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手语课本剧模式活化听障学生语言教学

2017-07-21梅小燕��

关键词:听障学生教学做合一

梅小燕��

摘要:为了培养和提高听障学生语言沟通交流能力,本文作者创设了手语课本剧教学模式。此模式要求师生根据课文编写课本剧,自己排练,自己表演,以培养和提高听障学生语言沟通交流能力。课本剧中自主排演代替单一语言训练,丰富的情境化设置代替传统课堂授课的过程,听障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了有效提高。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手语课本剧;听障学生

中图分类号:G7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3-064-1

手语演绎课本剧的优势在于充分利用听力障碍学生的第一语言——手语,激发学生对语言实践运用中情感、态度以及方法过程的体验,从而弥补听障学生汉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能力的不足。本文以听障学生语文教学为例,对听力障碍学生语言教学进行改革探索,旨在培养听障学生语言沟通交流能力。

一、教学内容与语言实践任务相结合

教学内容与语言实践任务相结合,是指学生实践训练的内容与日常语言交流沟通要一致,即以听障学生的社会交往与沟通的需要为导向来确定语言实践训练的内容。

1.文本解读环节加深对汉语言书面语的理解。

课本剧的编演离不开研读课文。教师首先要理解文本内容,初步确定编写内容与重点。其次要分析课文,在分析文中角色的过程中,解决听障学生语句、语段的认知理解,语言基础要素的积累问题。

2.剧本创编环节提高了汉语书面语言的素养。

课本剧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养。课本剧的编演对学生语文知识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把小说、记叙文改编成戏剧,剧本大部分是对话,而对话语言要规范,用词要准确,对话还要与人物性格相符合,这些要求的落实都需要学生有较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创编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语基的过程,也是语文素养得到提高的过程。

3.排演展示环节提高了汉语言的表达运用能力。

排演展示同时又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每个学生在阅读课文时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改编后進入表演,个人的创造性发挥到了极致。汇演时,观看的学生把台上形象与自己创造的形象相比照,不断调整充实,台上台下,交流创新成果,共同提高语言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模式与语言实践模式相结合

1.创设课本剧情境与真实语言交流场景结合。

创设场景需要对文本的深入研读,包括对社会时代背景、地理人文关系进行挖掘,对故事的情节进行大胆的推理想象。排演课本剧《桃花源记》的时候,由于“晋太元中”时代风貌难以设定,于是,学生研究了当时当地以及此前一段时间的风土民俗才将世外桃源真实情景得以再现。

2.演绎语言与交流情境语言结合。

课本剧在编演中给了听障学生充分地进行语言实践与运用的机会。对于剧中人物塑造、背景解析、故事情节的拓展都离不开对语言的解读、构思与想象。在课本剧《欧也妮·葛朗台》中,学生则需要根据人物性格,有故事情节,联系语言经验进行深层次的语言解读与体验。剧中的葛朗台,他看见梳妆匣时的一“纵”一“扑”仿佛是恶狼捕食,而对金钱的宣言又活脱脱勾勒出一副守财奴的嘴脸:“钱真是好东西,占有它,算计它……可我有的是钱。”丰富的语言体验是简单的课堂教学不能比拟的。

3.编演是语言的“乐教”与“乐学”合一。

彰显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将课本剧引进课堂,除了能够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还能在趣味中彰显学生的创造性。在古典剧目的创作中,学生会把相声、小品的动作、语言借鉴过来,引发编演现场妙趣横生;在辛辣讽刺的小说改编剧中穿插上无厘头对话,让人心酸的同时,又会使人忍俊不禁,同学们课后谈起仍意犹未尽。凡此种种,不能不说是一种“乐学”与“乐教”和谐共振的结果。

三、以语言实践为导向的听障学生语言教学模式

1.语言实践中教。

排演中采取集中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教师指导和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过程性参与程度与最终结果表现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根据课本剧编演中不同需要的特点,其中选定篇目、解读文本阶段,采用教师集中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形式;改编剧本、创设情境、排演剧本、设置场景阶段采用教师指导和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形式;最后舞台展示、成果呈现阶段采用过程性参与程度与最终结果表现相结合的形式。

手语课本剧作为一个动态的丰富多彩学习过程,它涵盖了编演文本的学习、剧本的编写、道具的制作、舞台展示等环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情况灵活设置个性化的教学形式:个别教学、小组互助、小老师制等学习形式,使学生在最合适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到语言知识与技能、互相团结协作的习惯、并获得人际沟通交流的经验。

2.语言实践中学。

语言实践中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行动的自主性学习为主。学生全面参与文本解析、剧本改编、课本剧排演、道具制作、场景创设、舞台展示等语言实践全过程。由学生在自主学习参与的活动中获取有关的语言实践的知识和能力,养成合作、探究和创造的精神。一般情况下,听力障碍孩子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中,得不到听觉刺激,无法进行听觉信息加工,也就得不到感受语言、深入情景、提升语感的体验。而课本剧编演的过程,就是一个运用缺陷补偿原则,通过多感官的协调活动补偿缺失的听觉的过程。课本剧中自主排演代替单一语言训练,丰富的情境化设置代替传统课堂授课的过程,听障学生的语言学习在此过程中也会生机盎然起来。

3.语言实践中评。

语言实践为主导的课程的复杂性、过程性决定了其评价的多样性。评价的方式一般需要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达到引导、促学和激励功能。

[参考文献]

[1]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研究室合编.陶行知文集[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2]陶行知著.教学做合一[J].中国教育改造,1928(04).

猜你喜欢

听障学生教学做合一
关于听障学生汉语书面语习得偏误的研究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及其专业设置情况
听障学生自残行为的成因与对策
聋人教育中的手语与文字结合模式的研究
基于“教学做”合一模式下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教学做”合一模式下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研究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