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问伦敦公寓楼大火

2017-07-24张晓东

看世界 2017年14期
关键词:费尔格伦住户

张晓东

6月中旬,英国首都伦敦迎来了入夏以来首波热浪。尽管温度并不算太高,但对于地处较高纬度、并不适应高温的伦敦人而言,却已然感觉身处炼狱——对那些受到6月14日大火影响而且没有得到政府妥善安置的灾民来说,则更是如此。

6月14日凌晨接近1点,位于伦敦西部北肯辛顿地区的格伦费尔大厦突发大火,火势迅速蔓延到整栋大楼,大火持续燃烧近24小时后才宣告完全扑灭。到6月20日,伦敦警方已经鉴别的死亡及失踪人数上升到79人,并预计最终遇难人数可能超过100人,使其成为英国近100年来最致命的一起火灾事故。

灾难发生后,英国有关部门因为反应不及时、救援不给力而遭到公众质疑,起初对无家可归的灾民也置之不理。更重要的是,很快就有媒体披露称这栋集中居住了低收入群体的公共住宅大楼在消防安全上早于火灾前已展露出隐患,但却没有引起监管机构的注意。这场大火随之激起民怨和街头抗议,要求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引咎辞职的声音此起彼伏。有人质疑:这场悲剧是否本可以避免?

格伦费尔大厦大火

一问:外墙保温层是罪魁祸首?

据不少媒体披露,本次大火最初由大楼中一户公寓家中的冰箱短路而致,而这一个冰箱引发的小型失火竟然在很短时间内蔓延到整栋建筑,一度使其成为火光包围的人间炼狱。BBC 电视新闻指出,有消防员在接到火警后赶赴冰箱所在公寓,将屋内的火扑灭后走出公寓之际,才惊觉火势已经导向大楼的各个方向。

是什么原因让冰箱短路迅速演变成波及整栋大楼的大型火灾?烧焦后的大楼残骸无情地透露出了线索:包裹建筑外层的保温材料不具备防火阻燃性,使得火苗能毫无阻碍地包围整座大厦。

来自中国建筑学会的夏广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指出,外墙夹层中央2-3毫米厚的聚乙烯材料很容易燃烧。他推断这些聚乙烯材料制成的保温层是致命元凶。

来自英国中央兰开郡大学化学系的理查德·赫尔则认为,保温层材料中的聚异三聚氰酸酯成分会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剧毒的氰化物,这些毒气可能导致大楼内的居民中毒身亡。接收了数位伤者的伦敦国王学院医院证实,的确有大楼幸存者出现氰化物中毒的症状。

共24层的格伦费尔大厦建成于1974年,由于外墙老化而在幾年前进行了翻新作业。英国政府有关人士称,上次翻新时的保温层材料选用过程可能违反了既有的建筑操作规范。

“这完全是可以避免的灾难,”英国建筑消防专家萨姆·韦伯在接受《卫报》采访时批评英国政府在公共消防方面的不作为,“我们的很多战后建筑就这样被包裹在易燃材料下,处于高风险之中。”韦伯预估,全英国当下至少还有近600座高层建筑采用了这样的易燃保温层。

格伦费尔大厦包裹建筑外层的保温材料不具备防火阻燃性,使得火苗能毫无阻碍地包围整座大厦

二问:消防应急为何不给力?

突如其来的大火让不少居民被困在火海之中,他们靠着大火炙烤的窗户向外呼救的场景令不少人回想到“九·一一”的悲怆场景。在此次灾难中,伦敦的消防员们也展现出了英勇无畏的气质。现场记者拍下的消防员们连续作业几日的疲惫身影在社交网络上流传,令整座城市动容。

然而面对近乎怪兽般的巨型火焰,人类躯体的力量还是太杯水车薪。不少消防员不得不面临两难的抉择:是救下这一层楼的两口子,还是再上一层楼去救下五口之家?在浓烟毒气弥漫的环境之下,一秒钟的犹豫都可能意味着一个生命的结束。

让不少公众质疑的是,英国政府并没有给这些勇敢的消防员配备足够的后勤支撑和设备保障——在大火被扑灭将近一周后,有关部门才派出高至42米的云梯车来帮助寻找遇难者的遗体。“火灾当天这辆云梯车在干什么?它本来可以救下更多人的生命而不是用来收尸!”一些网友在推特上评论到。

火灾发生时,不少受困在大楼内的住户向外挥手请求救援,但伦敦消防局的云梯因为高度不够而无法抵达大楼的上半部。因而几天之后当这辆从英格兰南部萨里郡(伦敦西南大约40公里)调来的42米云梯车出现时,现场民众愤怒不已:“之前他们做什么去了?萨里郡离这里很远吗?”

被大火围困的居民

三问:消防隐患早已存在?

由于火灾发生在深夜时分,大厦内很多熟睡的住户并未在第一时间意识到灾难已经发生。幸存者迈克·帕马施万回忆说,当时大楼的火警警铃根本没响,如果不是他还醒着看电影,闻到浓浓塑胶味,自己和女儿恐怕都将葬身火海。其他一些成功撤离出来的居民也向媒体证实称“没有听到警铃响”。有很多人是听到窗外的尖叫,还有邻居的砸门声,才知道出现火灾。

事实上,大楼内部不仅仅是攸关性命的警铃没有正常运作,其他很多消防设备也都没有发挥应有的功效。很多住户质疑大楼的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已经失效——或是根本就不存在。此外,在这栋居住了120户的大楼里,每户平均4个卧室,其居住密度可谓相当高,但因为建造年代太早,全楼只配有一个垂直楼梯。

格伦费尔大厦令人震惊的消防隐患并非没有被提早发现:实际上,一个名为“格伦费尔行动小组”的民间组织曾多次反馈到相关部门,要求进行整改,但都被搪塞敷衍了事。

因为这栋公屋大楼的拥有者就是区议会,要求“政府下力气监管政府”的难度可想而知。2013年区议会甚至还威胁要控告“格伦费尔行动小组”,理由是他们的行为“干扰了政府的正常运转”。

“ 格伦费尔行动小组”自建的网站显示,早在2013年,他们就发现大楼里的灭火器没有定期检查,有些灭火器甚至自从2009年后就没有被检查过;他们还向公寓管理方投诉说大楼逃生通道常年被垃圾堵塞……遗憾的是,这些通通没有引发有关部门的重视。“可能唯有一场可怕的灾难才能唤醒有关部门的良知。”该网站如此写到。

消防队员在灭火

四問:“原地不动”法则失效?

导致此次大火伤亡如此之惨重的原因还在于,不少住户接受了此前消防部门提出的有关“原地不动”法则的指导,即在火灾来临时待在原处不动,以等待消防人员的救援。然而没想到的是,火势蔓延速度之快,让消防员来不及和死神赛跑。有媒体报道称,楼上某层集中发现了超过40具遗体,可能都是在那里避难的住户。

值得指出的是,“原地不动”(Stay Put)实际上是在国际消防界通行多年的一条法则,其出发点在于:当火灾发生在某住户区域的时候,通常而言,其他住户区域的居民待在自己的房间里更安全。理由是外面的烟雾会让人迷失方向、呼吸困难、流泪看不清路,甚至夺人性命;警报和人们的喊叫声也会让人什么也听不到。而且,一般公寓大楼都经受得住30分钟至60分钟的大火考验。这一原则在不少大楼公寓火灾案例中被证明是成立的。

然而本身消防隐患严重且外墙被易燃材料包裹的格伦费尔大厦却让“原地不动”法则失了效——如果当时一些居民设法逃出而非停留在原地的话,他们生还的几率可能会大大增加。

“我们无法想象的是,因为不恰当的建议(“原地不动”法则),人们的安全被至于危险之中,谢天谢地,一些居民们并没有待在公寓里,而是安全逃生。”伦敦市长萨迪克·汗在接受采访时说。

五问:高层建筑防火是否无解

从很多方面来说,格伦费尔大厦火灾不仅让伦敦损失惨重,也给全球的大城市敲响了高层防火的警钟。在人类居住空间越来越往上层拓展的当下,高层住宅着火时的救援问题却没有出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在2010年中国上海静安高层公寓大火中,就曾出现90米云梯车难以全面封住火势、直升机降索救援难以施行的困境——高层建筑的防火问题仍然是全球性的困扰。

瑞典隆德大学相关领域的专家安若克·罗恩奇和丹尼尔·尼尔森经过研究发现,高层建筑火灾来临时的安全撤离问题仍旧困扰消防界:不仅仅是硬件上的设计问题需要再加以检验,比如自动喷淋系统是否有效等;还有住户在撤离时的心理问题也需要纳入考虑范畴,比如并不是每个人在灾难来临时都能冷静思考,选择最佳逃生方案,还有人会因为舍不得自家财产而再三犹豫。

“在过去,有提议说在大楼顶部建造直升机停机坪、在楼体内修逃生滑梯甚至分发给每家每户逃生降落伞等——这些最后都被证明根本不可行。”《连线》杂志的亚当·罗杰斯评论称,高层消防仍然要从预防处着手,比如阻燃材料、喷淋系统和消防警铃等现代消防设备,都被证明在正确使用时是行之有效的。“可惜的是,伦敦的这个案例几乎不符合任何一个现代消防规范。”

猜你喜欢

费尔格伦住户
浮冰渡险
复仇
顶层住户的无奈——渗漏篇
简单的高招
薄壳山核桃品种凯普·费尔引种与栽培技术
传奇航天人约翰·格伦
封面人物
射频感应电子门锁
家庭装修过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