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党报保险行业新闻如何更有可读性
2017-07-21任国省张辉
任国省+张辉
信息时代,赋予了受众更多的选择权,不仅是对信息的选择,还有对作为信息承载平台的媒体的选择。媒体如果不给予受众选择,就将面临淘汰。
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受众对经济新闻的关注度也随之提高。在继社会新闻、民生新闻之后,经济新闻又成为各家媒体角逐、比拼的一个“擂台”。而作为经济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不仅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也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2016年我国保费收入飙升至全球第二,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保险业大国。伴随保险业的发展,老百姓与保险的交集越来越多,对相关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作为党报的一名行业新闻记者,如何在媒体的激烈竞争中取胜?如何转换角色,让报道更加贴近老百姓、服务好老百姓?近年来,河北日报《保险生活》不断创新,对如何发挥党报在行业新闻报道上的主流作用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笔者认为,党报在行业报道上,既要有深刻思考,独到见解,有较强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又要贴近读者、服务读者,让报道可读,让读者爱读。
那么,党报保险行业新闻如何更有可读性?笔者认为,头脑中要经常有服务意识、精品意识、责任意识。
一、提升服务意识 聚焦民生热点
党报的新闻报道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战线创新新闻宣传的根本途径。对党报而言,要从内容上真正把“民生”列为“重点”,走近读者,了解他们关心的是什么,议论的是什么,满意和不满意的是什么。《保险生活》作为连接党报与读者的一条纽带,也时刻思考老百姓到底需要哪些方面的保险新闻,并及时给予专业的梳理和分析。
有什么重大决策、法规和新闻信息要让读者知道?生活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提醒读者?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普遍性问题需要解决?记者头脑中要时常思考这些问题,要从百姓的切身利益出发,做他们的保险顾问,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利用好有价值的信息。只有经常去了解民情,研究民意,新闻宣传才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谁为公交乘客安全埋单》(2017年3月2日《河北日报》13版)、《公交意外险,河北何时有》(2017年3月30日《河北日报》13版)、《鼓励绿色出行 保险先试先行》(2017年4月13日《河北日报》13版)等系列报道就是来源于百姓生活的新闻报道。在这些通常被认为是都市类报纸强项的题材上,党报也“放低身段”,热情发声。该组报道集新闻性、服务性、专业性于一体,即反映了百姓日常生活的困惑,又从行业角度对市场进行了剖析。稿件见报后受到读者及业内好评,被各大门户网站广泛转载。
此外,服务意识除了体现在自身生产的内容具有服务性外,还要综合各类信息和资讯。为此,《保险生活》开辟了“保险课堂”“保险观察”“就案说保险”等栏目,以市场和读者为导向为受众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深层次信息服务。
二、打造新闻精品 擦亮党报品牌
信息碎片化时代,新闻快消品抢占了资讯产品用户大量的阅读时间。然而,真正能为媒体和新闻人赢得口碑的,依然是那些精雕细琢打磨出来的精品。要打造新闻精品,必须树立精品意识,力求每篇稿件都以事实为依据,从新闻的采写、来源等方面严格把关,避免被一些失实报道迷惑。
笔者认为,做出精品不外乎有两个途径:一是在一线跑出来,二是精心策划。一篇真正意义上的好新闻,永远是根植于时代发展的现实问题中的,是记者深入基层采访调查跑出来的,好新闻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行业新闻也同样如此。如果总是坐在办公室,靠通知、请柬,靠专家、学者“隔空喊话”,或打打电话、网上剪切拼凑,永远不可能出精品,也不可能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记者,甚至连一个称职的记者都算不上。一篇报道能否成为有价值的力作,关键在于采访过程。采访深入细致,掌握的信息多,提起笔来就会如鱼得水。如果采访浮于表面,材料东拼西凑,即使有生花妙笔,内容也缺少血肉,空泛苍白。
《专业代理机构有望在冀剧增?》《“资产荒”下险资去哪儿?》等报道都力求采访到相关险企负责人、监管部门及有关专家,避免人云亦云,对热点问题给予梳理并给出专业、客观的分析。报道受到业内及读者好评,《“资产荒”下险资去哪儿?》还被评为《河北日报》当月好新闻。
策划精品也同样源于细致扎实的采访和整理。2017年初,《保险生活》历时一个月,对选题、文风、版式等先后多次修改,最后呈现给读者一个高品质的《2016中国保险业年度盘点》(2017年1月12日14-15版)。10个选题、1万余字,既是保险行业的热点,又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专业、严谨、客观的新闻精品会建立与读者之间的信任,后者能成为强大的推动力,助推党报的经营。经济不景气,企业经营业绩下滑引起媒体尤其是纸媒对企业广告投放大幅下滑的预期和担心。笔者认为,打造新闻精品不仅是党报突破行业报道,提升在行业影响力的重要机遇,也是培育广告市场发掘战略合作伙伴的有利时机。
三、发挥党报公信力 树立责任意识
在新闻采编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尤其是在采访一线的党报记者,要有大局观、责任感,要善于分析和研究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高度的责任意识主动出击,围绕热点、难点做既有政策高度又贴近生活的文章。同时,领会和把握中央路线、方针、政策,不出偏差,不出问题,不迷失方向。
对《保险生活》来说,党报的公信力和责任意识也体现在如何发挥好读者与保险机构沟通的桥梁纽带作用上。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商业保险越来越多地走入寻常百姓家。伴随同业竞争的加剧,消费侵权行为和投诉也时有发生。河北日报《保险生活》扛起媒体责任,在2016年发起“首届河北保险业口碑榜”公众调查活动,旨在通过评选的形式加强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良性沟通。“河北保险业口碑榜”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榜单,更是给广大消费者提供一个消费、选择时的参考,同时为广大企业树立行业标杆、对标榜样。2017年“第二届河北保险业口碑榜”调查活动从3月1日启动截至3月15日零时,共有近20万人参与了投票活动,收到有效选票58万余张。
与公众调查活动同时启动的还有“3·15”保险消费维权热线,一边以新闻报道推进,一边请广大中小险企和读者参与投票評选。不仅将报道推向高点,更使中小险企、读者对党报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更新的认识。对读者来说,关键时刻还需要党报发声、维权;对险企来说,有机会真正了解自己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口碑和问题,从而利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完善。
总之,党报不仅要注重上情下达,还要重视下情上达,这样才能形成双向互动的良好效果,从而为推动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单位:河北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