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方言中入声演变情况综述
2017-07-24张潇
张 潇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天津 300387)
山西方言中入声演变情况综述
张 潇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天津 300387)
关于山西方言的入声研究,许多知名学者已经做过了很多的研究,但是至今没有一种特别系统、全面而且权威的入声调、入声韵演变的研究成果,因为方言中需要研究探讨的语音问题很多。本文将一些优秀、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成果搜集整理,以供参考。
山西晋语;入声调;入声韵
入声是我国古代汉语的四声之一,平仄调中三个仄调之一。入声韵尾由三种不同的塞音韵尾[-p][-t][-k]构成,读音短而急促,一发即收。入声字音是无声除阻音,是有成阻和持阻阶段的,但最后是没有爆发的塞音。正如“平声者哀而妄,上声者厉而举,去声者清而远,入声者直而促”①。入声在汉语方言中的保留情况各不相同,在粤语、闽南语、客家话等方言中中保留完整的入声韵尾[-p][-t][-k];在大部分赣语中保留两种韵尾[-t][-k];而入声在晋语等方言中则合并为统一的喉塞韵尾[-]。
汉代扬雄的《方言》中把西汉方言分为13类:秦晋;郑韩周;梁、西楚;齐鲁;赵、魏之西北;魏卫宋;陈、郑之东郊,楚之中部;东齐与徐;吴扬越;荆楚;南楚;西秦;燕代。很多学者把秦晋方言作为晋语的源头,其实晋语真正的源头是赵、魏之西北方言。
山西的方言算是我国北方方言中较为特殊的方言了,因此许多语言学家认为晋语方言可以称为“独立的语言”了,这可能是因为山西省地理位置孤立的原因。整个山西省周围是群山环绕的高原,辖区山峦起伏,沟壑众多,这使得居住在这里的人民流动性小,致使山西方言不同于周边各个地方的官话方言。
根据侯精一、温端政先生的意见②,山西全省方言可以分为中区、西区、北区及东南区(以上属于晋语区)、南区(属中原官话)、东北区(广灵属于北方官话)。山西晋语区的入声算是保留至今较好的入声了。本文主要探讨山西方言中包含入声的晋语,也就是山西的中区、西区、北区及东南区的方言。
首先,在声调方面,侯精一和温端政先生认为在有入声的山西方言中,声调的演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古入声根据声母清浊今分为阴入和阳入两种,如中区的太原、清徐和榆次,东南区的潞城、黎城和平顺。另一类是古入声今仍读入声,只有一类,如中区阳泉、平顶和昔阳,东南区的晋城、阳城和高平。在《晋豫两省太行山沿麓方言入声调的演变》③中,根据王利老师和王临惠老师的实地方言调查,他们又提出了独立于以上两种之外的第三种演变类型:中古入声调今三分,清入为阴入,全浊入为阳入,次浊入独立为次阳入,这样的演变情况主要分布于上党区长治小片的黎城、壶关一带。而沈明教授④则更加仔细地研究出了晋东南区各个县区的声调演变,虽然也提到了第三种演变类型,与前面不同的是,他认为把晋东南地区当作一个整体来讲,清入归阴入,全浊入为阳入是明确而一致的,而次浊入归清入还是全浊入是双向的,有的归前者,如武乡话,有的归后者,如长子话。
除此之外还有入声调的舒化问题。沈明教授认为入声舒化得把古入声字分成两类:甲类是口语里常说的;乙类是虽然口语里说、但是从书上或跟着新事物学来的。入声舒化的方式是喉塞尾[]的消失,短调拉长,甲类入声字和部分乙类入声字舒化后一律归到调值相同或相近的舒声调,即按调值舒化,属于方言自身的演变。还有少部分乙类入声字按官话方言的调类舒化,是受外方言影响的结果,这种影响分别体现在声韵调不同层面上。他认为山西的入声调舒化主要通过入声儿化连调和按与之相同或相近的调值舒化两种方式。前者如阳城话中的碟~子:盘盘~ ~,后者如晋城话中的节~ 气:过~。而王利老师⑤通过对晋东南入声的研究认为入声调舒化的归属调类跟舒入调值是否相似没有太大关系。孙玉卿教授⑥则从声母角度分析了晋语入声舒化的情况,她认为入声舒化在声母上表现为浊声母占绝对优势,其中次浊声母更为活跃一些,如来母、从母、禅母。曹瑞芳教授⑦就阳泉方言的入声进行了分析认为主要是构词法(如重叠、词尾“子”、儿化)和句法导致的入声舒化,如普通话说“也不知道钱花[xuɑ:313]到哪儿去了”,阳泉方言有一种特殊的句法结构,阳泉话说“也不知道钱花哪去了”,不用趋向动词“到”,而把单音节动词“花”拖长了主要元音说,而且凡单音节动词是入声字的,一定要舒化。
当然,方言演变中除了入声舒化,也有舒声促化的情况。贺巍教授⑧提出了舒声字促化的七种类型,分别是作后缀,如金子、扣子,大同话把“子”读为入声;作词素,作代词等等。郑张尚芳先生⑨认为促化跟音节轻读的关系比较密切,另外由于促化字在词的前后都能出现也会对其促化产生影响。
除了入声调的演变,其次就是入声韵的演变。王洪君教授认为⑩山西方言入声韵的演变就其在今方言中的分合可分为四种主要类型:第一种是四组韵母型,主要分布在晋南地区,分别是入声韵今派入低元音*a组,该组包括来自山咸开二入、山合二入、山咸开一非见系入、山咸合三帮系入字,如运城话中的答.ta 腊.na 八.pa 杀.ʂa 夹.tia 瞎.xa 滑.xua 发.fa 茶.tʂ‘a;入声韵今派入中后元音*O组,该组来自山咸开一见系入、山合一入、宕江入及通合三庄组,如闻喜话中的割k’ 合.x泼p‘’ 脱t‘u’ 活.xu薄.p‘落Iu’ 各k’ 郭ku’缩f’;入声韵今派入中前元音*组,该组因等呼的不同而情况也不相同,齐撮两呼来自除合三帮系外的山咸三四入,如万荣话中的别.p‘iE 铁.t‘iE 歇.iE舌.ʂE雪.yE说.yE月.yE,而开合两呼来组梗开合二入及臻深曾入庄组字,如运城话中的百.pia麦.mia窄.tʂa额iɛ’ 获.xui涩.ʂa虱.ʂa色.ʂ;入声韵今派入高元音*组,该组的齐合撮三呼为高元音或者舌尖元音i、u、y、,来自臻深曾梗通,如闻喜话中的力li’ 织ts’ 壁pi’ 尺ts‘’ 七t‘i’ 十.sI出pf‘u’ 物vu’ 桔ty’。这是晋南区入声韵的演变。
第二种是三组韵母型,主要分布在忻州一带,分别是入声韵派入低元音a组(来自山咸二入),例如忻州话中的答tɑ.腊lɑ.八pɑ.杀sɑ.夹tiɑ.瞎xɑ.猾xuɑ.发fɑ.。入声韵派入中元音(ɛ)类(来自山咸一入、宕江入、梗二入、山咸四入),例如原平话中的割k.合x.薄p.各k.剥p.桌tsu.百pi.麦mi.窄ts.隔k.。还有一种是派入较高的组(来自臻深曾通入、梗三四入),例如河曲话的北pi.墨mi.塞*iɛ.黑x.力li.织tʂ.壁pi.尺tʂ‘.疫i’。
第三种是两种韵母型,分别是派入低afffffb的(或者fffffafffffb)组和高的fffff9fffffb(或者fffff8fffffb)组。在吕梁和长治山咸宕一入归入较高的fffff9fffffb组,与曾通一入合流,江二入归入afffffb组,如柳林话中的八pafffffb.杀safffffb.瞎xafffffb.答tafffffb.腊lafffffb.滑xuafffffb.发fafffffb.割kfffff9fffffb.合xfffff9fffffb.。另一种是在吕梁和长治各方言中宕开三入、山咸三四入归入较高的fffff9fffffb组,如长治话中的鹊*tfffff7‘iafffffb.脚tfffff7iefffffb.药yfffff9fffffb.弱ifffff9fffffb.别pifffff9fffffb.铁t‘ifffff9fffffb.舌sfffff9fffffb.雪fffff7yfffff9fffffb.月yfffff9fffffb.。
第四种是一组韵母型,主要分布区是晋中的平遥,所有入声韵都合流为一组塞尾韵。
晋方言是黄河流域较古老的一支方言,晋语区东起太行山、西近贺兰山、北抵阴山、南至黄河汾渭河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所以无论是其声母、韵母还是声调的发展演变都是及其复杂的,特别是晋语的入声,需要大量的实地调查和科学分析。许多学者对于这方面的探究已经付出了许多努力,但是为了更好地研究晋方言,还是需要更多学者参与研究探索的。
注释:
① 陈元靓.事林广记.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② 侯精一,温端政.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3.
③ 王利,王临惠.晋豫两省太行山沿麓方言入声调的演变.汉语学报,2016,(3).
④ 沈明.晋东南晋语入声调的演变.语文研究,2005,(4).
⑤ 王利.晋东南晋语的入声舒化现象.语文研究,2008,(3).
⑥ 孙玉卿.山西晋语入声舒化情况分析.山西师大学报,2005,(7).
⑦ 曹瑞芳.山西阳泉方言入声舒化的初步分析.语文研究,1996,(3).
⑧ 贺巍.晋语舒声促化的类别.方言,1996,(1).
⑨ 郑张尚芳.方言中的舒声促化现象说略.语文研究,1990,(2).
⑩ 王洪君.入声韵在山西方言中的演变.语文研究,1990,(1).
[1] 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 侯精一.现代晋语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 温端政.试论山西晋语的入声[J].山西师大学报,1986,(2).
[4] 温端政.晋语区的形成和晋语入声的演变[J].语文研究,1990,(1).
[5] 侯精一.晋东南地区的子变韵母[J].中国语文,1985,(2).
[6] 王力.汉语语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7] 邢向东.小议部分“舒声促化字”[J].语文研究,2000,(2).
张潇,山西晋城人,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现任文学院研究生低年级党支部书记。
H172
A
1672-5832(2017)07-02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