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学生创造智慧的火花
2017-07-21高颖
高颖
摘要: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古诗教学对发展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语文学习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古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是一次自主性体验的过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一、引导质疑——挖掘主动探究的源泉。二、引导品悟——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三、引导拓展——结出自主探究的硕果。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古诗教学;自主探究
古代诗歌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怏怏大国的诗风词韵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诗歌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字字珠玑,常常是一字惊人,一字道破天机。锤炼的语句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叙述。
古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小学生接触了解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好教材。它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在历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在每册课本中一般都有四篇或八篇左右。而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新课标》中,除课本有一定的古诗内容外,还另行推荐了80首,要求学生学习背诵。这些都说明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古诗的要求愈来愈高,古诗教学愈来愈受到重视。
小学高年级古诗教学要教会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探究,点燃学生创造智慧的火花——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针对诗歌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诗歌教学:
一、引导质疑——挖掘主动探究的源泉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知道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态,然后再去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就容易多了。如《江雪》一诗,诗人柳宗元通过自己的所见,展示了一位老翁在寂静、凄凉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诗人为什么写一个老翁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地方垂钓呢?其中的感情,学生很难一下子领悟出来。这时就应该让学生去搜集、查询作者的有关资料,让学生搞清楚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当时,柳宗元是朝廷中主张改革的重要官员,由于革新失败,他被贬为邵州刺史,未到任又被贬为永州司马,这首诗正是他被贬为永州司马时的作品。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刺激和压抑,于是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巧妙地表达自己被贬后的那种失意寂寞的情怀和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江雪》这首诗正是诗人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这样,学生了解了诗的写作背景,再去理解古诗,就会水到渠成。另外,在这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介绍背景只是古诗教学的前奏,因此,教师教学时一定要抓住重点,言简意赅,不能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讲得太多或面面俱到。
二、引导品悟——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其次,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品文悟情”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如果教师找准古诗中的“想象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则可以化难为易。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描述画面,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走进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中,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诵读古詩,一定会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其次,古人讲究“炼字”、“推敲”等,在古诗教学中如果能够抓住一些重点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反复品味、琢磨,一定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欣赏古诗的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欣赏古诗、品味语言的一个重要方法——比较。最后,教师立足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抓住最能反映诗人情感的字去品味,从字的意思,到这个字在诗中的具体体现,最后到情感的体味,层层深入,步步扎实。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感受到了品悟语言的方法,又深入地游走于诗人的心灵,情感自然而然得到了提升。
三、引导拓展——结出自主探究的硕果
学习了于谦的《石灰吟》,课后要求学生以第一人称,童话的形式把《石灰吟》进行再创作。《石灰吟》是于谦一生清廉的写照,这样一首托物言志的古诗如何进行再创造呢?我们走进学生和他们聊起石灰,学生说:“石灰是白色的粉末,刷墙用的。”“石灰可以在春天刷树干,防虫子。”石灰的用处学生可以说出,但是石灰的制作的过程学生并不清楚。怎样根据这样的一首诗进行童话故事的改编,教师要动一番心思,才能使学生感悟出于谦借石灰的特点来表达自己志向。我们找来石灰制作过程的图片和录像让学生看。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后又引领学生从诗题入手自主探究:“吟”是说唱的意思,石灰是物体不会说唱,于谦要借用石灰的什么特点来表达自己的哪些情感呢?学生们带着问题学习《石灰吟》认识到:石灰的清白留在人间经过了“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考验,于谦的清廉品德也是在无数的磨难中成就的。原来如此,把《石灰吟》改编成童话就是以石头为主人公,把石头变成石灰,清白留人间历经的磨难过程写具体。就是抓住诗中“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这三个词语写清故事的过程。特别是要把石头当作人来想象。如:“千锤万凿”是工人开凿石灰石的描写,可以想象工人的动作、神态、语言。比如:一边挥锤一边喊号,“一二凿呀,加把劲呀!”锤子打在石头上石头是怎样忍受凿打痛苦的心理活动等等。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明确了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想象。很快就创作出《小石头历险记》《勇敢的石灰》《永把清白留人间的》等一篇篇精美的习作。
古诗的教学就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放开自己,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切体会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同时,新课标也强调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整合,这种古诗教学模式启发学生自求自得,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语文古诗教学中,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总之,小学高年级古诗教学只要教师敢于实践创新,就会有绚丽的教学之花绽放。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文集》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2年版
[2]章娣《谈小学语文中的诗歌教学》 《宁夏教育》 第7-8期 p37-38
[3]怡祥《小学古诗教学一得》 《教育评论》 2001年,第5期 p81
[4]李永红《古诗教学寻径》 《安徽教育》 1996年 Z1 p50-51
[5]涂培源 《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展开想象》 《教育评论》 2001年 第2期 p68-69
[6]戴启铃《入境明理悟神--借助“想象”教学古诗》《江西教育》1997年第11期p.32-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