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对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启示
2017-07-20毛珺
毛珺
摘要 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智力组合,智力不仅受遗传作用,还受环境和教育影响,而有效区域环境能让幼儿充分的感知和探索,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结合多元智能理论,本文主要从区域设置、区域材料、区域管理和区域评估四方面来讨论其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启示。
关键词 多元智能 区域活动 探究
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对单一“智力”发起了挑战和质疑,在我国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对多元智能理论进行了研究和探索,给我国的教育改革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1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意义
(1)重视环境的作用,为区域环境的有效设置提供了理论基础。加德纳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于这些智能的开发和培育有着重要作用,环境的结构对于儿童的潜能发展有潜在的影响,这种潜能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可以被激活。“在没有提供创造性运动和机械技能的幼儿园里,儿童这类天赋也不可能被发现”。因此,环境对于幼儿潜能的激发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强调解决和创造能力,为教师的指导提供了理论支点。加德纳认为智能就是一种“潜能”,是解决问题和创造有效产品的能力。幼儿在区域里活动,就是要自由自主的感知操作,教师在介入指导时,也要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解决能力和创造能力。
(3)强调个体是不同优势智能的组合,为尊重幼儿差异、多样化的进行评价提供了新视角。加德纳认为每个个体都存在至少8种智能,每个人的优势智能都有差异,每个智能都同等重要,不能单纯强调几个智能而忽视其他。因此,在对幼儿进行评价时也要多方面多角度,避免主观的单一评价。
2当前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題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要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区域活动作为进行教学活动的另一种形式,也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探究的一种活动方式,不仅能让幼儿自主高效地习得知识、技能,还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索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的合作、分享等良好品质,促进社会性、语言等多方面的发展;另一方面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观察幼儿,有效增强师幼互动的同时进行个别化的指导,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因此区域环境创设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发展。结合“多元智能理论”,以下将从区域设置、区域材料投放、区域管理和区域评估四方面进行阐述。
(1)区域设置不够灵活。现在幼儿园都充分利用室内空间,多划分为阅读区、美工区、益智区、建构区等,各个区域也分别投放相应的材料供幼儿操作。但是教师往往在设置区域时不够灵活,容易跟风,一学年或幼儿在园期间都不变,往往不能根据幼儿的兴趣或需要来设置,与教学目标更是联系不足,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区域的教育功能。
(2)区域材料层次单一,盲目大量投放。教师投放材料时层次较单一,不能充分考虑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需求,且教师在投放时一味地追求数量多,品种多,却疏于考虑幼儿的真正兴趣。
(3)区域管理方法传统,幼儿参与度少。幼儿在进行区域活动时,教师经常大声喊叫提醒或管理幼儿,但是效果甚微,而且教师在介入中,不是放任自流就是盲目干预,方法有时还不得当;其次,现在为了让幼儿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教师都会在区域内贴上区域规则,但是基本上从规则制定到规则牌的制作都是教师一手承办,很少让幼儿参与进去。
(4)区域评估不足,教师评价单一。笔者发现教师投放材料后,对幼儿的操作情况评估不足。幼儿喜欢哪些材料,哪些材料在操作一段时间后就不感兴趣了,教师不能很好地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引导;其次,教师在评价幼儿时往往仅凭借教学活动幼儿的表现去单一的评价,而这些表现往往也会影响到教师对幼儿区域活动时的态度。
3多元智能理论对区域活动的启示
3.1区域设置灵活性、开放性,创设可激活潜能的多元环境
哈佛大学“零点计划”中的“多彩光谱”项目提出设立“智能一友好”活动中心,以促进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活动中心存在四种形式,持久开放活动中心、临时开放活动中心、持久特定主体活动中心以及临时特定主体活动中心。每种形式都为幼儿提供了主动探究的机会,激发了幼儿的学习潜能。因此,结合我国幼儿园的现状,可采取如下策略:
第一、灵活开放的设置区域活动中心。我们可以在已有区域的基础上,结合所学主题或教学目标,灵活增添主题区域活动中心。可在室内也可在户外,可让幼儿活动前积累经验,也可作为延伸部分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再者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在不断变化,教师也可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增设或改变小区域,投放相应材料,适时引导。
第二、重视幼儿的自我发展。自我认识智能是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采取相应行为的能力,包括了解自己内部的情绪、意图、动机、气质及愿望,有自知、自律及自尊的能力。因此,在区域设置时,可专门设立一个让幼儿独处或是能够进行自我思考的区域,帮助幼儿进行自我认识,促进幼儿良好性格的养成。
3.2区域材料要具针对性、层次性,创设有利于探究的多元环境
第一,提供丰富的材料、时间和空间。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个体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区域中,教师要提供丰富的材料,给予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去感知操作:其次在操作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探索行为,让幼儿足够的空间自己去解决问题,创新玩法。
第二,材料提供要多层次,有针对性。首先,幼儿的各个领域发展水平有差异,材料的提供要多样,比如年龄较大的幼儿,可多提供低结构材料,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而且一种材料也应该充分挖掘不同层次,有易有难,来满足不同水平的幼儿进行操作;其次,不能只是盲目的大量投放材料,不仅要针对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发展水平,还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投放。
3.3区域管理创新性、自主性,创造轻松愉悦的多元环境
第一,交流班级规则。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策略“交流班级规则”,区域规则可以教师与幼儿共同来制订,比如应该怎样维护区域环境,违反规则了该怎么办;在制作方面,教师也可以交与幼儿,或分成小组用字母、图画或者特定的符号等表示规则的含义,这样在增加幼儿主体性的同时还可营造轻松自由地氛圍。
第二,创新方式进行活动暗示。从多元理论的视角来看,仅仅使用言语来使课堂安静,被认为是获取学生注意的最无效的方式,学生并不可能很容易地将教师的提问或命令同周围其他的声音区分开。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一些创新的方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用一些打击乐器敲击一定的旋律,或是播放特定的音乐。为幼儿特定的活动环节准备特定的标识或暗示,不仅可以节省教师的体力,还可以让整个过程流畅轻松,帮助幼儿养成常规。
第三,教师正确的介入。加德纳认为人们的认知强项和弱项各不相同,有些人擅长某种智力,有些人则不擅长。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优势和弱势领域,针对不同的幼儿变换方法,可通过其擅长领域的相关内容带动其弱势领域。其次,如果幼儿总是运用单一的方法去操作材料,教师可引导其用多元的方法操作感知。
3.4区域评估情景性,真实性,创设尊重差异的多元环境
加德纳认为评估的一个目的就是要为个体提供有益的反馈,强调“隋景化”评估,应当在幼儿参与活动的环境中“轻松”地进行。教师进行区域评估就是要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随时调整或干预,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因此,可有如下策略:
第一,定期进行区域评估。在区域中教师都会制作特定数量的吊牌,以控制人数。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自制表格放置在区域内,当幼儿活动时,即可在所选的区域上打钩。这样定期进行评估,就可了解幼儿不同的兴趣及他们的优势和劣势,在活动中了解幼儿真实的操作程度和能力,以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促进优势发展和弥补劣势;另外还可观察幼儿对材料的操作和喜好程度,便于及时调整和更换材料。
第二,多样化的对幼儿进行评估记录。对于幼儿的活动记录,可采用多种方式,如轶事记录、录像、照片,也可建立档案袋记录幼儿生活中的点滴,收集幼儿活动的作品;在评价幼儿活动能力时,也要多方面多角度,避免单一角度的狭隘评价,同时也要避免教师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评价。
4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为区域活动的开展又提供了一种多元的视角,教师自身也要不断思考,如何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潜能,促进其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良好区域环境的创设,提供丰富的材料,关注不同幼儿的需求,进行有效的区域管理,还要尊重幼儿的差异,真实地进行评估,以便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进行调整或干预,让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这样才能为幼儿自主探究提供有效的帮助,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能够轻松愉快地操作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