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果树古村落的世界遗产价值研究

2017-07-24郭盼洁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黄果树布依族喀斯特

郭盼洁

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 贵州贵阳 550001

黄果树古村落的世界遗产价值研究

郭盼洁

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 贵州贵阳 550001

黄果树-屯堡景观是一个系列遗产地,黄果树古村落作为遗产地中重要的一部分,对其进行世界遗产价值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世界遗产的申报标准为依据,对黄果树古村落的遗产资源在世界遗产价值方面进行研究,并结合世界遗产标准(v)传统人类居住地和使用地的杰出范例,将其与现有古村落型世界遗产和国内具有代表性古村落进行全球对比,得出其突出普遍价值,为世界遗产的申请提供客观依据。结果表明黄果树古荡古建筑群的民居,营盘和古桥梁整体古村落景观保存十分完好;是山地族群在喀斯特地区的见证;是布依文化与山地文化结合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在西南地区活的例证;独特的布依族古村落景观是传统人类居住地的典型代表。

高荡古建筑群;文化遗产;遗产价值;对比分析

1 古村落概况

高荡古建筑群位于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苗族自治县城关镇高荡村,在镇宁苗族自治县西南12 km处。海拔高程为1 186.20 m,中心点坐标N 26°4'2",E 105°40'25";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16.2℃,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遗产提名地面积为6.31 km2。整个村寨被群山包围,形成一个盆地。建筑群始建于明代,形成规模于清代,古建筑群整体坐北朝南,排列整齐。现在留存下来的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是布依族建筑的典型代表。

2 古村落世界遗产 价值

第一,高荡村古建筑群是山地族群在喀斯特地区生存的见证。建筑群分布面积为25 000多m2,建筑群中包含了石板房民居、营盘和梭啰大桥等。高荡村建筑中的民居为典型的布依族干栏式石板房建筑,主体结构为石木结构,建筑取材于当地,民居多采用当地石板为房屋建筑基础,墙体用石块干垒而成,内部框架多用木头。整个村寨依地形而建,按照地势的高低修建成数排,排列较为整齐,体现了布依族在建筑中对美学和与自然协调性的追求。村内小屯山和大屯山上各自有一座营盘遗址,屯盘始建于明代,依照山形而建,两处营盘规模和功能都不相同,根据地势和用途大小营盘分别作为当时战乱的避难所和哨卡,是古代典型的军事堡垒。梭啰大桥位于村寨东北面2公里处,桥梁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为东西走向,为方便村民出行而修,体现了山地族群对喀斯特山地和水文环境的高度适应。

第二,高荡村古建筑群是布依文化在600多年的时间发展的产物。高荡村居民原住于梭啰河和附近,称为梭啰寨。由于现在的高荡村更适合人类居住,便于明洪武年至天顺年间逐渐迁居于此。经过几代人的修建,逐渐形成了村寨,显示了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布依族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梭啰河流域两边种植农作物,合理有效利用当地水文资源进行农作物灌溉,这种农耕文化一直延续至今,是亚洲东部农耕方式在高山地区留存的见证。

第三,高荡村古建筑群是中国西南地区独特文化的案例。从对高荡村族谱等历史的研究,可以了解到高荡村的历史发展进程,侧面反映出镇宁县的政治变迁,进一步推论黔中地区社会历史形态。大屯山和小屯山的营盘,是西南地区民用防御的杰出案例,充分反映了布依文化和喀斯特山地资源的完美结合。两处营盘相互结合,形成了足够的攻防系统。营盘遗址受古代中国防御体系和布依族文化的共同影响,是研究古代防御体系和布依族历史的例证。除此之外,高荡村保存完整的第三土语,现今寨中村民交流仍用布依语,布依语是古老民族语言之一,通过对布依族流传至今的俗语研究,能还原出自明代以来少数民族在西南地区生产生活的原貌。布依族古文字是布依族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布依族丰富历史进程的实证。舞蹈、节庆、蜡染、刺绣等民族习俗和传统手工的传承,体现了布依文化和喀斯特文化的融合,是西南地区民族文化的杰出代表。

依据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关于对世界文化遗产认定的6条标准。黄果树古村落是传统布依族族民的居住地,保存至今的石木结构民居、大小营盘、古桥梁和农用耕地都显示了布依人民在山地高原的传统生活方式,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山地族群在喀斯特地区生存的最典型的代表。但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激增、城镇化和旅游业发展正在打破这种人地和谐,造成文化景观的损坏。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和年代长久都对景观造成了一定的破坏。黄果树古村落景观符合世界遗产标准(v):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

3 世界遗产价值的对比分析

3.1 与古村落型遗产地对比

通过将比利牛斯—珀杜山、叙利亚北部古村落和阿尔贝罗贝洛建筑群等世界遗产的完整性和遗产价值等进行对比分析,得到高荡古建筑群的全球唯一性。见表1。

表1 基于世界遗产人类居住与土地利用标准(v)的古村落类文化遗产地

3.1.1 与比利牛斯—珀杜山比较

比利牛斯—珀杜山反映了欧洲曾经普遍存在的传统农业生活方式,而今却仅存于比利牛斯地区,村庄、农场、原野、高地牧场和崎岖的山路等组成了独特的田园景观,是欧洲社会悠久发展历史的活的例证。与比利牛斯—珀杜山相比,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布依族族群居住在典型的喀斯特环境,独一无二的石屋建筑和山地耕作构建的农田是一项人类史上的杰出成就,它取得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在喀斯特地区的生存与发展的见证。这一独特的景观完整保留了布依族在喀斯特地区生活原貌,其中的建筑风格、耕作方式、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等都不同于比利牛斯-柏杜山地区,其文化景观是独有的。

3.1.2 与阿尔贝罗贝洛建筑群比较

阿尔贝罗贝洛巨大的石灰石建筑群,是典型的陶尔利风格建筑。和阿尔贝罗贝洛比较,建筑都沿用至今并且建筑景观都保存十分完好,都能为各自所代表的文化提供例证。但阿尔贝罗贝洛的建筑风格为陶尔利风格,黄果树古村落是布依族风格建筑,两处建筑群代表的建筑文化风格不同,都有各自的特色和遗产价值,因此也不具有可比性。

3.1.3 与叙利亚北部古村落比较

叙利亚北部古村落群由40多个村庄所组成,是古罗马帝国的非基督教时代至拜占庭时期乡村生活景观。与叙利亚北部古村落对比,高荡村古村落是布衣族民代表的高山族民600多年内生活的见证,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无法进行比较;高荡村古村落的民居、古桥梁等一直沿用至今,并保存相当完好,其完整性大于叙利亚北部古村落群。因此,互相不具有可比性。

3.2 与国内非遗产地的古村落对比

3.2.1 与镇山村比较

镇山村位于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花溪水库中部。村寨属典型的民族村寨。全村聚居着140多户村民,主要以布依族为主。镇山村历史悠久,民俗景观古朴,该村分上下两寨,上寨是古屯堡区,下寨居民为三排梯级结构,无院落,无隔墙,木构建筑。与镇山村相比较,高荡村古建筑群的民居均为石板房,民居聚集在一起,按地势高低排列,整体村落更强调美学价值和与环境的和谐,具有独特性。下寨由于修建水库搬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景观的完整性,与镇山村相比,高荡村古村落具有更好的完整性。

3.2.2 与马头村比较

马头村位于贵州省开阳县禾丰布依族苗族乡,距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马头村是以布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区,布依族、汉族和苗族聚居在一起,经过700多年的历史发展,布依文化、苗文化和汉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村落景观。与马头村相比,黄果树古村落代表的是单一的布依族文化,仅是布依文化在高原山地形成的景观。高荡村古建筑群建筑也是依山势修筑,取材于当地,但民居是独特的石板房建筑,和码头镇的木结构建筑不同,体现了建筑群的独特性和民族性。

4 结论与讨论

(1)黄果树古村落是高山族群在喀斯特地区生存发展的例证。取材于当地的石板房民居,是传统的人类居住地的典型代表。营盘和古桥梁见证了高山族群对自然资源利用,民用防御体系和便民建筑是人类在艰苦环境中对大自然适应的见证。

(2)黄果树古村落是布依文化与山地文化融合的见证。布依族建筑文化和高原山地的结合,创造出具有鲜明布依族特色的石板房建筑,建筑结合当地地形地势,依山形而建,有序排列,体现了布依民族在建筑中对美学和自然整体协调的追求,展现了罕见的建筑风格和高超的建筑技艺,是高山民族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建议在以后的研究中,从地方县志和族民族谱等方面获取有关布依族文化和建筑文化的研究资料,论证其真实完整性。

(3)黄果树古村落是传统人类居住地的杰出范例。石木结构建筑,营盘,古桥梁,农用耕地等组成了的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是传统人类生活的见证。传统人类生活所创造的古村落文化景观是见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活化石。不同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会形成不同的景观,黄果树古村落所形成的独特的传统人类居住地具有全球唯一性。

(4)黄果树古村落是人类历史的活的例证。独特的文化景观,是人类在西南高原山地地区生存发展的见证。在后续工作中,应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对黄果树古村落的历史进行梳理,进一步研究和总结人类在西南地区的历史进程。

黄果树古村落符合世界遗产标准(v):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黄果树古村落是由石板房民居建筑、宗祠、古桥梁、农用耕地和营盘等组成的文化景观,是山地族群对高山环境适应的完美体现,是人类智慧在喀斯特地区的结晶,并完整的保留了传统人类生活方式和居住形态,是传统人类居住地的杰出范例。

[1]熊康宁,肖时珍,刘子琦,等. “中国南方喀斯特”的世界自然遗产价值对比分析[J]. 中国工程科学,2008,10(4):17-27.

[2]陈品冬,熊康宁,肖时珍.中国荔波锥状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价值全球对比分析[J].地理研究,2013,32(8):173-175.

[3]龚克,邓春凤,刘声炜.桂林喀斯特区与世界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对比分析[J].资源与产业,2010,12(5):146-152.

[4]李亮,但文红,吴孟珊.古代军事城堡海龙屯防御体系探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8(2):121-125.

[5]吴孟珊,但文红,李瑞.贵州遵义海龙囤遗址及其突出普遍价值研究[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4,6(1):111-117.

[6]胡馨月,唐洪刚,陈佳伟.对传统村寨街巷空间形态的探讨——以贵阳市花溪区镇山村布依族村寨为例[J].四川建材,2014(3):88-89.

[7]夏勇.贵州土司官寨聚落形态与建筑分析——以开阳马头寨为例[J].福建建筑,2012(3):61-64.

[8]Xu X,Yang Z,Saiken A,et al.Natural Heritage Value of Xinjiang Tianshan and Global Comparative Analysis[J].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2012,9(2):262-273.

F592.7

A

猜你喜欢

黄果树布依族喀斯特
关于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论述
壮观的黄果树瀑布
贵州布依族民歌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以黔西南布依族《十二部古歌》为例
黄果树瀑布游记
“别有洞天”的喀斯特王国
喀斯特
————水溶蚀岩石的奇观
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
布依族古村落平寨
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等入选世界自然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