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慕课翻转课堂”的高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2017-07-21孙雪徐杨孙萍

文教资料 2017年13期
关键词:工程施工知识点教学模式

孙雪+徐杨+孙萍

(金陵科技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摘 要: “慕课”作为新兴的在线网络课程平台,为教学过程设计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针对地下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将“慕课-翻转课堂”与地下工程施工课堂教学相对接,以课程一个知识点为例构建“翻转课堂”的三阶段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教与学的时空限制、思维限制,使学生学习不但有广度而且有深度,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大教与学、学与学的互动力度,为地下工程施工课堂教学开辟新的思路和理念。

关键词: 慕课 翻转课堂 地下工程施工

1.引言

“慕课”是MOOC的谐音,其中“M”代表Massive(大规模),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C”则代表Course(课程),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1]。MOOC这一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在全球教育界掀起一场教育风暴,对传统高等教育模式带来非常大的冲击,对于高校课程教学建设提出新的研究课题[2-6]。地下工程施工课程作为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主干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慕课”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2.“慕课”的优势

慕课不是单纯的教师讲课,而是通过网络技术,将课堂授课、师生互动、教学过程及学习过程、考核、发证等环节完整地在线实现,使得学习者不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地点通过教师课堂授课、布置作业,然后课下练习等传统教学模式完成学习,而是学习者随时随地可通过在线网络课程完成学习、讨论、作业、考核、评价等环节,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依赖。真实的课堂或实习实训场所是师生交流与实践操作的平台,进而形成一种所谓的“翻转式”教学模式[7]。这种教学模式有以下三种优势:

2.1教学资源丰富。

慕课为大众提供了一个资源共享平台,不同于传统远程教育平台的是,慕课为资源提供了一个过滤机制,对于优秀的教学资源采用激励机制,从而确保课程平台上资源的质量。

2.2教学方式新颖。

慕课具有开放性、随时性、互动性、自主性等特点[8]。开放性和随时性表现在课程资源是公开的、开放的,学习者随时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通信设备即可登錄学习,不受课堂授课地点、时间、内容的限制;互动性和自主性表现在学习者主动通过慕课平台实时进行讨论交流,可以对所学内容进行交流互动,也可以针对教师布置的作业进行交流互动。慕课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为推进现代教育信息化做出了重大变革。

2.3教学效果突出。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慕课的教学效果有所增强。在高校里,每一小节课固定时间是45分钟左右,而人的注意力一般只有十几分钟,慕课废除了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很多慕课被制作成微课只有10分钟左右,知识点也被细化,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另外,慕课中采用大量的图片、视频、多媒体动画等,提升了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增强了教学效果。

3.地下工程施工课程教学的问题现状

地下工程施工是金陵科技学院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必修课,其以“明挖法”和“暗挖法”两项地下工程基本作业为主线。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掌握目前地下工程施工中成熟的技术、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和岗位任职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9-10]。传统的地下工程施工教学方式主要是整个班级一起上课,教师利用课件和板书讲授理论课程,学生辅以工地现场参观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但这种方式在实际教学中面临诸多问题。

3.1课时有限,实训效果不佳。

笔者所在院系地下工程施工课程在大四上学期开设,一学期48学时(含课内实践8学时),一周4课时。学生学习这门课需要掌握地下工程现场施工主要采取的四种技术手段:明挖法、盾构法、掘进机法和矿山法,以及一些相关的简单支护结构设计方法,其主要面对的是不同工程对象施工方法的选取问题。由于学习模块较多而课时有限,边讲边练的方式使得课堂内完成教学任务时间非常紧张,某些实训任务都是作为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这样使得教师无法监督学生是否独立完成实训,学生出现疑问也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很难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近些年,笔者尝试各种改进方法,但成效不足。

3.2知识点更新快,教学内容更新跟不上技术发展速度。

21世纪是地下空间的世纪,随着地下空间开发如火如荼地开展,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的新技术与新工艺不断涌现,而大学教材很难及时介绍这一方面的成果,使得教材的更新速度低于技术、工艺的更新速度。因此,在教学上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在讲授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一些最新的施工技术和做法,以跟上地下工程领域新技术、新工艺发展的步伐[11]。这些内容若只从概念上介绍,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因此需要教师结合工程实践加以说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运用能力,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3教学上难以平衡学员的差异化。

地下工程施工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选修课多,学科交叉性强,再加上学生学习习惯和理解分析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对先修课程的掌握程度千差万别,而传统授课方式不可能兼顾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得学习效果在课程教学中出现很大的差异。基础差的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大打折扣,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针对学生的差异化教学一直是教育工作者面对的难题,如何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值得我们思考。

3.4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多数时候依然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占主导地位,忽略学生需求和感受,课程的讲授按部就班,缺乏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的习惯,容易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教师长期与工地脱离,工程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知识的“教”与“用”发生脱离。同时,在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消化、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讨论互动学习较少,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12]。时间久了,学生依赖性越来越强,自主学习举步维艰,课堂完全成为教师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变得被动,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学效果令人担忧。

4.基于“慕课—翻转课堂”的地下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

针对传统地下工程施工课程教学的现状,借助“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地下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开辟新的思路和理念。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可译为“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翻转课堂为我们展示逆序创新的具体思路与做法:从不同的思维方向思考教学系统,通过教学流程的转变突破教与学的时空限制、思维限制,改变教师角色,使得学习由浅表学习走向深度学习,这为我们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带来新的启示。同时,透过翻转课堂可看出该信息化教学实践的智慧亮点[13]。

笔者以地下工程施工课程为例,就其中深基坑支护部分的知识点,从三个方面阐述“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何融入课堂教学,其教学模式设计如下表所示。

4.1教学方式。

從上表可以看出,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从“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教师备课更关注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学生存在哪些难题。课前通过预习、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准备。课中更多地采用自由讨论、小组合作、设计焦点话题、兴趣话题提问等方式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发现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整个授课环节中,都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催化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2教学内容。

从上表可以看出,教师将大部分理论知识点放在课前由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自行学习,而将知识点的深入和展开放在课堂教学当中,课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课余时间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

4.3教学组织。

从表1可以看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听”、“问”和“论”贯穿整个课堂,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以致最终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对问题深一步分析,所达到的高度是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复制的。

5.结语

“慕课”作为一种新兴的在线课程模式和共享平台,为教学过程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这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在地下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设计中融入“慕课-翻转课堂”的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充当课堂教学的催化剂。近两年的教学成果表明,相比于传统课堂教学,“慕课-翻转课堂”模式教学更具包容性、活跃性和实际性,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控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后期再通过对课程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最终实现为企业和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晓东.“慕课”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与对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89-92.

[2]Class Central. MOOCs providers[EB/OL].https://www.class-central.com/providers.2015-02-02.

[3]陈肖庚,王顶明.MOOC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11):5-10.

[4]王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13-19.

[5]Cyclist L,Yogi C,Climber K,et al. Five Courses Receive College Credit Recommendations[EB/OL].http//blog.coursera.org/post/42486198362/fivecourses-receive-college-credit-recommendation,2013-02-07.

[6]张振虹,刘文,韩智.从OCW课堂到MOOC学堂:学习本源的回归[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20-26.

[7]胡艺龄,陈婧雅,顾小清,等.MOOCs在教育均衡中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4(7):40-45.

[8]王继群,张军.高校慕课的发展、优势及建设[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82-83.

[9]濮仕坤,杨庆恒,李二兵,王在晖,段建立.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四维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6(5):105-108.

[10]张强,蔚立元.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6(8):52-54.

[11]冯兴,熊宝莲.浅谈建筑装饰施工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现代装饰,2012(2):71-75.

[12]何国平,杨云帆,陈嘉,王媛媛,王瑶.“慕课”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展望[J].护理教育,2014(9):1095-1099.

[13]祝智庭,管珏琪,邱慧娴.翻转课堂国内应用实践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5(6):66-72.

基金: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课题“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产教融合教学云平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6-R-48062)。

通讯作者:孙雪

猜你喜欢

工程施工知识点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关于G20 的知识点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