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人才“五合一”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7-07-24徐怡
徐怡
摘要:笔者针对应用型本科计算机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五合一”教学改革方案。本文主要基于对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人才“五合一”系统化培养模式的构建,具体介绍了“五合一”教学培养模式的组织和实施方法,分析了“五合一”教学改革培养模式的实施成效、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以适应新形势应用型本科计算机教育发展的新需要。
关键词:“五合一”;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一、“五合一”培养教学模式理论内涵
“五合一”计算机教学培养模式首先是在生产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改变原本局限的授课环境,授课环境变得自由且丰富。其可以是实训室、企业,也可以是任何拓展自身能力的环境。在职能素养能力的培训方面,也由单纯的基础知识学习转变成基本技能训练,由单一的能力训练到整体能力的提升,由校内虚拟训练环境转换到校外真实工作环境中。在教学中以综合项目启动教学,由简入难、循序渐进,由单一到综合。下面就“五合一”的多种教学模式和多样化课堂做具体阐述。
1.知识讲授课堂
我们这里所说的“知识讲授课堂”绝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教师作为主力的课堂“讲授”,也不仅仅是在教室里才可以完成的教师的“讲授”任务。这里所讲的“讲授”任务可以在教室以外的任何一个地点,如实现实验室、企业、野外拓展实训基地等。现代知识讲授课堂的教学模式不光完成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完成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对于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人才来讲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计算机专业课程中主要培养的能力之一。
2.校内实训课堂
校内实训课堂主要通过校企共建——校内实训中心,学校实训中心充分体现了五个合一,即“教室与工作室合一,教师与工程师合一,学生与程序员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大赛与教学合一”。创建主流移动平台实验室,实践了高等教育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模式。在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中,引导教师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以项目学习为导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实施“做中教,做中学”,最终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积极推行项目化教学模式、多模块和多层次教学方式、虚拟实训教学和真实职场教学相结合等多种适合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学品质。
3.企业拓展课堂
校外实践主要是利用完整的暑假时间,使学生实际进入企业参与企业的正常运作,成为企业中的正式的一员。通过这种方式的校外实践课堂,学员进入一个真实的职场环境,经历了从学生到职场人士的转变。比如,在工作中,人与人之间有着更多的责任和协作,团队伙伴需要共同进退,既要为彼此的成长和进步鼓掌,在团队伙伴犯错时也要勇敢地指出来,让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成长并因此让工作变得更加高效。通过此种模式的校外实践课堂,实现了教学的实践与企业实际相关联,实现了教学实践性和开放性。达到授课地点与工作地点一体化,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无缝对接。
4.“五合一”多种教学模式和多样化课堂相互间的关系
“五合一”多种教学模式和多样化课堂之间的关系不是孤立的,也绝不仅仅是对授课地点和教学模式的改变。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担负着侧重点各不相同的教学目标任务,主要完成知识学習、基本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的基本任务。
二、“五合一”培养教学模式实际应用
第一,在分析移动互联网开发人才需求的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结合高等院校学生的特点,论述高等院校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技能。
第二,在论述高职院校移动互联网开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阐述构建基于“五合一”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体系(包括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三,结合伽然·星辰联合工作室个案,探索高职院校基于工作室模式的移动互联网开发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及其效果。
第四,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实践基于工作室模式的移动互联网开发人才的培养体系和实施方案,并给予客观的评价,为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实践依据。
三、“五合一”培养教学模式实施成效
“五合一”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当代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对课程教学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苏州区经济发展模式对人才的需求情况,通过对移动互联网岗位职业能力的客观分析,建立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事实表明,该模式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软件开发人才,能为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人力保障。该模式不是一种课外的辅助教学,而是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系统性的教学创新。借助创新的教学平台,应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最终达到培养为企业服务的实践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龚怡祖.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2]姜运生.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时间[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注:本文系课题“应用型本科人才‘五合一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GIST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