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加速度 发展新跨越
——富源县转型发展的实践与经验

2017-07-24中共云南省委党校调研组可顺祥马黎

创造 2017年5期
关键词:富源转型建设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调研组 可顺祥 马黎

转型加速度 发展新跨越
——富源县转型发展的实践与经验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调研组 可顺祥 马黎

中共云南省委书记陈豪(前排右三)在富源调研产业转型工作,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曲靖市委书记李文荣(前排右二),中共富源县委书记唐开荣(前排右一)陪同

富源是典型的资源输出型县份,多年来一直为国家提供优质的煤原料,为国家和云南地区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富源的经济发展对煤资源依赖性极强。2012年下半年以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和国家能源战略结构调整的影响,富源煤炭行业产量、销量、价格“三下降”,经济呈“断崖式”下跌,经济结构严重失衡,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乏力,社会不稳定因素剧增。

面对发展困境,富源县积极应对,破除“资源困境”谋划转型发展,突出“产业转型”打造经济升级版,激发“城镇潜能”建设新县城,以迎难而上的勇气、攻坚克难的锐气、敢于担当的底气,全力打赢经济止跌回升翻身仗,经济发展实现了由“断崖式”下跌到“V字型”反转。2015年,富源县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实现由负转正,生产总值达到122.1亿元、增长9%,增速排全省第85位、比2014年上升43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58亿元、增长3.2%,增速排全省第88位、比2014年上升40位;在曲靖市综合考评排名从2014年倒数第一跃升至全市第四。2016年,富源经济乘势而上,生产总值完成133.9亿元,同比增长9.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21亿元,同比增长7.4%;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84.2亿元,同比增长30.05%;综合考评排名跃升全市第二,脱贫攻坚工作考核排名全市第二,全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为优秀等次。

数字是枯燥的,但它确确实实表现了富源人的努力和奋斗折射出富源经经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练与升华。

变通求新——破除“资源困境”,科学谋划转型发展

大千世界,变是永恒的主题,通是历史的必然。纵观人类发展史,变通多一点,发展便会快一些。在加快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富源县求早求快、大胆变通,大破大立、推陈出新,为全力打好打赢经济止跌回升翻身仗赢得了先机。

(一)直面前所未有的困境。富源县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是全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县,年均煤炭产量占曲靖市的1/2、全省的1/4。因为富产煤,富源县享受了“煤炭兴、富源兴”的十年甘甜,全县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26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147亿元,增长5.6倍;地方财政收入从1.2亿元上升到13.98亿元,增长11.6倍,主要经济指标呈现两位数以上增长。因为依靠煤,富源县饱尝了“一煤独大”的苦果,2012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国内经济下行,煤炭市场低迷,产量、销量、价格“三下降”。特别是自2014年起,在产能过剩、下游发电企业和冶炼钢铁企业拉动需求乏力、煤矿整合关闭停产、火电机组停机备用等因素影响下,富源经济“断崖式”下跌。2014年,全县生产总值由两位数增速下滑到负增长2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0%左右增速下滑到负增长40%,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到负增长15.5%,传统资源型、原料型经济发展模式遭受重创,经济指标直线下滑,经济运行硬着陆。

(二)反思陷入困境的主因。面对经济“断崖式”下跌,富源县的决策层认真开展了研究分析。究其主因,除宏观经济下行因素,一是产业结构畸形。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产不强,没有大而强的龙头企业;二产粗放,且内部结构不合理,仅限于低端的“挖煤卖煤”;三产不优,缺乏现代高端服务业。二是增长动力失衡。长期依赖“一煤独大”经济格局,财政收入90%以上来自煤电及相关产业,煤电市场“打喷嚏”,全县经济“重感冒”。三是城镇建设滞后。城镇化率低于省、市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功能不配套,人居环境差,形成“漏斗”效应,聚不了人气、留不住财气,严重削弱了发展内生动力。

(三)谋划突破困境的出路。困境中谋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2014年下半年,富源县委团结带领四班子直面问题、痛定思痛、审时度势,紧紧扭住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广泛调查研究、辩证审视县情、充分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提出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两轮驱动”战略,全力打好产业转型、县城建设、脱贫攻坚、安全维稳“四大攻坚战”,努力建设“能源大县、铝产业集群发展基地县、高原特色农业基地县、出省入滇现代物流基地县和宜居宜业山水园林生态县城”的发展思路。至此,富源开启了艰难的转型发展历程。

大破大立——加快“产业转型”,打造富源经济“升级版”

产业是支撑富源经济转型发展的基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是富源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富源的决策者们十分清楚,产业转型谋划早一些、快一些,富源才能抢得发展先机,创造出新的动力源,赢得快进优势。

(一)壮士断腕去产能。煤电产业一直是富源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国家淘汰落后产能和去产能的重点产业。从2014年开始,富源县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的安排部署,实施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化解过剩产能,出台了《煤炭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整顿关闭矿井实施意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实施方案》,实行县级领导包保责任制,“一矿一策”编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预案,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手段,关闭煤矿50对,全县地方煤矿从145对减少到95对,累计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729万吨。其中,化解过剩产能420万吨,占曲靖市的57%、全省的23%。同时,加强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质量标准化“四化”矿井建设,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为地方煤矿融资9亿元,促进煤炭企业脱困发展,切实改变煤矿“小、散、弱”状况,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单井生产能力由年产10万吨提高到15.6万吨,煤矿本质安全得到大幅提升,连续36个月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创造了地方煤矿安全生产“零事故、零死亡”最长周期纪录。

富源新城一角

富源县人民政府县长陈志(前排右三)调研县城北片新区建设推进工作

(二)立足优势兴产业。为破除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障碍,富源县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坚持把产业培育作为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着力发展“五大产业”。一是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生物资源加工产业。提升“大河乌猪”“富源魔芋”两大品牌,大力发展黄桃等观光农业,建设集生态旅游、休闲娱乐、农产品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推动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努力建设高原特色农业基地县。二是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坚持走“煤焦化、煤制气、煤制油”和精细化工的路子,逐步改变“挖煤卖煤、一煤独大”的低端产业现状,努力建设能源大县。目前,投资80亿元的年产20亿方中泥煤制天然气项目、投资5亿元的煤层气开发利用等项目正有序推进。三是发展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产业。依托泽鑫铝业33万吨水电铝项目,延伸发展轮毂、变速箱、发动机等关联产业,切实改变单纯卖铝锭的产业低端模式,把富源打造成西南地区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和铝产业深加工基地。目前,今飞500万件汽车轮毂项目、锴晟铝铸件等项目建成投产,500万件摩托车轮毂项目开工建设,浙江省金华市汽车零部件企业拟落户富源金华产业园。四是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抓好古敢水族文化生态旅游小镇、海田花宫、白马桃花庄园、十八连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等项目建设,把富源打造成具有历史、生态、文化内涵的知名旅游目的地。五是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发挥富源“滇黔锁钥”的区位优势,推进多乐铁路货场专用线、大河乌猪生猪交易中心、农村淘宝富源服务中心等项目,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努力建设出省入滇现代物流基地县,把富源建成贵昆经济走廊上重要的物流集散地。同时,搭建产业聚集平台,编制《富源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初步形成“一园四片区”63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空间结构,投入7亿元资金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2条总长9.2公里园区主干道和4条总长22.6公里园区道路,供水、供电、住宿、交通、通讯等生产生活要素一应俱全。目前,入园企业或项目46个,2016年工业园区总产值达92.19亿元。

(三)保姆服务优环境。一方面,聚焦重点产业招商引资。县级四班子主要领导带领6个招商组,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定向招商、薄弱产业补位招商、延伸产业配套招商,县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项目储备、包装、推介。2016年以来,共签订5个亿元以上投资合作协议,其中2个项目已落地建设、3个正开展前期工作。另一方面,以保姆式服务优化环境。建立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绿色通道”,真正做到“保姆式”服务、无缝隙对接、零障碍施工,确保引资项目早落地、早建成、早投产。实行“并联审批”服务,在项目的规划选址、手续办理、开工建设、竣工验收等环节,提供并联审批协调服务,进一步规范了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将重点项目责任分解,落实到县级责任领导和部门责任人,按照“企业分包”的思路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服务。例如,浙江今飞集团就被富源县亲诚的服务态度所感动,创下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富源速度”。

泽鑫铝业33万吨水电铝项目

补齐短板——激发“城镇潜能”,拓展空间布局建新城

城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载体,是区域内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建设一座功能完备、产业布局合理、生态环境优良的城市,是富源83万各族人民多年来的梦想和期盼。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补齐发展短板,2014年末,在经济直线下滑、财政收支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富源县委、县政府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开启了宜居宜业山水园林生态城市的打造。

(一)重规划引领,实现多规合一。富源县城地处四面环山的狭窄洼地,县城建设远远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富源县按照省、市党委政府“城镇上山”的思路,拓展县城空间布局,坚持从规划入手,突出规划的龙头地位和引领作用,按照“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生态”的理念,在2009年县城总规修编的基础上,实施新一轮总规修编,明确了2015年到2035年近期和远期县城总规修编思路和目标。在修编过程中,改变以往单一规划模式,将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纳入城市规划区,统筹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耕地保护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切实改变过去各种规划互不衔接的情况,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预留了发展空间,为建设宜居宜业山水园林生态县城打下了坚实基础。在高起点规划的基础上,自2014年起,实施了以“一片两线四园五湖八景”建设为重点的县城建设“第一个五年行动计划”,努力把富源建成曲靖市域次中心城市、昆贵经济走廊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和门户城市,力争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48%,用一座新城创造财富、造福人民、留住人气。

(二)创融资理念,破解投入难题。

针对经济大幅下滑、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的实际,富源县按照“筑巢引凤、借鸡生蛋”的思路,积极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全力破解县城建设投入难题。一是在“争”字上下功夫,积极向中央、省、市争取专项建设基金和项目、政策,保障了建设资金需求,加快了城镇建设进度。2015年以来,共争取国家和省级专项建设基金3.36亿元用于北片新区建设。二是在“招”字上作文章,积极稳妥推进PPP、BOT等新型融资模式,最大限度盘活现有土地、资产等资源,撬动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确保基础设施建设“有米下锅”。三是在“投”字上强保障,坚持政府主导,垄断土地一级开发权,对经营性建设用地全部实行公开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推动土地增值、提高土地收益,做好“以地生财”文章。四是在“融”字上求实效,充分发挥城投、土投、水投等投融资平台作用,确保每年融资不低于2亿元用于城镇建设。2013年以来,通过PPP、BOT、定向投资等多种融资模式,共融资24.32亿元,用于县城北片新区开发建设。

(三)强监督管理,掀起建设热潮。

沪昆高铁富源站

按照县城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和“一片两线四园五湖八景”建设思路,富源县把北片新区作为县城建设的主战场,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树立“以人为本、富民拆迁”理念,着力破解征地拆迁老大难问题。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制定县城规划区范围统一的征地拆迁标准,切实改变过去一个项目一个标准的现象,有效避免了群众互相攀比、漫天要价的情况。坚持富民拆迁,在统一征地拆迁标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让利于民,最大限度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耕地每亩补偿标准达79410元,房屋每平方米均价达1130元,迁坟每冢达2300元左右,保障了征地拆迁工作的顺利推进。目前,县城北片新区开发完成征地收储6018亩,是过去十年的总和,拆迁1061户、迁坟2052冢,没有发生群访和群体性事件。二是强化工程目标管理,安全高效推动县城建设。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县城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包保挂钩、现场办公等制度,加强对项目开工、建设等环节的跟踪管理,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强力推进。强化工程质量监管,建立政府监督、第三方监理、施工单位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使每个项目都严格执行技术规范和安全生产规范,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高效。三是严格资金管理,确保资金用活用好。为用好每一项资金,富源县创新了项目监管模式,设立监审组、招商谈判工作组、询价工作组,合同签订前由审计部门依法审查,工程变更时由监督审核小组现场核查管控,苗木、路灯等市场价格复杂的主材采购由监管部门与业主、监理方、施工方联合询价、综合谈判,实现了资金使用无缝隙管理,确保了投资总额和价格可控。目前,北片新区投资25.7亿元的12条20公里市政道路和综合管廊,给排水、电力、通信等市政基础设施基本完成,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投资1.58亿元的玉顺湖公园向市民开放,投资1.45亿元的沪昆高铁站前广场如期建成,投资3.6亿元的县体育活动中心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投资5.4亿元的安置小区、投资4亿元的县职业技术学校和县城高级中学等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一座崭新的富源新城已初见雏形。

今飞500万件汽车轮毂项目

不忘初心——总结“转型经验”,全力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富源转型发展的奋斗历程,充满了艰辛和困苦,也有骄傲和自豪。短短几年间,富源历经了经济下滑触底再到“V字型”反转的过程,经历了从痛苦无望到希望无限;从经济轰然倒塌到经济全面振兴。回首往事,三年多来,富源县委、县政府紧紧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痛定思痛、化危为机,有效应对产业结构单一的发展困局,坚持调结构谋转型、惠民生补短板、抓安全保稳定,在困境中攻坚克难,在逆境中砥砺前行,转型发展取得了骄人业绩,探索出了弥足珍贵的转型发展经验。

(一)问题导向,树立新理念。面对经济指标大幅下滑的严峻形势,富源县没有安常守旧、怨天尤人,没有把经济下跌的原因归咎于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而是立足自身找原因,直面问题找出路,制定“两轮驱动”“四大攻坚战”发展思路,既立足当前,解决最紧迫、最突出城镇建设滞后的问题,又着眼未来,谋划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路径,为长远发展打基础、增后劲。

(二)解放思想,提振精气神。面对前所未有的困境,一些干部滋生了一筹莫展、消极畏难的情绪。为提振“关键少数”的士气,富源县委及时组织全县四班子领导和乡镇(街道)、县直部门负责人到贵州盘县、兴义等地学习考察,在全县开展“五破五立”(即破除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的思想,树立放眼世界、开放包容的观念;破除精神懈怠、得过且过的思想,树立平庸是错、无功是过的观念;破除消极畏难、怕担风险的思想,树立克难奋进、敢于担当的观念;破除患得患失、求稳怕乱的思想,树立勇往直前、建功立业的观念;破除位卑言轻、事不关己的思想,树立加快发展、人人有责的观念)解放思想大讨论,使“时不我待、加快发展”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同时,在干部中大力弘扬干事创业的“七种气”(光明磊落的正气、宽厚包容的大气、用我必胜的豪气、敢于担当的勇气、披荆斩棘的锐气、忠诚可靠的义气、沉着稳健的底气),开展评先奖优活动,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极大地激发了全县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三)敢于担当,肯下笨功夫。

面对招商难、征地难、拆迁难、融资难等问题,富源县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迎难而上,咬定目标不放松,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环紧着一环拧,将发展思路目标化、项目化、具体化,对标对表,逐一分解落实,咬定青山不放松,下足苦干实干的笨功夫,积小成为大胜,开创了富源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四)只争朝夕,跑出加速度。

面对产业转型、城镇建设的繁重任务和巨大压力,富源领导干部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撸起袖子加油干,甩开膀子抓落实,“五加二”“白加黑”“夜总会”成为富源干部干事创业的新常态,跑出了转型发展的加速度。

(五)凝心聚力,唱好同台戏。富源县委充分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党政主要领导唱好“将相和”,四班子演好“同台戏”,形成开创新局面、再造新富源的思想共识,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行,干事业一条心、抓工作一盘棋、谋发展一股劲,营造了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氛围。

经受经济“断崖式”下跌的洗礼,经过经济发展“翻身仗”的锤炼,“提振精气神”已成为富源县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制胜法宝,“肯下笨功夫”已成为富源县上下加班加点的工作常态,“跑出加速度”已成为富源县经济止跌回升的真实写照,“再造新富源”已成为富源县实现美好憧憬的动力之源。当下,富源正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两轮驱动”战略,全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县城建设、产业转型、安全维稳“四大攻坚战”,奋力推动富源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不忘初心,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进。

竹园镇玛依咱村

猜你喜欢

富源转型建设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拖拉机厂来了个王医生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会飞的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