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献收藏的人文价值与意义

2017-07-24祝君波

世纪 2017年4期
关键词:侄女胡耀邦彭德怀

祝君波

文献收藏的人文价值与意义

祝君波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文献收藏的人文价值与意义》,我先从去年7月以来自己碰到的几个案例讲起,然后对收藏归纳一点想法,与大家分享。

一、去年7月,上海有家拍卖行要拍卖一家书店拿出来的500多种2900余册的抗战期刊,当时我任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分管博物馆工作,属下报告我时离拍卖只有几天时间,总标的是200万人民币(大概就是一个名贵官窑瓷器1%的价钱就可以买下来)。当时我感到此事非常重要,也很紧急,需要马上处理,我向局长汇报了,好在我们这个局长不是一般的官员,也是个职业出版人,很明白这批文献对筹建上海新闻出版博物馆的价值。拍卖将在几天后进行,我们赶紧给局长写个报告,我说这批东西一本一本聚起来变成一个抗战专题有2900余本,这种机会以后不会碰到。什么叫收藏?基本的就是两个字“散”和“聚”,把它聚起来再把它散掉,再聚起来,如此反复。由于战争和内乱,我们人类就在折腾这两件事情。这2900本杂志合在一起是有价值的,假如通过这次拍卖,一组一组把它分散拍给天下收藏人,就失去了它集合在一起的价值,很可惜。所以局长很快批给我们经费,然后跟这个拍卖行谈。我们国家拍卖行有一条规定,国家文物部门对拍卖品有优先征集权。最后我们在拍卖前讲好了打七五折买断,不要一本一本地拍,所以东西我们全部收了下来,供筹建上海新闻出版博物馆用。

这批东西非常全,在没有电视机的时代,那2900本杂志记录了抗战14年期间,即从1931年“九一八”事件开始到1945年8月时段我们国家的很多情况,那时的杂志是时代的信息留存,所以这批文献很重要,包含不少珍贵的图片,其中也有日本人办的杂志。我们收下来以后,上海还有两个抗战纪念馆就后悔了,他们的建筑建得很好,但是里面没有这样的实物资料。收藏就是这样,大家都不买就都在观望,有人买了就人人都后悔。抗战纪念馆不买确实是后悔。

二、我说一下匡时拍卖公司10周年拍卖时看到的彭德怀文献。我去看了两次,在这几封信面前流了眼泪,我认为这些东西很珍贵,但是很多人看不上,就是有关彭德怀元帅的几件文献。

抗战期刊,左图:《血战画报》;中图:《淞沪御日血战大画史》;右图:《战时生活画报》

左图:彭德怀1973年7月11日写给侄女彭梅魁的纸条;中图:1979年1月4日胡耀邦亲笔信;右图:钱大钧日记手稿

我去看了两次,最后又去查问卖了多少钱。这四份文献共5页,当时估价2万—4万,是不是很便宜?我们现在买一块玉器几十万、上百万。而这批信札成交价连佣金才49000元人民币,五页纸相当于一纸万元,我们要知道它的价值,我跟大家做一个分享。第一件材料是彭德怀1969年4月6日写的交代材料,因为有人审问他彭梅魁是何许人?彭德怀没有子女,蒙冤后他的太太也和他离婚了,所以他孤独一人,他只有一个侄女彭梅魁与他来往,彭梅魁和他的感情也特别好。特别是1959年以后,就是她带着自己的先生和小孩经常去看看彭老总,给他一点安慰。“文革”中就叫彭德怀写材料,交代这个侄女与他的关系,这是一件材料。

彭德怀写道:“过去没有信件往来,1955年彭梅魁到工厂当医生,别人不知道她是我的侄女,1959年庐山会议我犯错误的时候,她把这个事情报告了工厂党委,说她是我的侄女,想去看看我,当时厂党委就同意她常来我处看看。上述这些话,是我离开中南海搬到北楼门不久时,她来我处说的。”彭德怀还对侄女说:“我犯了错误,以后你不要再来了”,他怕连累这个侄女。

材料里还有这样一段话,“彭梅魁说,犯了错误就改正呗。她还说在医务大学学习,家里的小孩闹翻天,很难认真学习好,《矛盾论》和《实践论》看不懂,要我辅导她(注:《矛盾论》和《实践论》是毛泽东主席的两篇哲学著作)。所以她星期天经常到我这里来学毛主席著作,她的丈夫叫张春一,在人民解放军某军医学院毕业,也当医生。他们两个经常一起来,多半是年节带着小孩来。她丈夫对工作、学习比较认真,他丈夫不是党员。此外,没有其他人来看过我,我写给中央领导的那封长信她没有看过(指1959年在庐山会议上写给毛泽东的信),她也不知道有此信”。

我之所以把这份《交代材料》全部念一遍,是因为我们那个年代过来的人能体会到里面很复杂的一种关系和心情。就是彭德怀很希望侄女来看他,但是他又要撇清关系,说这个侄女不知道他写给毛主席的万言书,就是被定为反党的万言书,他说:“彭梅魁不知道,她来看我只不过是看看我。”还有她要学习毛主席著作,叫他伯伯来辅导。所以从这份材料可以看出,我们收藏文物为了什么,为了保存人类文明的物证,这份材料能够证明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这份材料后面继续写道:“1966年12月,我被红卫兵抓来关押,到1967年2月下旬,我衣服也没有换,身上生疮已化脓。有人问我北京有没有亲戚,我说我只有侄女彭梅魁在成都工作,没有私人关系。所以他叫彭梅魁送来了日用品和购买了《列宁选集》,所有送来的东西都附了清单,我也给了收条,有一次还写上解放军风格很高,要她向解放军好好学习。这些都是看押我的部队负责转给我和送出去的。此外和彭梅魁就没有别的往来。”这里他写的是跟侄女的关系。

第二件文献是彭梅魁写于1973年的一封信,隔了4年,彭梅魁这封信很有意思,是写给周恩来总理的,所以这封信又把周恩来牵出来了。信文如下:“你好,我是彭德怀的侄女,我叫彭梅魁,在北京东方红汽车制造厂工作,对于彭德怀这样的人,我坚决地同他划清界限,努力地学习毛主席著作,不断地提高路线斗争觉悟,决心跟共产党、毛主席干一辈子革命。”

1936年10月26日,蒋介石、张学良、钱大钧(后排右)游华山苍龙岭“韩愈投书处”,图片藏于台湾“国史馆”

这个侄女其实对彭德怀非常好,很关心他的情况,但是她却说“我现在要跟他划清界线,我要跟毛主席、共产党走,不跟彭德怀走”。但是后面她说:“1967年卫戍区通知我,彭德怀没有衬衣等物,要我帮助给他准备生活用品送到卫戍区,也有本人的回条。近几年送东西就没有回条了,我给您写封信,向您请示能否告诉我,他还活着吗?能否探视?请您通知我。”

这是写给周恩来总理的,写于1973年的1月28日,可以看出,这期间彭德怀仍是被关押着的。

然后彭德怀在同年7月11日写了一张字条出来,他说:“梅魁:我被捕后承你关照,从1967年起承购日用品和书籍,所费多少?你用了多少钱在我身上我无法记清楚了,最近由我拘押处负责人给了八百块钱,作为偿还你的费用。以后不再麻烦你了,你也不要再挂念!以免妨碍你的工作。现有一身蓝布冬棉服,志愿军皮冬服,均已破旧。另有两卷蓝斜纹布,你拿去,除作为你1968年替我做的制服外,再加做一条棉裤。彭德怀1973年7月11日。”

彭德怀回了这封信,说你不要再来看我了,我给你800块钱,我的东西也送给你,其实就跟她告别了。彭德怀后来被迫害致死了。

我又看到这五页纸中有1979年1月4日下午胡耀邦亲笔写的一封信,这里面又牵出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胡耀邦,这封信上又把黄克诚将军牵了出来,黄克诚是大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的功臣。胡耀邦的信中说:“克诚同志并梅魁同志,今天上午克诚同志交给了你要他转交给我的彭德怀同志的一批手稿。计五个32开笔记本,一个22开笔记本,一封给中央的信的手稿,一份注有眉批的《庐山会议文件》,我当作为珍贵的历史文物转给中央。这封信是我给你的收条,胡耀邦1979年1月4日。”1978年我们国家开了重要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也就是在三中全会以后,彭梅魁通过黄克诚向胡耀邦递了这批手稿,我认为其中之意是要求平反彭德怀的冤案,我们也知道后来在胡耀邦等领导的关心下,彭德怀这个冤案也被平反了。

这四份文献五页纸我觉得很重要,证明了那个特殊年代,高层的斗争和人们的相互关系。这些文献才卖了4万多块钱,太便宜了,我觉得买主是有眼光的。

三、我再讲最后一个案例,也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2014年第四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上,我有幸认识了国民党钱大钧将军的第九个公子叫钱世泽,他现在住在洛杉矶,年纪大了,身体也不是太好。他跟我讲他父亲钱大钧将军一生记了42本日记,写了47年的事情,就是从1927年到1974年。我后来又看到这批日记的部分影印本,非常惊奇。在战争中,还有人完整地把这些事情的过程记下来,保存下来,我觉得日记的史料价值非常高。

钱大钧非常勤奋、认真。这套《千钧重负》四册书2015年7月4日在台北举行了发行仪式,这是他日记的摘要,只出版了日记的十分之一。他字也写得非常好、非常清晰。其中很重要的是他亲身经历了西安事变,指挥蒋的卫队与张学良的兵对射,自己被打中胸部。另外他经历了东征和北伐很多最重要的事情。他儿子最近到上海来就讲了一个细节,北伐战争时很重要的一个战役是棉湖战役,钱大钧当时是教导第二团团长,第一团团长是何应钦,陈诚是一团的连长,第二团属下有营长顾祝同,他的第二团在棉湖战役起了很大的作用。

像这么重要的历史文献以后谁来保管?钱大钧子女都80多岁了,钱世泽碰到的问题是没有能力继续把父亲的日记保管下来,然后系统地出版。我估计全部出齐要出40卷,可供社会研究。日记有三个地方可以去,第一现在东西在美国,可以给美国,美国的大学盯着他要;第二个可以回台湾;第三个是我希望它能够回祖国大陆。2015年5月我在洛杉矶与钱世泽先生面谈了日记回大陆的事。同年7月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台北举办了《千钧重负——钱大钧将军日记摘要》发行仪式,我们又讨论了此事。回大陆是钱先生以前不敢考虑的,国民党和共产党曾是仇人,但如今人已故去,东西能够回大陆也有吸引力。钱大钧是江苏昆山人,所以我今天讲的日记回归大陆的事情正在进行中,你们可以关注钱氏42本日记后续的走向。(注:在整理我的这份演讲录音时,即2017年4月21日,在江苏凤凰出版集团举行了“钱大钧日记捐赠仪式”,日记终于回归钱将军的故乡,凤凰集团承诺永久收藏和系统出版。)

下面我想引出今天演讲的主旨,我们人类为什么要收藏。第一,我认为收藏品和收藏行为有四个特性,一是文明的物证,二是学习的教材,三是休闲的文玩,四是理财的工具。这四件事情都合理合法,文玩也没错,你把文物艺术品当教材来学习更没有错,但是收藏品最重要的是保护人类文明的物证,让子孙后代以史为鉴,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促进研究和文化传承。因此收藏行为的第一要义是要有人文情怀,要有责任感。这不是钱的问题,我们保存它是为了保存文明的物证,我们在很多地方要用到这个物证。因为它的证明力在某种情况下要超过文字,有很强的实证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把它和文字一样传承下来。

第二,要重视文献的收藏、研究、展览和出版。现在文献的价格在艺术品市场是很低的,因为我们国家人多,文献也多,但是文献其实花钱不多,却意义非凡,其价值超过很多重复的文物和艺术品,因为文献大多仅此一件。刚才我们讲的记了47年的钱大钧日记就这么一套。我们讲抗战时期的杂志你也可以去找,但是你找到2900本聚在一起的有没有?几乎不可能。你能不能再去找出彭德怀、彭梅魁的这5页文献,仅此一件。所以文献更为稀缺,应该得到重视。

第三,收藏者的收藏行为要有个性。收藏行为不要跟风,跟风大家就撞在一起了。刘益谦先生很了不起,他花了100多亿收文物和艺术品,我们很多人是没有能力筹到100亿的,甚至于1个亿也没有。但是我们假如有一千万、几百万去收文献,我们可以收很好的文献,文献可以出版,可以提供深入研究,它的价值比你收10件、20件官窑重要得多。所以收藏一定要有个性,不要跟风,要有方向感,不要跟着金钱走。

2008年我参与创建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的时候,有幸去拜访王世襄先生,他对我说:“我的收藏叫‘人舍我取,微不足道’,就是人家丢掉的我去收。”他还亲口跟我说:“我知道书画最好,我没钱收,我也知道官窑很好,但也收不起,我是人舍我取,收一些小东西。”他收的那些文物当时花钱很少,也没有人注意和争抢,包括收购价格那时候也很便宜。但是他的收藏态度给我们很多启发,就是收藏也是条条大道通罗马,不要挤在名贵官窑、书画这一条道上。

第四,要改变厚古薄今的收藏观。我今天讲的案例都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就是要重视20世纪文物和艺术品的收藏。为什么这样讲?我觉得20世纪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这一百年最重要,因为20世纪中华民族经历了太多苦难,但又在后期改革开放、重新崛起。20世纪是一个苦难和幸福交织的时代,有很多的事情需要靠文物留存下来加以证明加以研究。比如“文革”,我们都是经历过的人。美国人很早便开始收藏中国20世纪的文物,包括“文革”时红卫兵、造反派的小报、传单,反而我们自己不重视。所以我们要重视20世纪文物、文献的收藏,改变厚古薄今的收藏观。拓宽了我们的收藏观,我们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作者为上海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本文根据作者在2016年末收藏家大会上的演讲录音整理并经本人同意,2017年4月27日整理完成)

特约编辑/殷之俊 责任编辑/周峥嵘

猜你喜欢

侄女胡耀邦彭德怀
彭德怀:一把扯下自己的画像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闻侄女考取清华大学
彭德怀不愿照相
意大利人交际理念
我给胡耀邦当秘书
七旬老太遇电话诈骗 被“亲侄女”3天骗走18万
熊复的才干与学识——兼及他与胡耀邦的一段交往
胡耀邦夜宿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