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代阿速人东迁及其军事活动

2017-07-24王仲慧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宋濂中华书局蒙古

王仲慧

(暨南大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元代阿速人东迁及其军事活动

王仲慧

(暨南大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蒙古铁骑浩荡西去,西域诸族纷至东来。这些入华西域人,种类众多,族籍复杂,元人通常乃多以色目称之。其中,阿速人就是色目人中重要的一支。本文试就元代色目人中阿速人的东迁过程、军事活动、在华分布等相关问题予以全面、系统的考述,以探究其在元朝的军事活动轨迹。

元代;阿速

1 元代阿速人东迁及其军事活动

阿速,史籍亦称作阿思、阿兰、阿宿、阿速惕等,为古代奄蔡人的后裔。与其他西域人一样,阿速人除从事游牧之外,也有定居者,而且不少人还以商为业,他们在当时东南欧的商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阿速人的东迁,与蒙古对西域的军事扩张有着密切的联系。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三次西征,使西域大部归入蒙古统治者的版图,而随着蒙古对金、西夏、南宋征服战争的进行及对财富需求的急剧增加,他们签发、征调、掳掠大量西域军士、工匠和奴婢东来,以供其驱使。阿速人亦是随着被蒙古征服的诸部族军民一道东迁而来,他们的东迁,是当时在蒙古刀剑下无奈的选择,多具有被强迫的性质。纵观西域人东迁的全过程,不难看出,在东迁西域人中,以具军士身份者为最多。按元制,凡军士者,“定入尺籍伍符,不可更易,世代充役”。他们须自备武器、马匹和日常所需费用,并随时接受调遣,参加征战与屯戍。阿速人最初多以驱口、怯怜口身份随蒙古人转战征伐,后因屡建奇功,且多勇猛之士,元征服乃将他们按同一族类编入“阿速军”中。元大一统后,阿速军则主要以宿卫军之职驻守与两都及腹里、岭北等地区。

1.1 阿速军与阿速卫

阿速军士大量东来是在蒙古第二次西征后。史载:“杭忽思,阿速氏,主阿速国。太宗兵至其境,杭忽思率众来降,赐名拔都儿,赐以金符,命领其土民。寻奉旨选阿速军千人,及其长子阿塔赤扈驾亲征。”①自此,众多阿速军士被签发、调往东土,参加蒙古的征服和统一战争。蒙·元时期,阿速军中涌现出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勇武之士,从而使阿速军成为元军主要的军事力量之一。阿塔赤尝从征阿里不哥和李坛叛乱,因“率先赴敌,矢中其腹,不惧,世祖闻而嘉金。”失烈吉叛时,阿塔赤之子“伯答儿领阿速军一千往征之”,与敌多次交锋,以功得赐虎符,授定远大将军、后卫亲军都指挥使,兼领阿速军,充阿速拔都达鲁花赤。阿速人也烈拔都儿,太宗时“命充宿卫”,后从宪宗征蜀,为游兵,“前行至重庆,战数有功。曾出猎遇虎于隘,乃下马与虎搏。” “虎张吻欲噬之,以手探虎口,抉其舌,拔所佩刀刺而杀之。帝壮其勇,赏黄金五十两,别立阿速一军,使领其众。”②长子也速歹儿从攻扬州时阵亡。另一子玉哇失乃袭父职,为阿速军千户,从丞相伯颜平宋,以功赐巢县2052户。玉哇失又先后参加平定只儿瓦歹、乃颜和海都叛乱,“帝录其功,赐钞五万贯,进镇国上将军。”武宗尝谓诸将云:“今日大丈夫之中,舍玉哇失其谁能之?纵以黄金包其身,犹未足以厌朕志。”拔都儿,曾“从征李坛,围济南,身二十余战。世祖嘉其能,赏纳失思段九,命领阿速军一千,常居左右。”不久,与阿塔赤一起内充怯薜百户。后从塔不台南征,与敌军战于金刚台,又以功受赏。师还,言于帝曰:“臣愿从军,为国效死。”世祖则留其在旁,兼领阿速军,“御马必令引”,并授其为广威将军、后卫亲军副都指挥使③。此外,福得来赐、口儿吉父子,阿答赤、月鲁达某、失剌拔都儿父子及忽都帖木儿等,都是元朝杰出的阿速将领。

阿速军“素号精悍,善骑射”,早期多隶属于探马赤军中。探马赤军原系蒙古人组成,后在西征、伐金过程中逐渐扩充了阿速、康里、畏兀儿、汉人等。元初多设有领阿速军的千户,后置阿速拔都达鲁花赤之职,隶于前后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和隆镇卫亲军都指挥使司。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起,主要分属于左右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在元朝宿卫军中,阿速军是一支颇具势力的队伍,处于“直卫禁中”的特殊地位。

前后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均秩正三品,“至元十六年(1279年)以侍卫亲军创置。掌宿卫扈从,兼营屯田,国有大事,则调度之。是年,置都指挥使一员,副都指挥使二员。”④下设有10行军千户所,1弩军千户所,1屯田千户所。阿速人阿塔赤和拔都儿曾先后于至元二十年、二十三年分别任后卫亲军都指挥使和后卫亲军副都指挥使,兼领阿速军。

隆镇卫是由钦察、唐兀、贵赤、西域、哈剌鲁、阿速等诸卫军组成的侍卫组织,阿速军3000人隶于该卫之下。⑤

右阿速卫,源于至元九年(1272年)初立的阿速拔都达鲁花赤,组成人员主要为阿速人。至元十三年(1276年)扩为1万户,命名为阿速之军。起因是阿速军伐宋,遇镇巢军降而复叛,也烈拔都儿所部阿速军残伤者众,遂以镇巢军700户属之,并前军总为1万户,隶前后二卫。至大二年(1309年)招集阿速正军3000余名,复选阿速揭只揭了温怯薜丹军700人,“扈从车驾,掌宿卫城禁”,始改为右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定置达鲁花赤1员,正三品;都指挥使3员,正三品;副都指挥使2员,从三品;佥事2员,正四品;经历2员,从七品;知事2员,承发架阁照磨1员,从八品;令史7人,译史、通事、知印各1人,镇抚2员。所属行军千户所7员,把门千户所2员,门尉1员,及庐江县达鲁花赤等。⑥

左阿速卫,由右阿速卫中分出。定置达鲁花赤1员,都指挥使3员,副都指挥使2员,佥事2员,经历2员,照磨1员,镇抚2员。所属有本投下、镇巢县达鲁花赤各2员,围宿把门千户所13翼,设千户26员,百户130员,弹压13员。⑦

威武阿速卫。设置时间似在元统元年(1333年),因是年十二月,朝廷曾“命伯颜提调彰德威武卫”。⑧该卫军主要为阿速人,但其来源及职官配置不明。

1.2 阿速军士与怯薛侍卫

见于史籍的阿速卫的指挥人员也很多,阿速卫的指挥人员绝大部分是由阿速人担任的。其中有四个阿速人担任后卫都指挥使,两个阿速人担任隆镇卫都指挥使。阿速人福定、者燕不花担任同知枢密院事兼本卫指挥官。但阿速人没有象钦察人那样,产生过像燕帖木儿、唐其势那样的权臣。但总的来说,阿速人的军权仍是很大的,他们的势力己扩展到后卫、隆镇卫。从上表还可以看出,有些蒙古大臣,如孤头、铁失、伯颜、马札儿台、脱脱等人,他们有的身为右丞相而同时兼领阿速卫的指挥官,这反映了阿速卫在宫廷宿卫中的特殊地位。

2 阿速人的分布

阿速人在中土的分布,主要缘于其参与蒙古军事活动的范围。他们被签发中土后,几乎参加了蒙古讨金、并夏及降大理、灭南宋的所有战争。元建国后,他们又参与了平定北起吉利吉思、金山,南至畏兀儿、斡端(今和田)等地发生的海都、八剌之乱以及辽阳境内的乃颜叛乱等。加之他们中不少人于地方为官,故元朝阿速人在华的分布颇为广泛。

此外,河南江北行省所属的巢县和江浙行省所属的杭州、镇江、台州等地以及东北的辽阳行省也有不少的阿速人居住。

3 小结

综上所述,阿速人自蒙古西征开始大规模东迁入华,随即便助蒙古东征西讨,立下了赫赫战功。元大一统后,又因其忠勇而被元廷纳入宿卫亲军之列,“直卫禁中”并兼屯垦之责。也正因其军事上的活跃,他们多以军士之职留居在京畿、岭北、辽阳、江浙等地区,为元代的守卫屯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日久天长,这些军屯户逐渐脱离行伍,并入民户进而汉化,后来也鲜见于史籍之中。

注释:

① (明)宋濂等撰:《元史》卷132《杭忽思传》,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3205页。

② (明)宋濂等撰:《元史》卷132《玉哇失传》,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3208页。

③ (明)宋濂等撰:《元史》卷132《拔都儿传》,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3212页。

④ (明)宋濂等撰:《元史》卷86《百官志·岭北行枢密院》,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160页。

⑤ (明)宋濂等撰:《元史》卷99《兵志》,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528页。

⑥ (明)宋濂等撰:《元史》卷86《百官志·岭北行枢密院》,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167页。

⑦ (明)宋濂等撰:《元史》卷86《百官志·岭北行枢密院》,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168页。

⑧ (明)宋濂等撰:《元史》卷38《顺帝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819页。

⑨ (明)宋濂等撰:《元史》卷23《武宗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512页。

⑩ 陈高华等点校:《元典章》卷2《圣政·重民籍》,北京:中华书局、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64页。

C95

A

1672-5832(2017)07-0169-02

猜你喜欢

宋濂中华书局蒙古
《蒙古秘史》中的奶食文化研究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蒙古靴
宋濂冒雪访师
宋濂诚信求学
潜心磨砺 精益求精
陆费逵的出版生活史述论
浅谈中华书局企业文化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蒙古正式废除死刑
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