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归属感与自尊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的一些思考
2017-07-24危海燕
摘 要:人有两种基本的需要,即爱与被爱的需要。这些需要其实就是归属与影响力的需要。这些需要若得不到满足,人就会感到焦虑、自责、愤怒,就会变得逃避和不负责任,从而导致行为问题。这两种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是学生行为问题产生的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关键词:学生归属感;自尊心;重要性
美国教育学家格拉塞等人认为,青少年有四种重要的需求值得认真关注:归属感(友谊)、影响别人的力量(自尊)、自由和娱乐。而在学校中,最应该给予学生的是归属感和影响力。他们认为,虽然今天的学校教育过分压抑,不够自由,不够愉快,但这不是问题的焦点,绝大部分学生是懂得在一个群体环璄中不可能自行其是,需要遵循规则和纪律的。另一方面,如果都有了归属感和影响力,愉快也是自然而然的。格拉赛认为:人有两种基本的需要,即爱与被爱的需要。这些需要其实就是归属与影响力的需要。这些需要若得不到满足,人就会感到焦虑、自责、愤怒,就会变得逃避和不负责任,从而导致行为问题。这两种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是学生行为问题产生的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有心理学家曾经询问了150个学生:“什么是你们感到在学校中最向往的?”回答几乎是一样的:“朋友”。而当他们问学生:“你觉得你们在学校里显得重要吗?能影响别人,有自尊感吗?”许多学生对此的反应漠然。有一半人做了回答,而这一半人感到重要的地方,几乎都不是在课堂上,而是在运动场、戏剧表演小组、音乐会等课外活动中。
当过老师的人大多都明白,传统的课堂中,强调的是单位空间内的效率,学生的归属和影响的需要无法在课堂上得到满足,就是有得以稍微满足的,也只是对少部分成绩特别优异的尖子生而言,所以很多学生难以获得成就感和认同感,他们对学校生活或学习生活就变得冷淡、麻木,愉快自然而然就没有了,从而导致一系列的问题产生。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十分明白对学生的归属感和影响力的保护和引导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那么要怎么做比较好呢?苏霍姆林斯基就在这方面提醒了我们:应从低年级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培养工作。要努力使每一个学生为集体的智力生活做出自己的贡献,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思想、能力感到光荣、体面。
我们都知道,仅仅让学生集体指导某个学生是怎样学功课的,听他是怎样回答问题的,那是怎么也达不到这个目的的。我们可以让一年级的小朋友集体创作《小苗》的图画册——画上自己所喜爱的景物,写上一句话或几个词,但这些词句要像优美的歌曲一样——我们要这么去鼓励孩子,每个孩子自然都会想象出、画出和写出美好的东西。二年级时,师生可以在冬天的黄昏编故事和童话。每个人不是讲自己生活中的故事,就是讲曾经想过或临时想出来的事情。学生们相互交流智力成果和精神财富,让他们感到为集体的智力生活作出了贡献,就能获得光荣和体面,到了三四年级时,开始举办“读书班会”等,同学们在班会上讲述自己的读书的体会,读书的内容,或进行朗读等。而到了五六年级时,可以让学生带领一些很小的诗歌创作小组或其他兴趣小组,也可以让高年级学生成为学龄前小朋友或一、二年级小朋友积极的智力辅导员,当小老师,这样在大孩子心目中确立了自尊感。学校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爱好,并在社团中探索发现,共同成长。那样归属感和自尊心就会得到满足,学校生活和学习生活将不再单调乏味,幸福、愉快就会伴随他们成长。
学校和教师如果能明白学生的归属感与自尊心是如此重要而又意义重大时,一切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都是以此为基础实施起来的话,那我们的教育一定会成为真正地培养人的、幸福和谐的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文静.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分析[D].聊城:聊城大学,2017.
[2]拉扎提·木巴拉克.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7(08):100.
[3]王征兵.小学语文阅读中的价值观问题及对策[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12):70.
[4]王小宇.情景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师培训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6(16):217.
[5]谢丽燕.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中国教师,2016(S1):59.
作者简介:
危海燕,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灰山港镇紫荆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