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患者在家庭康复中采用强制性患肢使用的效果分析
2017-07-25费英俊商慧娟张海湃周斌张倩
费英俊 商慧娟 张海湃 周斌 张倩
偏瘫患者在家庭康复中采用强制性患肢使用的效果分析
费英俊 商慧娟 张海湃 周斌 张倩
目的 观察偏瘫患者在家庭康复中采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提高患侧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方法 将42例经传统康复治疗后出院但上肢功能并未完全恢复正常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出院后给予常规的康复指导和健康教育,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出院前1周给予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指导,指导其在家庭康复时对患侧上肢进行强制性使用,并采用Wol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MFT)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对照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后1个月WMFT和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与出院后3个月WMFT和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后1个月WMFT和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比较WMFT和MB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出院后3个月WMFT和MB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家庭康复中恰当地采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于缓解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患者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这种方法操作简单,灵活性强,偏瘫患者在家庭康复中的远期效果明显。
强制性;脑卒中;习得性废用;家庭康复;运动疗法
脑卒中后偏瘫是我国的常见病,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大部分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和社会活动能力[1-2]。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多采用神经促通技术,这些技术在康复中心大多能获得较好的疗效,但很多患者回到家庭环境中却不能很好地运用已获得的运动功能去完成日常生活活动,有研究统计25%~45%的患者在家庭环境中完成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差[3],给其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为了促进社区脑卒中康复工作的开展,提高家庭康复效果,我们对经传统康复治疗后未完全恢复肢体功能出院的偏瘫患者制订了以强制性使用患肢的家庭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恢复,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3-10—2015-10在我院康复中心进行传统康复治疗3~4个月后出院,但偏瘫侧上肢功能未完全恢复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1例,对照组男性11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3岁;研究组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5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卒中性质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4]。②经传统的康复治疗技术治疗3~4个月后均遗有偏瘫侧上肢功能障碍,且掌指关节、腕关节出现部分分离运动,站立平衡功能无严重障碍,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在3级以上。③无偏侧忽略及偏盲等。④年龄在40~70岁,病程在3~5个月的患者。⑤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患者有意愿积极配合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排除有精神病史及认知功能严重障碍、言语理解功能障碍的患者。②排除患有恶性肿瘤、严重的心肺功能不良等疾病。③排除对治疗依从性差,对我院制定的家庭康复治疗方案存有质疑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出院后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出院前1周给予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指导,指导其在家庭康复时对患侧上肢进行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5],即把用健侧上肢完成的日常生活活动,强制使用患侧上肢,使患侧上肢的使用能力得到提高,进而使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得到恢复。具体方法是在家人监护下每天用弹力绷带固定健侧上肢3~4 h(在清醒时间内),使健侧上肢不能使用,以迫使患者使用患侧上肢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吃饭、起床、叠被、刷牙、洗脸、扫地、打电话等均强制性使用患肢。两组患者均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末到医院复诊,进行疗效评价。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均在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3个月末应用Wol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观察出院后1个月、3个月末两组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程度。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取检验标准为双尾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末MBI及WMFT评分比较(表1~2)。两组患者各自出院时与出院后1个月比较,MBI及WMFT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时与出院后3个月比较,MBI及WMFT评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MBI及WMF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进一步比较两组患者间出院后1个月末MBI及WMFT评分,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末的MBI及WMF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出院后3个月末研究组患者家庭康复对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和上肢功能的恢复效果都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出院前后的MBI评分(±s)
表1 两组患者出院前后的MBI评分(±s)
注:与本组出院时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出院时 出院后1个月末 出院后3个月末对照组(n=21)43.90±9.14 54.39±1.11 68.09±1.33*研究组(n=21)43.73±8.97 56.02±0.93 88.31±1.17*△
表2 两组患者出院前后的WMFT评分(±s)
表2 两组患者出院前后的WMFT评分(±s)
注:与本组出院时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出院时 出院后1个月末 出院后3个月末对照组(n=21)39.22±10.2 48.28±1.13 54.24±1.12*研究组(n=21)38.99±9.16 52.32±9.78 65.13±8.93*△
3 讨论
家庭康复是脑卒中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是脑卒中患者最重要的社区支持资源,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疾病康复与转归[6]。经过医院康复和社区康复,患者的运动功能已经逐渐恢复,日常生活活动功能提高,但是很多还存在一定的后遗症,这就需要家庭的积极康复治疗[7]。脑卒中所致的偏侧肢体瘫痪,常常使患者丧失回归家庭和社会的信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未能完全康复的患者在回到家庭康复阶段,坚持规范的对患肢进行功能训练是必要的。本研究主要观察在家庭康复过程采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上肢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3个月末上肢WMFT评分和MBI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强制性使用训练的早期和其他康复训练方法相比并无明显优势,但经过一阶段(本研究为3个月)后效果即显现,这可能源于患者要从心理上和行为上接受并适应这种治疗需要一段时间。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是由美国神经科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而发展起来的治疗神经损伤的一种训练方法。其基本概念是在生活环境中,限制脑损伤患者使用健侧肢体,强制性反复使用患侧上肢[8]。该疗法操作简单易懂,花费少,且能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但要求患者的依从性要强。经临床研究验证发现,此法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完成上肢运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显著。
强制性使用不仅能克服脑卒中后出现的习得性废用,还能有效地恢复上肢运动功能[9]。Wang等[10]对几种康复技术对比研究后,发现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较强化训练和传统治疗技术疗效更显著。实践证明强制性使用患肢让患者摆脱对健侧上肢的依赖,充分发挥患肢的主观能动性,其效果显著,在家庭康复中恰当地采用强制性使用对于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患者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这种方法操作简单,灵活性强,在偏瘫患者在家庭康复中的远期效果明显,可在患者回到家庭康复治疗过程中广泛推广使用。
[1]裴少芬,金兴中,刘毅.脑卒中发病年龄变化趋势及青年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0,10(3):263-265.
[2]Wang Y,Rudd AG,Wolfe CD,et al.Age and ethnic disparities in incidence ofstroke over time:The south London stroke register[J].Stroke,2013,44(12):3298-3304.
[3]李贞兰,刘福迁,李贺.强制性用运动疗法塑形技术对恢复期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4):345-347.
[4]王大维.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12):233.
[5]徐丽丽,姜贵云.强制性使用疗法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物理与康复杂志,2013,35(6):501-504.
[6]程若英,周郁秋,孟丽娜,等.脑卒中患者家庭功能及影响因素研究现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5):443-445.
[8]邱晒红,徐开寿,何璐,等.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结合作业治疗对偏瘫型脑瘫患儿手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2):167-169.
[9]张璇,张林亭.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3):95-96.
[10]Wang Q,Zhao JL,ZhuQX,etal.Comparisonof conventional therapy,intensive therapy and 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to improve upper extremity function afterstroke[J].J Rehabil Med,2011,43(7):619-625.
2016-08-01)
1005-619X(2017)03-0256-02
10.13517/j.cnki.ccm.2017.03.013
125105 沈阳军区兴城疗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