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人文素质教育入高职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2017-07-21卫欣玲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专业教育通识教育

卫欣玲

【摘 要】在新时期、新阶段与新形势背景下,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融入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复兴中华民族的必然要求。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承担着学生思想道德培养、人文素养提升以及民族精神培育的重任。本文以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开展的必要性为切入点,分析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偏颇,以此提出融人文素质教育入高职教育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 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引 言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该品质所达到的一种发展程度,它是人成为“人”的一种基础性内在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其他素质形成及其综合素质提升。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客观要求,还是对教育本质进行深化认识的必然结果。目前,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师资力量以及学校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需不懈努力,为之进行积极的探索。

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推动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发展所需

在高职教育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是对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以及人才培育模式的改革。实践表明,世界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的竞争是综合素质强的人才竞争。而在高职院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文化、重眼前轻长远的现象,他们大多追求实惠与功利,缺少品格修养与道德情操,人文素质较低,这必然会对其全面发展产生制约。在此背景下,高职教育在加强职业岗位能力培训的同时,还要加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2.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所需

应试教育的存在使高职院校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高科技与低素质之间制造了矛盾。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弘扬人文精神,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社会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中的学生正在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助其树立理性的人生理想,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能更好地辨别是非、抵御诱惑、增强心理承受力,使其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行得也更稳。

3.适应国际人才竞争所需

归根结底,经济竞争乃科技竞争,科技竞争乃人才竞争,而人才竞争又乃国民素质竞争。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早已引起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视,在美国,许多大学基于国家教育特色设置了一门核心课程,对人文社会科学与综合知识等内容进行重点讲授。现阶段,我国已达成了“科教兴国”的共识,贯穿这一理念的是人才,高职院校若想培养出能够胜任社会责任,承担复兴中华历史重任的高级人才,就必须赋予其良好的人文素质、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偏颇

1.人文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辨识不清

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将人文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画等号。通识教育的主要侧重点为知识,是一种使学生熟悉主要知识领域事实的思想教育类型,不具有专业性、职业性以及功利性等特征,其知识与能力教育工作的开展并非直接为职业作准备。而人文素质教育属于一种对价值进行追求的教学观,其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均有涉及。高职院校看重对学生职业技能、技艺与技巧的培训,目的在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以个体职业生存与发展为重点进行全面发展教育是其教育工作开展的价值取向。然而,在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下,部分高职院校将自身教育定位为就业型、技能型或动手能力型教育,对学生的可持续与全面发展、个性与精神需求有所忽视,逐渐增强了高职教育的功利性,职业岗位规范提出何种要求,学校就进行何种教学,在这一情形下,学生逐渐成为社会生产部门或流水线上的一个简单“部件”。

2.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脱钩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将人文素质教育与相关专业技术教育看作是两条平行线,認为两者是相互独立、自成体系的。在表面上,此种观点对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进行强调,提高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地位,但是在更深层面上,其弊端却不断地显现出来。在独立出来之后,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发生了转移,由原本的为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提供服务转变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体系,降低了其价值的发挥。例如,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一些公共选修课,涵盖了艺术、文化、伦理等多门学科,但因其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并无太大联系,很多学生不会对其有浓厚的兴趣,之所以会选修几门课程,也是出于积累学分的目的。部分人在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时认为这是高职院校学生整体人文素质低下所致,这种观点显然是不对的。实际上,高职院校学生之所以对公选课没有较大的兴趣,关键影响因素在于专业性质,学生多以理、工、经、管专业为主,他们将绝大多数的学习时间用在专业课程及基础课程上,课下还要为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作准备。这样,公共选修课程就自然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

3.人文素质教育与实训环节相分离

在高职教育的实习与实训环节,学生通常会将重点放在对专业技能的掌握之上,他们往往更期待了解流水线上进行了何种工序的设置,如何能对自己的规范性操作训练提出较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实习实训会演变为一种机械性行为,其主体精神感受及个性发展势必会遭到忽视,人文素质教育踪影在根本上亦无处可寻。现代社会的动态发展决定一个人不可能终身不变地从事一种职业,在这一背景下,学生单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以及创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忽视严重降低了其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无法为后期的工作变更作准备。

融人文素质教育入高职教育的具体对策

1.把握人文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

科学技术与文化的不断发展使知识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社会职业岗位也步入一种动态发展之中,虽然高职院校所设置的专业职业定向性与针对性均较强,但是要为所有职业岗位量身设置专业是无法实现的。由此,高职院校需同时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及其今后的职业发展空间予以重点考虑。所有既定的知识都具有不完备性,内在的人文素养可以提供人生动力与创新源泉。高职教育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高等教育的属性,其所培养的人才应在道德品质的基础上,依托人文素质不断提高从业能力与环境适应能力两种核心能力。高职教育需“以人为本”,肯定并塑造学生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对学生的人类自我关怀,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的人文素养进行重点培养。endprint

2.在学科渗透中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

高职院校的应用型专业课程亦能对丰富的人文科学精神予以体现。教师在进行专业课的讲授时,应自觉地在专业教育过程中贯彻对学生人文科学精神的培养,将专业课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与提高潜移默化地发挥出来。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适当地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达到既完善学生专业知识储备,又提高其文化素养的目的。在职业教育中,竭尽全力将教育转化为直接的市场成果时,还要充分意识到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人文性”与“职业性”之间关系的处理尤为重要,对教育来说,“人文性”与“职业性”是其构成的两种相对基本属性。在实践过程中,“人文性”与“职业性”之间的关系应得到统一与协调。

3.在实习实训过程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在进行实习与实训教学时,应有意识地强调人文素质与职业素质协调发展。例如,在实训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合作与分工,培养其团结合作精神。通过设计一些训练项目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与迎接挑战的过程中提高其技术钻研的精神,培养其勇于创新、一丝不苟、不畏艰难的勇气与毅力。在训练过程中开展安全与质量讲座,使学生具备安全与质量意识;在实训环节要求学生像企业员工一样“打卡考勤”,并且在课前课后接受训话,在整个实训现场推行7S管理方式,使学生提前感受到现代企业管理规范的严格性。

结 语

人文素质教育并非一门课程,它是一项全面而又系统的工程,在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教育工作时,万不可急功近利,应有效避免浅薄观念与浮躁情绪,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终身教育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参考文献:

[1]梅醒斌:《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偏颇与对策》,《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26期,第36-39页。

[2]詹先明、徐德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特点及有效实施》,《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66-70页。

[3]谭属春、黄炳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年第8期,第352-354页。

[4]黄欣加:《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第52-55页。

作者单位:陜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教育专业教育通识教育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改革思考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视角下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
凸显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在高校语文教学中的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