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应用

2017-07-23张伟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13期
关键词: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

张伟

摘要: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背景下,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实际现状看,仍倾向于以收付实现制为主,且不仅与成本管理要求相背离,更无从谈及将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会计信息反映出来。这就要求实际改革中,将权责发生制引入。本次研究将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权责发生制应用的意义、收付实现制问题以及事业单位会计中权责发生制的具体运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2

前言

作为可反映事业单位经营状况的关键信息内容,会计信息质量是当前事业单位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难题。尽管近年来事业单位在会计信息质量上给予高度关注,但受现有的收付实现制影响,在会计核算方面仍存在较多弊病,而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以权责发生制取代收付实现制。因此,本文对事业单位会计中权责发生制的应用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权责发生制应用意义

(一)资产管理效率提高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在收付实现制应用下,并不考虑收入实现、资源耗费以及负债形成相关问题,在计量确认上强调以实际收到与支出的现金为主,其直接导致会计期间产品、服务成本以及部分责任无法被准确反映,对于耗费的资源、已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现金流量并未进行合理配比。这便反映出收付实现制下,会计核算并不能做出合理的经济分析。具体进行经济分析中,一般可从横向与纵向两个角度做会计信息比较,其中横向方面,对于购置资产成本,若未进行资本化,而直接进行列支,这样在比较不同预算单位、比较不同会计期间绩效将很难实现。假若纵向比较上,本期集中发生时期,需考虑到具体的收入、支出情况,而前后会计期间这些信息将无法对比。对此,要求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引入权责发生制[1]。

(二)符合税收监管要求

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中,强调将收付实现制作为基础,在面对国家税收监管要求时,由于核算体系无法对未缴纳税收原因进行反映,便脱离税收监管要求。对此情况,将权责发生制引入,其要求在会计核算体系中,未征应征税金需纳入核算范围中。特别在未征应征税金核销、征缴以及减免等方面,都要求做好记录。这样不仅可防止越权减免国家税收情况的出现,而且可协调政府预算会计、企业会计。由此可见,权责发生制应用下能够满足税收监管要求。

(三)债务风险问题防范

会计信息应用下,不仅需用于年度内当期债务本金数、当期还付本息数的反映,且需将年度后相关的利息数以及债务总额体现出来,且保证实际负债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有所体现。然而现有的会计核算制度并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尤其在支出社会保险基金或负债情况下有隐形缺口存在,容易转嫁债务,危及财政经济的有效运转,引发财政风险。此时,将权责发生制引入,可将年度内、年度后的所有利息数、债务总额反映,依据会计财务报告便能达到财政风险防范的目标[2]。

二、事业单位收付实现制问题分析

事业单位近年来对会计信息质量给予高度关注,但实际进行会计信息管理中,因收付实现制的应用,仍存在较多问题,如会计信息真实性、可比性的缺失以及事业结余、成本核算等问题,极大程度上影响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且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决策活动。

(一)会计信息真实性与可比性缺失

会计信息失真是事业单位收付实现制应用下的突出问题之一。收付实现制应用中,对于收入與费用的确认,取实际收付作为依据,尽管一定程度上可将单位当前现金状况反映出来,但需注意的是,若在本期收入方面,直接将本期现金收入计入,且在本期耗费上直接计入本期所有现金支出,这样会导致成本费用不实,且收支上有不配比情况,对于预算执行、收支结余都无法被客观体现出来。另外,会计信息可比性缺失问题在收付实现制下表现也极为突出,其具体可细化为纵向与横向不可比两方面。对于纵向不可比,由于本期内发生的收入与支出项目直接计入本期收入与支出数中,将导致对比前后会计期间信息困难。而从横向不可比看,由于支出确认标准完全以资金实际支出为依据,忽视对资本损耗的考虑,且支出项目未做分期计入,造成会计信息横向比较困难。因此,无论从会计信息真实性、可比性方面,收付实现制都存在一定问题[3]。

(二)会计信息事业结余问题

关于事业结余,其主要用于反映事业单位执行预算情况,若以收付实现制为依据,可将事业结余概念界定在年度内实际收入、支出间差额。在收付实现制下,事业结余所表现出的问题主要包括:第一,虚假平衡现象的存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为使年度收支达到平衡,很可能出现修改收款、付款时间情况,在支出额度、收入数上自行调整,这种人为控制收支平衡行为,直接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有许多如应付未付、应收未收等情况存在,出现虚假平衡现象。第二,结余富余情况明显。由于在会计预算上有较多人为调整情况,使事业结余有明显的富余表现,一旦事业单位出现资金短缺情况,便无法进行项目资金的支付。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在年度决策中需结合会计信息,而账目不统一问题的存在,将使决策受到影响[4]。

(三)成本核算问题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收付实现制在绩效评价方面,仅以简单的成本核算内容为主,加之在核算经营性与非经营性业务中,强调前者以权责发生制核算,后者以收付实现制核算,而如何具体界定业务的经营性与非经营性,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并无具体的标准,其直接导致无法合理分摊费用,更无从谈及准确核算成本。另外,对于经营性业务,实际核算中可采用多种核算方式,这样便为人为调整报表提供可能,影响绩效评价。除此之外,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对信息使用者所带来的影响也较为明显。以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为例,事业单位更倾向于“资产+支出=净资产+负债+收入”方式,这与资产负债变的概念完全脱离。再如现金流量表,事业单位并未编制应用,使现金流量无法展示,这样信息使用者在决策中将无法以会计信息作为借鉴参考[5]。

三、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具体应用

针对当前事业单位会计中收付实现制存在的弊病,实际解决中便要求引入权责发生制,以其取代收付实现制,同时注意在具体的会计科目中将权责发生制引入,以此达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目标。

(一)权责发生制取代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应用下,将经济资源变动作为侧重点,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活动中,除考虑负债情况外,还需掌握其他现金流量、资源状况等,可说明权责发生制的应用可满足这一资金管理活动要求。同时,以权责发生制取代收付实现制,可消除信息偏差问题,有效回避现金数失误情况,其意味即使事业单位通过现金开支、负债账目调整,也会在权责发生制应用下将具体的收支情况反映出来。因此,权责发生制的应用,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提高可发挥重要作用[6]。

(二)会计科目中权责发生制的应用

对于会计预算方面支出核算处理,常用的方式主要包括:第一,以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平时支出,而在年末结算中需以权责发生制为依据,通过增设待清算支出、应付支出,可核算未支出或未付应付的款项。第二,以费用实际支出、发生时间为依据列报支出,通过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并确认其他缴收补助等,同时对于转移支付款项确认,有助于各级政府权责的明确。需注意的是,权责发生制应用下,并未涉及非经营性业务,所以应在借记费用支出类科目、贷记收入类科目中,引入权责发生制,记录所有债务、支出情况。这样在权责发生制应用下,更有助于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增强,使会计信息更清晰地展示事业单位资产、负债情况[7]。

四、结语

权责发生制的应用是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所在。实际引入权责发生制时,应正确认识其在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管理中的作用,如可提高资产管理效率、符合税收监管要求以及防范债务风险等,立足于當前事业单位收付实现制应用下的弊病,包括会计信息失真、可比性缺失以及事业结余、成本核算等问题,以权责发生制取代收付实现制,并在具体的会计科目中应用权责发生制。这样才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思远.论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运用[J].中国商论,2016(8):41-43.

[2]吴莹.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应用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4):146.

[3]谭磊.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应用分析[J].时代金融,2016(3):128-129.

[4]韩君.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应用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24):66-67.

[5]李志宏.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应用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104-105.

[6]钱文娟.谈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应用[N].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5):73-75.

[7]孟凡燕.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应用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4):31-32.

猜你喜欢

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
关于预算会计中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探讨
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问题浅探
“营改增”后运费的会计核算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