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灸足三里对胃癌术后肠内营养并发腹胀的影响观察
2017-07-25董璐
董璐
温灸足三里对胃癌术后肠内营养并发腹胀的影响观察
董璐
目的 探讨温灸足三里对胃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并发腹胀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取辽宁省锦州市中医医院46例胃癌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3例,对照组只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实验组在肠内营养支持的基础上予以温灸足三里,比较两组腹胀发生及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腹胀发生率为4.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74%(P<0.05);实验组腹胀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24 h胃潴留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而喂养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胃癌术后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同时予以温灸足三里,可有效减少腹胀的发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痛苦。
胃癌;肠内营养;足三里;温灸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疾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术后受禁食、胃肠减压等因素影响极易导致营养缺乏,因此,在胃癌术后早期及时给予肠内营养对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1-2]。然而,肠内营养极易出现腹胀等胃肠道不耐受症状,影响治疗效果。温灸足三里已广泛应用于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可有效减轻术后腹胀不适感[3]。现为探讨温灸足三里对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并发腹胀的防治作用,本研究选取46例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03—2016-09我院46例胃癌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均行胃切除术,并在术中放置胃肠营养管,于术后第2天行肠内营养,患者及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肠内营养治疗前已有腹胀症状、既往有腹部手术史,伴严重术后并发症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3例,对照组男11例,女12例,年龄44~62岁,平均(49.05±12.43)岁,10例行全胃切除术,13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实验组男9例,女14例,年龄41~63岁,平均(49.64±11.15)岁,11例行全胃切除术,12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术后第1天经鼻饲管输注250 mL生理盐水,若患者未诉胃肠道或其他不适症状,则于术后第2天输注能全力(国药准字H20030011,厂家:纽迪希亚制药)500 mL,从低剂量持续输注开始,逐渐加量至1 200 mL/d(具体为:第1天400 mL,第2天800 mL,第3天1 000 mL,第4~7天1 200 mL)。指导患者取半卧位至输注完成后30min,同时,叮嘱患者在床上多翻身,如果病情允许,鼓励患者积极下床活动。
1.2.2 实验组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温灸足三里。于术后第1天开始,患者取低半卧位,嘱其双腿放松,取双侧足三里穴,选用长40 mm×0.38 mm的不锈钢毫针(购自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直刺深度0.5~1寸,以得气为度,然后取温针艾柱 (购自南阳绿莹艾草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插入毫针柄上,点燃施灸,燃尽后去灰烬,继续留针20min再出针,1次/d,连续治疗5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腹胀发生情况、腹胀分级评分,以及连续5 d 24 h胃潴留量和喂养量。腹胀分级评分[4],腹胀Ⅰ度:症状不明显,患者未意识到或经提醒后才意识到腹胀,计0分;腹胀Ⅱ度:患者可意识到腹胀症状存在,但不影响肠内营养支持,计1分;腹胀Ⅲ度:患者自觉腹胀不适,无法坚持肠内营养支持,计2分;腹胀Ⅳ度:腹胀严重,甚至出现呕吐,计3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腹胀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腹胀发生率为4.35%,明显低于对照组21.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腹胀发生率比较[n(%)]
2.2 腹胀分级评分比较 实验组腹胀分级评分为(0.50±0.1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0.2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37,P=0.042)。
2.3 24 h胃潴留量比较 实验组治疗第1~5天的24 h胃潴留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4 喂养量比较 实验组治疗第1~5天的喂养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2 两组24 h胃潴留量比较(±s,mL)
表2 两组24 h胃潴留量比较(±s,mL)
组别n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对照组 23 76.25±13.52 92.37±16.74 99.02±17.14 117.28±19.42 128.47±13.05实验组 23 48.43±12.05 66.18±13.04 81.92±15.63 88.46±12.39 91.70±16.81t值 6.824 6.586 5.224 6.003 6.179P值 0.009 0.011 0.045 0.032 0.029
表3 两组喂养量比较(±s,mL)
表3 两组喂养量比较(±s,mL)
组别n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对照组 23 322.16±40.37 705.73±38.45 899.34±17.08 1 064.83±57.42 1 000.47±55.16实验组 23 354.93±42.89 738.41±26.17 918.86±42.01 1 108.55±61.65 1 109.15±49.07t值 5.927 5.162 5.004 5.509 6.243P值 0.037 0.046 0.048 0.041 0.012
3 讨论
营养不良是胃癌术后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之一[5]。而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减少患者营养不良事件的发生并能改善预后,已成为纠正和预防手术前后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等的主要治疗手段[6]。然而,多数胃癌术后患者存有胃肠功能障碍,对肠内营养不耐受而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严重者还会被迫停止肠内营养,使得临床结局发生改变。目前,临床上针对肠内营养引起的腹胀只采用药物对症处理,治疗效果欠佳。
中医认为,手术切除既祛邪又伤正。胃癌术后患者元气大伤,克伐后天之本,使得脾胃运化失调,气血生化乏源,而致气血运行不畅,腑气不通,极易发生腹胀、腹痛[7]。足三里作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不仅是保健要穴之一,也是治疗胃肠道疾病的第一要穴,具有健脾和胃、止痛、保健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8],足三里穴对胃肠蠕动及消化吸收功能均有积极的调节作用。崔熙娟等[9]对腹部手术患者给予足三里穴刺激,发现刺激足三里穴可有效促进患者排气、排便,缩短术后首次闻及肠鸣音的时间,利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足三里温针灸具有固护正气、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的作用,因为在针刺的时候借助艾灸的温热效应刺激经络的传感现象,可使“气至而有效”,达到针、灸并用的双重效果,一方面可温补脾肾,扶助正气;另一方面刺激足三里,能增加胃肠蠕动功能[10]。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实验组腹胀发生率、腹胀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温灸足三里对胃肠道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增加胃癌术后患者对肠内营养治疗的耐受性。此外,研究还显示,实验组24 h胃潴留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而喂养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提示温灸足三里可有效增加胃肠动力,促进胃排空,但其内在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仍需作进一步深入探讨。
综上,对胃癌术后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同时配合予以温灸足三里,可有效减少腹胀的发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
[1]汪军.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应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2,5(12A):123.
[2]侯钦猛,丁连安,牛冬光,等.围术期胃癌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3,21(2):107-108.
[3]胡正昌,罗超兰.足三里应用于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Meta分析[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22(4):471-473.
[4]李惠芬,俞慧仙,应学.艾灸足三里干预胃癌术后行肠内营养引起腹胀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5):543-544.
[5]李洲.预后营养指数在胃癌患者术后预后判断中的应用[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5,28(5):249-252.
[6]李宁.围术期营养支持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5,14(5):355-357.
[7]焦蕉,李东芳,樊江丽,等.胃癌术后中医证候要素的因子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4,20(14):30-33.
[8]王高峰.“肚腹三里留”胃肠调节作用与胃窦间质细胞相关性实验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1-47.
[9]崔熙娟,乔丽娜,单涛.足三里穴刺激对腹部手术胃肠道功能恢复效果的系统评价[J].当代护士,2014(3):50-54.
[10]罗玲,左甲,余曙光.艾灸对AA模型大鼠足三里局部微血流变化的影响[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2):1-4.
2016-12-07)
1005-619X(2017)04-0379-03
10.13517/j.cnki.ccm.2017.04.016
121013 辽宁省锦州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