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与小学作文教学创新策略

2017-07-21沈彩霞

文教资料 2017年13期
关键词:创新策略作文教学新课程

沈彩霞

(临夏县教育局教研室,甘肃 临夏 731800)

摘 要: 本文针对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思小学作文教学效率低下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以新课标作文教学及评价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改革小学作文教学,为全面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课程 作文教学 创新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问卷调查情况,从学生角度看,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或热情,写作主动性不够,怕作文、厌作文的现象普遍。二是学生对作文与人生的关系认识较模糊。三是学生素材积累少,感受、体验肤浅,缺少独立思考。四是作文中缺乏自己的真实思想,缺乏个性,缺乏文采。五是表达能力方面的问题。六是作文评价方面的问题。七是作文基本功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教师角度看,作文教学存在少慢差费效率低下、缺乏真情实感、脱离实际、压抑自我、读写分离、缺乏个性、缺少创新,作文训练体系重技巧训练、轻语言积累和生活感悟,培养目标过于理想化,忽视人格培养、评价模式化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作文指导失当,写作教学无序;目标过高,要求失当,学生情绪受挫;封闭式教学,作文脱离学生实际生活;不作及时鼓励,学生丧失信心;批改缺少反馈交流,不能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很多学生却怕写作文。一提到作文,学生往往唉声叹气,视作文为畏途,不会写,不爱写,缺乏写作兴趣,甚至对作文厌烦和害怕。不少学生面对作文题,认为没有什么可写的,不愿讲真话,造成了作文的雷同与虚假等问题。同时,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四轻四重”的问题:一是重文轻人,二是重形式轻内容,三是重教轻学,四是重课内轻课外。

要改变作文教学的不良现状,就要从小学作文抓起,注重作文教学的创新,为他们今后作文的发展奠定基础。我们所提倡的创新作文,“主张回归趣味写作、个性写作,实现写作的自主表达、自由表达,使学生喜欢作文,乐于作文”①。首先要培养学生自主作文的意识和能力,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其次要培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阅读品质;第三要关注社会生活,写作是作者与社会、与他人、与心灵对话交流的方式,可以说复杂纷繁的社会生活是写作的丰富宝藏,大量鲜活的、生动的、感人的材料都来自生活,创新作文就要紧扣时代生活,写出真我,写出真情实感;第四要重视思维训练,特别是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第五要重视兴趣培养,让学生乐于写作,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写作的规律,制订具有创新特色的训练方案。

二、作文教学创新策略

1.以人为本,尊重个性,致力于构建学生人格精神意识。“语文教学要回归人文精神,教师必须具备人文精神,必须要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②。必须把对学生的做人教育放到写作教学的重要位置,以人为本,呼唤人的回归,讲究人文性,真正做到作文与做人的统一。具体讲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人品;学会辩证思维,学会理性思考;培养积极进取和顽强拼搏精神;培养人文情怀,提高审美能力;开阔胸襟视野,学会宽容合作;提高文化修养,培养文明习惯等。二是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作文教学重视强调注重自我体验、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价值取向,从认识自我开始,学会关注他人、环境和社会,注意引导考生养成健康的心态和个性,学会宽容,善待他人,尊重他人,唤起自信,写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三是重视“个性化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写个性化的作文。作文要感动人,首先要写出鲜明的个性,个性化离不开对社会生活的独立思考,能打动人的莫过于个性的思想。

2.重视兴趣培养,让学生乐于写作、勤于写作。“作文教学的现状表明:小学生害怕作文的现象严重,部分学生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无从下笔,对作文望而生畏,造成写作能力普遍较低,进而对习作更加不感兴趣,怕作文,形成恶性循环。如果在他们学习写作的开始就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那么以后的作文教学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③。张志公先生在《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一书中指出:“前人在作文训练中很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这种经验,显然是值得重视的。”

在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奇特。在他们的眼里,一切都是那样美好,在那个未知的世界里,他们想到的是色彩斑斓,文章便异彩纷呈,充满童真、童趣。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允许学生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表达见解,真正实现学生的自由表达,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充分享受表达的自由,增强学生学习作文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感到写作是一件愉快的事,从而爱上写作。

3.实现个性化学习,鼓励自主写作,重视合作与交流。“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写出感情真挚、有个性化的文章,以此培养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写作信心,加强积累、丰富写作素材,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个性化写作,坚持有效评改作文等方式来实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④。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要用多智能的理念改变传统的以分数单一评价学生的方式,变注重终结性评价为注重过程的动态性评价、发展性评价,重视学生不同方面的智能,提供丰富的有利于“合作取向”的学习空间,既注重学生自主写作,又创造作文学习情智发展的多维空间。可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开展调查研究,共同探讨,合作撰写报告、体会、笔记,互相修改、互动点评,作品展示交流等活动,展现个体的智能强项。通过交流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快速作文,快速批改,立体交流。最后让各组互相交流,评选出最佳合作团体。

4.重视思维训练,特别是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思维形式一般认为有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语文教学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两种思维能力,使之学会读文章,学会写文章”⑤。作文离不开想象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人类的进步,是知识的源泉。因此,教育如果不能培养孩子自己开拓生活的原动力,它就失去意义。”想象能力经过训练可以提高,想象能力提高了,就能在写作文时展开丰富的想象,使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从而打开思路,让思维发散开来,使作文富有想象力。培养想象力的方法很多,只要我們在学习生活中多积累、多思考、多练笔,文思便不会枯竭。

5.重视课外阅读,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作文是作者用语言文字表述对客观世界的看法和见解的形式,是信息的输出。这个过程很复杂,作者要形成对客观世界的看法和见解,并且把它写出来,就要有充分的储备。一般来说,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还需要深入的理解分析,吃透文字的精髓,领会文章的精义。创新作文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沙滩上建塔,必须依靠扎实的阅读作基础,因此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阅读品质至关重要。但是,在快餐文化充斥的情况下,大量追求视觉听觉乃至感觉的艺术作品进入学生的生活,挤掉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削弱了学生阅读意志。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到阅读的正路上,让他们潜心于世界名著的阅读体验,回到经典作品的世界,构筑属于中学生所特有的纯正浪漫、健康向上的生活空间。

6.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教学设计要灵活多样。《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達”。为实践这个精神,作文教学设计要坚持:(1)命题作文与自由作文相结合,提倡自由作文;(2)他人命题与学生自主命题相结合,提倡自主命题作文;(3)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相结合,提倡课外作文;(4)限定文体与不限文体相结合,提倡不限文体作文;(5)片段作文与整篇作文相结合,提倡整篇作文;(6)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相结合,提倡书面作文;(7)文章写作与文学创作相结合;(8)教师评改与学生自改相结合,提倡学生自改。

总之,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的写作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在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不同方面的智能,提供丰富的有利于“合作取向”的学习空间,既注重学生自主写作,又创造作文学习情智发展的多维空间。可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开展调查研究,共同探讨,合作撰写报告、体会、笔记,互相修改、互动点评,作品展示交流等活动,展现个体的智能强项,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激发写作兴趣,为全面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而努力。

注释:

①陈宝辉.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漫谈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写作教学[J].作文教学研究,2003(4):4-5.

②孙开虎.语文新课改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旬刊,2010(5):4-5.

③刘海棠.培养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文[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5(5):112-1.

④谢孝德.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探索[J].读与写:上,下旬,2014(21).

⑤张仕维.中学语文教学应当重视思维训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4(1):37.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2.

[3]丁莉等.小学语文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

[4]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5]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

[6]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7]丁朝蓬.新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猜你喜欢

创新策略作文教学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