospital,Shuyang 223600,Jiangsu,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value of 1.5T MRI for assessing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SIS).M ethods From July 2015 to November 2016,60 patients w ith SIS(60 shoulders)from Imaging Department of Shuyang People's Hospital were assigned to rece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group, GE 1.5T MRI,n=30)and multi-slice CT(MSCT group,n=30),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The diagnostic value of the two methods in SIS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MRI was 96.67%(29/30),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6.67%(23/30)of MSCT(P<0.05).Between age groups of<39 years,40~59 years,>60 years,the proportions of typeⅡand typeⅢ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P<0.05),but the proportions of typeⅠwere sim ilar(P>0.05).Conclusion Compared w ith MSCT,MRI for SIS results in higher diagnosis accuracy and clearer images,which is more suitable for early diagnosis and should be promo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SIS);Pathological changes;Diagnosis

R442.8

A

1003—6350(2017)13—2140—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7.13.024

2017-01-18)

李新波。E-mail:xinx_lele@sina.com

猜你喜欢

左肩参数值肩峰
例谈不等式解法常见的逆用
不等式(组)参数取值范围典例解析
肩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Ⅱ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疗效
冈上肌出口位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某系列柴油机与电子调速器匹配标准化参数优化
逆向思维求三角函数中的参数值
分别
我真的这样想
肩峰前外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