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个案研究

2017-07-24于丹珠

读天下 2017年20期
关键词:主动学习高中数学教学自主学习

摘 要: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俗语已经告诉我们自学学习的重要性。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能够自发性学习,主动学习。当然,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也并非一件易事,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尝试和总结,本文接下来就谈谈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教育专家曾经提过:“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要用信息化促进教育的现代化,进一步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虽然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中国的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教学的效率仍然比较低。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在教育改革阶段,仅仅注重教学内容的改革,忽视了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另外,21世纪是人才竞争十分激烈的年代,需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也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 关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近年来教育理念的改革认为,现在的社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一定自主性的创新性人才才能更好地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前提就是这些人才在学生时期就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除此之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能够为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打好基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加大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力度,不仅是国家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提高教学水平、实现学生自身价值以及为社会提供综合性人才的必然要求。

二、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个案分析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以学生为本,即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的最终成效不是以教师教了什么来衡量,而是以学生学会了什么,对学生的成长素质产生了什么影响来衡量,所以课堂教学理所当然地要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由于我校学生少有预习的习惯,即使有预习,也不知道怎样去预习,上课时不能积极参与等情况,以致造成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更累的现象,如果再不痛下决心进行教学改革那就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的。鉴于此,我们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为目的,在新高一进行利用数学预习学案来进行数学自主学习法的教学实验。

高中时期可谓是学生的叛逆时期,也是学生思想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更是学生人生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大多有着自己的主观意见,对学习也有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此阶段的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就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一) 好的数学学案的特征

好的学案有较低的切入点和逐渐提高的层次,符合中学生的学习和认识规律;好的学案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罗列,不是课本或教案的翻版;好的学案把概念体系情境化、问题化、任务化,成为学生在学习中的研究、在研究中的指引;好的学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目标的设定要体现一定的开放性。

(二) 学案引导自主学习教学法的课堂教学

学生虽然经过自学,但肯定对一些概念理解的不到位、不透彻,还会存在一些问题。如果没有好的学案的引领,必然造成学生的学习不够深入,无法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后果。所以设计一个好的数学学案,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交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案例:《简单的线性规划》的学案的设计和课堂教学

学习情境预设问题:某公司承担了水泥厂每天至少搬运280t水泥的任务,已知该公司有6辆A型车和4辆B型车,又知A型车每天每辆的运载量是30t,成本费合计9百元;B型车每天每辆的运载量是40t,成本费合计1千元。

问题一:设每天派出A型卡车X辆,B型卡车Y辆,公司每天所花成本费为Z千元,写出X,Y应满足的条件以及Z与X、Y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问题二:假设你是公司的经理,为使公司所花的成本费最少,每天应派出A型卡车、B型卡车各多少辆?

通过上述问题,学生带着疑问和强烈的求知欲,进入了下一环节的学习。

(三)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上一环节中的问题,紧密结合课本新内容,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并发现规律,从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前面的实际问题抽象概括出一个数学问题,即设Z=0.9x+y式

老師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深入思考,并让学生进行联想、尝试、观察和猜想,最后概括出结论,具体可采用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引导学生深入联想:①不等式组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什么?作出它所表示的平面区域。②将Z=0.9x+y中的Z看作参数,当Z取不同值时,Z=0.9x+y表示一组什么样的直线?

其次引导学生积极尝试:①若分别取Z=0,2,5或8,作出对应的直线,观察这几条直线与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位置关系。②用多媒体将直线Z=0.9x+y平行移动,观察参数Z的变化情况。在这一组平行线中,Z表示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再次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当Z取得最小值时,直线通过的点A。

(四) 自主探究后的结论总结

老师引导学生通过以上自主探究,进行结论总结,进而引导学生归纳出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的解题步骤:设——设出必要的变量;列——列出线性约束条件;画——画出线性约束条件所表示的可行域;移——在目标函数所表示的一组平行线中,利用平移的方法找出与可行域有公共点且纵截距最大、最小的直线。求——通过解方程组的方法求出最优解;答——作出答案。

通过这样的引导步骤,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尊重了学生个体差异,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

总之,高中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不是每一个高中生都愿意自学。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的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同时,我们数学教师应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的改善等方面入手,尽力做到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晓荣.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数理化学习,2015(02).

[2]李桂云.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于丹珠,河北省沧州市,河北省肃宁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主动学习高中数学教学自主学习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与反思
解析情景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中应用算法教学的研究
高中数学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分层教学的应用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数字电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及调研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个人理财》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路径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