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的四大新误区

2017-07-24孙玉珠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15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师学生

孙玉珠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学语文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进。但某些语文教师在走出旧误区的同时又陷入了新的误区,笔者归纳的新误区主要有:因为追求表面化的形式,而忽视了教学的核心的内容;因为要拓展、迁移,而游离于文本之外;因为要提倡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因为滥用多媒体手段,而干扰了我们正常的做法。在本文中,笔者就简要对此展开讨论。

关键词:语文教学;新误区;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5-012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学语文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改进。但某些语文教师在走出旧误区的同时又陷入了新的误区,笔者归纳的新误区主要有:1. 因为追求表面化的形式,而忽视了教学的核心的内容。2. 因为要拓展、迁移,而游离于文本之外。3. 因为要提倡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教学。4. 因为滥用多媒体手段,而干扰了正常我们的做法。下面,笔者就简要对此展开讨论。

第一,课堂讨论,这本来就是很传统的学习方式,近来却被贴上“合作学习”的新标签大加标榜。在一些教师眼中,它好像是新课改的产物,以为这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最佳形式或唯一形式。于是,几乎每堂课必有小组讨论一道“风景”。只待教师一宣布讨论,学生便匆忙行动,七嘴八舌,热闹非凡。有的“你争我夺”,互不相让,还有的干脆天南海北,高谈阔论,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说一些不着边际的“题外话”,偏离了讨论的主题。我们还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在课堂讨论过程中,一些学习基础好思维活跃的学生抢先将自己的意见说出来,使其他一些相对较差的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发表意见的机会。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会不在独立思考,误认为讨论是那几个“好”同学的事,从而又回到被动学习的老路上去了。这样的“讨论”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这里并非要否定这一学习形式,关键要看讨论的有效度,就某一课文而言,它有没有讨论的必要;就某一问题而言,它有没有讨论的价值。讨论题,无论是由教师提出还是有学生提出,它都要聚合课堂教学的焦点,能点燃阅读文本的两点。它要有一定的新颖度,能迅速激起学生对话的兴趣;它要有一定的难度,能有效开启学生的思维;它要有一定的深度,对阅读理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总之,能对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其阅读审美情趣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有些语文教师认为一堂课如果不“拓展”“迁移”一下,就不足以提升课的品味,就不足以体现课程改的新理念。于是,每堂课必有“拓展”“迁移”这一档“节目”,一定要塞进一些课外资料,进行“读写结合”“内外互联”式“强化训练”,已显示课的容量之大、内容之丰。而对文本的理解却是“走马观花”“水过地皮湿”。有人把这种舍本求末、舍内求外的教学法比作“锅内不吃吃锅外”不无道理。阅读教学必须尊重文本,学生要通过自主研读文本或带着文本走向教师,以获得新知,陶冶情趣,发展能力,这是不争的道理。从感知课文内容到准确理解文情文意,总不能离开文本。那些淡化文本、游离文本的“拓展、迁移”,只能成为空中楼阁,真正有效的扩展迁移必须建立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坚实的基础上。

第三,我们知道认字读书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教学任务,起码在中学阶段是不应该被忽视的,但某些教师却忽视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如识字教学、词语教学、句子教学等,特别是传统语文教学的认字、解词。高中语文课置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于不顾,理由似乎很充分——学生已经没有识字任务了,或者借口已经要求学生在课下自学了。如果是日常上课,有的教师可能还不忍心完全放弃,在课上多少还要过问一下;如果是观摩课、比赛课等公开课,那是课上就很难看到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语的场面了。结果呢?考试中考查成语及识别字音、字形、字义的题得分率总是不尽人意。一篇课文通过分析,学生已对其中心理解得很透徹,背诵得也很流畅,但让学生默写本课字词,写全对的却是寥寥无几。这些情况说明忽视基础知识教学是学生基础不牢,语文水平出现空洞,产生虚假的所谓高能力的直接原因。

第四,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可以增长教学失效,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可以激发阅读兴趣,总之好处多多。但不少人却把多媒体教学的“工具性”当作一种“时尚”、一种“装饰”、一种“目标”来追求,甚至把教学成功的希望寄托于电教手段上。特别是上公开课,什么录音机、投影仪、放像机等重“武器”一齐上的阵势已司空见惯。由于不明白阅读教学的形象性主要体现在阅读文本的内在形象性和教学语言的形象性上,所以一些人不能科学地设计课件,不能适当地运用“媒体”,因而常常出现以下弊端:一是课件中多以“标准答案”显示之,取代了学生的思考;二是快速地闪动“画面”,影响了学生的笔录;三是过量反映影视片断,限制了学生对文本语言艺术的鉴赏;四是不协调的配乐,干扰了学生阅读(比如默读课文也放音乐);五是以涌现的“字幕”,代替教师水到渠成的精美板书。凡此种种,贻害匪浅。

陷入误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的是不能很好地把握新观念及新做法的“度”,造成“提倡什么就没有限度地去做什么”的现象。而要准确地把自己的这个“度”,达到使语文教学不走样,使语文课不变味,就需要认真学习研究新的教学大纲,充分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正确把握语文课标的精髓,努力探索、及时纠正教学中出现的错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学生负责。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技师学院 224000)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教师学生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秋天在哪里
学生写话
美育教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