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卫生类高职院素质教育的阶梯培养
2017-07-21张红萍
张红萍
(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1800)
摘 要: 素质教育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卫生类高职院作为培养医学技能人才的摇篮,既担负着学生基本素质培养的任务又担负着培养学生医学职业精神、职业素养的重任。素质教育的阶梯培养将学生的素质教育划分为基本素质教育、职业精神教育和专业素养教育,旨在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的优秀医学生。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健康教育 阶梯培养
素質教育作为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已经达成共识。各高职院正在努力探索具有自己特色的素质教育内容和模式。高职院的素质教育既有一般高校素质教育的特点又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开展过程中,既要克服学生在校时间短、专业课程繁重的困难,又要考虑如何增强吸引力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热情。卫生类高职院是培养高素质卫生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职业素养关系着未来医疗卫生行业的整体素质水平。一名合格的医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技术还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精神及与专业相匹配的综合素质。在目前一些医患关系紧张、医护人员和病人情感交流淡化的情况下,提升“医务工作者的人文修养、伦理道德、职业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医学专业的学生,未来职业的服务对象要求他们必须具有强烈的人文情怀”[1]。因此,构建阶梯培养模式,即基本素质教育、职业精神教育、专业素养教育的三层次培养,在卫生类高职院的素质教育中尤为重要。
一、加强“四类教育”,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使学生成为合格大学生。
所谓“四类教育”,即思想道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励志成才教育。这四类教育可以说涵盖了一名合格大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一定是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阳光开朗的健康心态、积极向上的理想追求的学生。学校成立以学工处、团委、思政部为牵头部门,各二级学院共同参与的素质教育组织架构,通过理论课程+实践活动,全面开展学校的素质教育活动。
第一,立德树人,以德为先。学院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引领作用。统一思想认识,坚持把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并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和长期性工作抓紧抓好。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相融合,创造性地丰富卫生类高职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资源、渠道、载体,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上的交融,不仅拓展和深化卫生类高职院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建设,而且影响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人生观,从而获得良好的、深入且持久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课程教学方面,统筹三门思政课的内容和实践学时,综合设计实践教学形式,达到好的教育效果。在教育活动方面,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为主题的建康学子祭奠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烛光追思会、“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新生入学宣誓仪式、第二届“我心中的最美”主题评选活动等;各二级学院围绕学风建设,开展“学风建设我先行”、“校园文明我先行”、“创优良学风,从自身做起”等教育活动。
第二,开拓创新,积极进取。“有学者认为创新素质是职业素质教育之魂,创业素质是职业素质教育之势”[2],足见创新教育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在课程教学方面,将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教育》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SYB选修课程。在教育活动方面,学院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推荐优秀创业项目参加各级创新创业大赛;举办学院职业规划大赛,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全省职业规划大赛;组织学院学生参加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知识竞赛,普及就业创业知识;举办创业讲座、大学生实创新实训项目申报指导讲座等,助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第三,阳光普照,身心健康。课程教学方面,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基础与美容心理》、《心理基础与医学心理》、《医护心理学》等课程,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又有针对性强的各专业心理学课程。教育活动方面,学院学工处(大学生心理教育咨询中心)建立心理困难帮扶档案,做好心理帮扶工作;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学习动力团辅活动、人际关系团辅活动等,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以“3·20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周”和“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为契机,开展主题班会、广场宣传、“健康从心开始,生命因你绽放”手抄报比赛等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活动扩大教育与咨询功能的辐射范围;充分运用“心窗”微信平台,普及心理健康常识;支持学生建好“阳光舞社”学生社团,指导和帮助学生开展有益心身健康的文艺活动。
第四,心怀感恩,励志成才。在课程教学方面,主要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使命、社会责任感教育。在教育活动方面,按照“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励志树人活动,引导贫困学生树立奋发向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强化典型人物的助推作用,拍摄励志成才微电影“所有的天空都是你的”;举办“学榜样争荣誉、树新风创佳绩”学生评优表彰大会,优秀学生宣讲会,表扬先进树立标杆;举办“励志成长典型事迹报告会”,形成朋辈引航、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
二、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职业精神,使学生成为优秀医学生。
高职院素质教育除了培养大学生基本素质以外,还应紧密联系职业特点,体现学生的职业特色,加强对学生职业精神的教育,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和鲜明行业特征的职业素质教育,从而培养其职业操守,塑造其职业修养,使之感受到相应的职业文化环境氛围,为今后良好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3]。卫生类高职院应针对学生的职业特点,注重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素质。因为“医学教育除了传授未来医学生所需要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这些未来医生的人格、价值观和对生命所持有的态度”[4]。对于医学生而言,敬畏生命的态度、勤奋严谨的学习态度、诚实守信的品格、仁爱的精神都尤为重要。因此,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体现学院“勤慎诚爱”的校训精神,开展以“天人合一”的生命教育为统领,以“医乃仁术”的仁爱精神培养为核心,以“精勤不倦、谦和谨慎、至诚至信”的职业素养为主线的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勤奋的专研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的医术、开拓创新的科研精神,不嫌贫爱富、不畏权势等从医基本职业素养。
学院秉承“勤慎诚爱”的校训精神,以主题教育活动、党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三大平台为载体,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勤学、慎行、诚信、仁爱的优秀医学生。以“生命观”教育、“大爱”教育、传统医德教育为主题,开展以“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增强医学生人文素养”、“塑造自身言行美,争做优秀医学生”为主题的政治活动;开展“扬建康雷锋精神,树药院榜样力量”、“感受南京文化气息,体验大学充实生活”、“党建带团建,校地携手,共建美丽乡村”等党团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医学职业精神教育相结合;通过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医患双方对医患纠纷的认知与应对调查”、“不同地区护士服务态度的比较”、“聆医院之音,践白衣使命”、从“大学生”到“职业人”的转换等,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
此外,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开展“暖冬行动”、“爱心义卖献爱心”等感恩系列活动,教会学生懂得感恩;开展“选择建康,就是选择责任”、“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生入学宣誓”等启动,明确医学生责任与担当;通过讲座“审美培养与海报制作”、“完美人生,从‘礼开始”等,教育学生谨言慎行;通过人文素质教育“第二课堂”户外拓展活动,鼓励学生勤于实践、身体力行,感受生命之美、文化之美;通过诚信考试黑板报评比活动、诚信主题绘画比赛等,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格;通过“学雷锋系列活动”、“红十字周系列活动”、“慈孝暖暖帮”公益助老志愿服务活动、“护航者”建康助老志愿服务项目等,培养学生大爱之情;通过中医书法大赛、青春形象素质大赛等提高学生传统文化修养。
三、结合人才需求特点,培养学生专业素养,使学生成为具有专业特征的优秀医学生。
在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各二级学院除完成学院人文素质教育规定动作以外,也可进行各自的自选动作。所谓自选动作,就是各二级学院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特别是学生未来从事职业的职业需求,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确定符合自己专业特色的人文素质教育方向。
护理类专业重在“外塑形象、内修气质”。护理专业学生的未来职业是护士,是“白衣天使”,除了“一针见血”的专业技能外,还需要美的形象和优雅的行为举止。护理专业通过组织举办“护理礼仪大赛”、“书画大赛”、“读书沙龙”等活动,開展特色精英班教育,从意志力训练、学习能力培养、综合综合素质提高三个层面培养具有“乐于牺牲、勇于坚守、勤于钻研、敢于创新”等精神的优秀护生。药学类专业将来的就业方向主要是药企,因此如何将在校的素质培养和企业的形象及文化相结合尤为重要。药学专业将素质教育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培养企业认可的药学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联合药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户外素质拓展活动、组织药企工作的优秀毕业生回母校宣讲活动、参加药企校园形象大使的评选等活动,紧密对接企业文化。医技类专业,如“康复治疗技术”、“针灸推拿”等,除了康复医院以外,市场需求量也很大。随着社会对“健康养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很多刮痧、拔罐、推拿等社会机构蓬勃而起。因此,在教育学生拥有精湛的技能之余学院还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组织康复治疗技术的“建康养生堂”项目、“慧生活”O2O康复工作室参加创业大赛并最终获奖。卫生管理类专业,将来工作岗位很多是医院的文职工作,因此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文字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学院积极开展“我心中的最美评选活动”、“纪念长征80周年学生手绘海报大赛”、“诚信主题绘画大赛”及演讲、写作、信息技术等竞赛活动,培养具有较强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各专业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培养出具有本专业特质的优秀医学生。
高职院的人文素质教育要保证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使高职学生在“职业性”和“人文性”教育中保持平衡,获得完整健全人格,使高职教育脱离仅仅为机器而生产人的教育巢穴”[5]。因此,搭建素质教育的阶梯培养模式,从基本素质的培养到医学素养的培养,再结合专业素质的需求,不仅体现了卫生类高职院的素质教育特色,还满足了全面培养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冯雯妍.浅谈传统医德思想与医学生素质教育的融合[J].传承,2016(12).
[2]钟芸.当前高职院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科教文汇,2013(11).
[3]佟晓露,袁江峰.生命伦理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1).
[4]胡文华,张金凤,徐永良.人文精神是医德教育之根本[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5).
[5]宋莉,郑添华.浅析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4(10).
基金项目:2015年江苏省卫生职业院校文化建设重点项目“传统医德思想对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实践”(编号(JCK201513);2015年度江苏省教育系统党建研究会一般项目“优秀传统医学文化融入医学院校党团活动的实践研究”(编号2015JYDJ-YB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