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朗读
2017-07-21王微
王微
(漳州第一职业中专学校,福建 漳州 363000)
摘 要: 针对中职学生语文基本功不扎实这一现状,作者提出朗读对中职学生练好语文基本功发挥重要作用,并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这两种方法发现中职学生朗读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措施,期望对中职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有所帮助,以此促进中职学生语文素养提升。
关键词: 中职学生 朗读 中职语文
目前,中职学生入学分数普遍偏低、语文基础薄弱、学习被动,基于这一教学对象,教师应改变教学方法,让中职语文教学回到多读这一原点。谈起“读”,在很多影视剧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古人摇头晃脑地大声朗读。高声朗读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中职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也可效仿这一做法,这是行之有效的。
一、朗读的作用
汉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一连串的音节通过四声的变化造成语音的强弱、起伏、抑揚、疾徐等,从而形成丰富的情感,进而构成美的享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感受这种美,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得以实现。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声情并茂的朗读,或让人凝思静想、心驰神往,或使人黯然销魂、潸然泪下,对中职语文的学习帮助极大。
首先,朗读有助于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中职学生不仅语文基础薄弱,还有不良的学习习惯,课堂上容易发呆、走神。大声朗读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这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颇有感触。在分析话剧《雷雨》前,笔者让学生分角色朗读《雷雨》节选,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笔者观察了其他学生,他们的注意力都被激烈的矛盾冲突、扣人心弦的情节吸引,在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时,学生畅所欲言,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极高。精彩的朗读就是一种艺术表演和欣赏,给人以丰富的想象,调动人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协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朗读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主动性。
其次,朗读是领悟课文内容、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方法之一。叶圣陶先生曾说:“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1]古语亦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以上内容表达的都是朗读对中职学生学习语文具有促进作用。人在朗读的时候,从视觉扩大到听觉,这一过程增加了对大脑皮层的刺激,可以提高中职学生的语言、语义和语法感受能力,无形中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
最后,朗读能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入选中职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这些作品不仅用精美的文学语言组织而成,表达作者真挚深厚的情感,还抒发了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在反复朗读这些文章的过程中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还发现喜欢朗读、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语文素养相对较好。这些学生不仅在听、说、读、写上胜人一筹,待人接物上更得体、合宜。
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通过朗读这一媒介,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乐趣。与此同时,学生在反复朗读优秀作品时提高了语文能力,从而更自信。另外,优秀文化思想对中职学生的熏陶,使他们认清现实,为适应将来就业和创业的需要,努力练好语文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质。由此可见,朗读对中职学生练好语文基本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中职学生朗读情况问卷调查分析
为提高中职学生的朗读水平,真实了解中职学生的朗读情况,本文利用附录中的问卷对1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且对个别学生进行了访谈,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内容得出以下结论:
1.在这100名学生中,3%的学生非常喜欢朗读,37%的学生喜欢朗读。在访谈中,喜欢朗读的学生说出了想提高朗读水平的意愿,但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很少,他们感到失落;不喜欢朗读的学生占55%,5%的学生非常不喜欢朗读。学生不喜欢朗读的原因有很多,有朗读无用说,也有学生表示对学习不感兴趣,拿起书就发困,更不用说读,还有学生抱怨朗读方式单一、无新意,让人觉得枯燥、乏味。
2.对于朗读主动性这个问题,3%的学生经常主动朗读,50%的学生偶尔朗读,47%的学生不会主动朗读。在访谈中,学生指出,即使自己喜欢朗读,但由于缺少朗读氛围,自制力弱,因此不会经常主动朗读,有时候连老师布置的朗读作业都没有完成。
3.对于朗读展示这个问题,17%的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展示朗读,83%的学生不喜欢。喜欢展示朗读的学生较自信,他们希望有更多机会锻炼自己,让自己的朗读得到肯定和赞美。不喜欢展示朗读的学生,大多是因为胆怯、紧张、怕被人笑话。
4.对于朗读认识这个问题,84%的学生认为朗读对学习有帮助,认为没有帮助、毫无意义的学生只占了16%。学生肯定了朗读的作用。虽然如此,但他们还是不能克服自身惰性,不能主动地朗读、学习。
5.对于朗读考查这个问题,29%的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过的文章,71%的学生没把握。对没把握的学生进行访谈,他们表示,除了自身学习被动这个因素外,更多的是因为教师注重的是对课文的分析理解,对学生的朗读没有太多要求与关注。所以,教师讲完一篇文章,学生几乎就不会再看这篇文章了。
三、提高中职学生朗读水平的建议
针对中职学生朗读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希望对有效改善这一现状有帮助。
第一,教师态度的转变。教师要对朗读引起重视,要意识到朗读对中职学生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如果只注重自己的教,不关注学生的学,就是无效的课堂,失败的教学。中职语文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中职学生语文基本功不扎实这一问题,教师讲得再多,学生也不一定全部吸收。中职语文教师要摒弃分析教学法,让语文教学回到多读的原点,给学生多些任由思想遨游的空间和自我感悟品读的时间。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这样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第二,朗读考核的制定。教师将朗读列为阶段考核的内容之一。阶段考核评价无形中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压力,有了压力就有动力,学生为取得好成绩,就要主动掌握生字词,反复进行朗读训练。因此,阶段考核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朗读积极性,促进学生发展。中职学生语文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应根据中职《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朗读的要求制定分层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地读,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不错不漏;2.流利地读,要求语气连贯、通顺流利、不重复回读;3.有感情地读,在第一层目标和第二层目标的基础上,感情饱满地读出不同作品的不同风采。教师要依据这三个目标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朗读。对于朗读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每一个细微的进步,给予正面激励,以此建立他们的朗读自信心,激发朗读热情。对于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给出专业的指导,让他们的朗读水平更上一层楼。
第三,朗诵社团的开展。学校成立朗诵社团,每周定期开朗诵会,营造朗读的氛围,让爱好朗读的学生都能在这个平台上提升自己。朗诵社团朗诵的内容不局限于语文教材,学生喜欢的文章或自己写的文章都可以在这里朗誦。朗诵社团还要组织阶段的汇报演出。通过演出,让参与者得到锻炼,收获成就感,同时,感染其他同学,让更多的人爱上朗读,让校园洋溢着琅琅书声。前段时间董卿主持的《朗读者》这档节目,笔者利用晚自习时间给学生播放了几期,这节目颇受学生的欢迎。朗诵会这种形式值得推广,不但可提高学生对文学的兴趣,还有助于语言基本功练习。
第四,现代教育技术的充分应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合理应用多种媒体组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有益自学的教学环境。”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朗读方式的选择可以更多样化。
除了教师范读、分角色朗读、齐读等方式外,还可以选择配音朗读。教师可将知名配音演员现场配音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例如乔榛、季冠霖、姜广涛等的现场配音视频,然后让学生模仿实践。此举旨在让学生感受朗读的乐趣,激发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能力。另外,通讯软件的恰当应用能弥补课时有限这一不足。课后,学生可利用微信、QQ等各种平台进行朗读训练,课堂上教师播放任一学生的任一朗读片段,或者同一片段的不同学生的朗读,然后进行比较、评价。这种方式不仅克服了课时有限的困难,还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监督,让全员参与朗读。
中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任重道远。为实现这一目标,中职语文教师要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加强朗读训练,让他们养成朗读的好习惯,以此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蒋晶鑫.浅谈中职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J].读与写杂志,2012(3).
附录: 中职学生朗读情况问卷调查
1.你喜欢朗读吗?( )
A.非常喜欢 B.喜欢 C.不喜欢 D.非常不喜欢
2.你会主动朗读课文吗?( )
A.经常 B.偶尔 C.不会
3.你喜欢在别人面前展示朗读吗?( )
A.喜欢 B.不喜欢
4.你认为朗读对学习有帮助吗?( )
A.有帮助 B.没有帮助 C.毫无意义
5.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过的文章吗?( )
A.能 B.没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