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著教学点滴谈

2017-07-20刘小妮

陕西教育·教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事件感悟性格

刘小妮

一、预习、选材要“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只有提前閱读才会在阅读分析时有侧重、取舍。教师在教授前一个月就要布置给学生读书任务,按计划去读。要求学生阅读时做到:(1)摘抄相关段落的好词、好句。(2)用语言作精炼的概括。(3)写出自己的感悟。

二、名著导读要“新”

学名著就是为了增添智慧,对教材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才能体现导读的“新”如《智取生辰纲》分析杨志失去生辰纲的外因和内因。尤其是内因他没有抵制住天热时喝酒的诱惑,并对手下的人暴打。我的见解: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具备坚定的意志,抵制诱惑的同时,还要依靠智慧和团队的力量。我的见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感悟。学生分析了鲁智深的人物形象后,新的见解较多,如认为鲁智深在倒拔垂杨柳时,“除力气大外,又说明他情绪化比较严重,应该做情绪的主人,不能做情绪的奴隶。做事情应该三思而后行,要运用智慧生活。”我及时补充:冲动是魔鬼。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因为心态对了世界就对了。

三、教学互动要“活”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在课堂互动中要“活”。教师语言精练并富有激情,想法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多鼓励多表扬学生积极参与。并制订相关得分的细则和奖评制度。并且为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就文本中的一些现象可以让学生辩论。

四、突破难点要得“法”

名著情节复杂、人物多,怎样在短时间内将相关情节掌握?先确定难点再去突破。难点可以是人物形象分析,因为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学生而言。分析人物时无从下手。在分析人物性格时,注意情节不等于事件,应在具体的事件中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并且让学生总结出:分析人物的格式为:事件+性格+感悟。endprint

猜你喜欢

事件感悟性格
保罗·利科的“话语事件”思想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热点事件中的“舆论搭车”现象探析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嵌入式系统课程“中断、异常与事件”教学实践及启示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性格描绘词
12星座“吃”出性格
喜欢独处与性格孤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