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理念下的辅导员团队建设
2017-07-20李吉林夏瑞霞
李吉林 夏瑞霞
摘要 本文从立德树人的时代背景出发,梳理了辅导员团队建设的价值与意义,分析了其在团队组建、团队内部、政策制度等方面的不足,提出强化“立德树人”理念建设、把好团队组建入口关、完善团队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绩效考核评价标准体系化等解决途径,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关键词 立德树人 辅导员 团队建设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当前的思政教育和育人服务工作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不能只发挥辅导员个人的力量,还有必要构建辅导员团队。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6年12月,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广大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高校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更应该将“立德树人”的理念引入团队建设当中。
1辅导员团队建设的价值与意义
团队是“具有某种性质的集体,或有共同目的、志趣的人所组成的集体,其构成要素为5P,目标(Purpose)-人(People)-定位(Place)-权限(Power)-计划(Plan)”。乔恩·R·卡曾巴赫《团队的智慧》指出:“团队就是由少数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的、业绩目标和防范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们组成的群体。根据他们的说法,我们这样定义辅导员团队:以高校的文化价值理念为基础,以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为立足点,以学生工作的科学化和专业化为核心,以更好开展工作、发展学术、促进管理为共同目标,由知识技能互补、资源共享、相互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辅导员个体所组成的特殊群体。
辅导员组建的团队既具有高校普通教师团队的一般性质,还具有“融智性”、“互补性”、“协作性”、“增效性”、“激励性”等特点,对于推进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一是有助于人力资源的共享互补。团队组合不同专业、年龄的个体在一起,他们相互学习,拓展工作技能,建立开放、安全、便捷的沟通平台。在负责人的带领下,整个团队就学生工作的某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科学理论研究,形成合力,运用多种工作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工作。二是有助于促进专业化程度。通过创建辅导员工作和科研团队,可以分解角色压力,让他们在科研中体会到满足欣慰,在授业解惑、管理育人中品尝到欢快愉悦,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和科学的服务。三是有助于挖掘辅导员的潜能。可以为成员提供大量的学习机会,也可以借助成员间的相互激励形成良性竞争,激发出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动力,不断挖掘和发挥其潜力。四是有助于提升学生工作整体水平。团队的建立能在学习、工作、生活上给予关怀、帮助,使成员找到归属感,减少不稳定因素,形成良好的工作梯队,保证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辅导员团队建设现状分析
相比于高校中的科研团队、教学团队,辅导员团队的组建在提出时间上较晚。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主要有如下问题。
在团队组建方面,首先是出发点不够端正。有些院系为了獲得课题、项目基金,没有经过考察和准备,临时将辅导员随意组合,拼凑成一个团队。这样具有功利性和随意性的团队协调性差,成员对团队研究目标认识不清。其次,缺少高素质带头人。负责人大多是分管院系党政工作的领导,他们通常是科研、行政双肩挑,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处理团队事宜,且工作方式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意识。再次,成员构成缺乏互补性。当前,多数以院系为单位组建的辅导员团队在职称、学历、专业、性别和年龄上多有不当,成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基本相同,在合作中不易实现互补,更不足以引发智慧火花,很难保持长久的活力。
在团队内部方面,第一,目标各异,发展动力不强。虽然团队有明确的工作方向,但是在团队目标与成员目标不尽相同,尤其是二者有冲突时,成员往往会只计小我,不顾大局。第二,凝聚力不够,缺乏发展合力。在团队建设过程中,负责人通常只看重日常工作的完成,却忽视了共同学习、合作互助、和谐宽松的工作氛围,造成团队成员松散倦怠。第三,激励机制不健全,缺乏发展动力。我国高校辅导员团队的内部激励机制没有建立公正公开的评议制度,也没有对工作业绩进行量化,评奖评先和评职晋升上亦有失公平。在基本的团队绩效考评中,还存在考核责任不明确、工作落实不到位、绩效指标模糊不清等问题。
在政策制度方面,缺乏有利于团队形成和发展的大环境。当前,我国高校内部的权利配置是以行政权利为主导的科层等级管理模式,削弱了团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曾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但部分高校并未对此予以重视,只是简单地把辅导员当做行政管理人员,既没有政策上的支持,也没有工资待遇上的倾斜。由于学校对辅导员工作性质存在认识上的问题,使得“权、责、利”界限不清,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立德树人”与辅导员团队建设路径
通过对辅导员团队建设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其中存在不少问题。那么如何加强辅导员团队建设?笔者以为,必须引入“立德树人”的理念,学习和发扬辅导员团队建设现有的经验方法,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立德树人”这一理念“既有对教育者——教师的要求,也有对被教育者——学生的要求。”不仅要求立师德,还要立学生之德。它为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对辅导员团队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一是要坚持育人为本,以德为先。《论语》有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一个用品德、爱心感化学生的辅导员团队,也是如此。在工作中,通过良好的个人素质和出色的个人魅力塑造德才兼备的学工团队,给学生们树立榜样标杆。二是要注重全面发展。当前的学生思想活跃,个性突出,价值取向多元化。在进行团队建设时,务必强调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尽可能多地关注热点问题,拓宽知识面,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尊重、教育、引导好每一个学生。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主力军,辅导员队伍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更是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后盾。鉴于二者的关系,极有必要将辅导员团队建设与“立德树人”通过合理方式进行有机统一。
首先,强化“立德树人”理念建设。所谓理念,这是一种对群体的行为规范有影响力的意识或价值观念。辅导员团队“立德树人”的理念,是指在实践中突出人的重要性,以人为本。成员之间注意情感的投入,彼此尊重,多一些包容与理解,关心自我,关心团队;生活中互相帮助与关爱,让每一位个体切切实实感受到呵护与支持。同时,相关部门及院系要多给辅导员团队提供平台,重视其作用,让他们享受到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多组织一些研讨交流学习活动,打造学习型团队,提升成员的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团队建设所追求的人本精神。
其次,把好辅导员团队组建入口关,从源头保障团队质量。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06年)中“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筛选出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德才兼备、乐于奉献的人才。选聘必须在党委领导下进行,采用组织推荐与公开招聘相结合的形式。广开渠道,公开竞争,择优录取,给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提供不同思路。二是注重优化团队的素质结构。各个学校、学院应根据思政教育工作的需要,结合实际的工作内容,联系现有辅导员的职称职务、学历专业、年龄性别等具体情况,搭建结构合理、层次优化的梯队。
再次,完善团队管理,保证团队正常运行。一是在团队内部,各团队带头人主动与成员讨论、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团队的总体目标,从而提高团队自我管理、约束能力。可建立工作例会体系制度、研讨学习制度,也可采用目标管理的方法,成员们各尽其责,各司其职,能够平衡工作与生活,营造团队和谐氛围。二是在团队的领导与管理上,校、院党政对所辖的辅导员团队进行直接领导。把辅导员作为办学育人的重要依靠力量,与专业教师同等对待,加强管理和培养。对有关政策进行解读、研究,依据其中的精髓要义,制定一些规章制度,把团队纳入科学轨道。
同时,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强化团队的凝聚力和发展动力。一是提供经济性报酬,尤其是对团队成长与发展增加了额外的劳动量,应按有关规定支付一定的加班费用;也可设立工作方法创新奖、职业能力突出奖等,给予相应的认可。二是利用非经济性报酬提高成员的满足感。如外出考察、职业培訓等,将这些纳入辅导员生涯规划当中,逐步构建各类培训体系,打造一支有工作能力、专业水平、敬业精神、学术素养的优秀团队,实现成员发展与团队目标的双赢。三是拓宽晋升空间,促进岗位的合理流动,坚持“优出”,适时输送优秀成员到校外单位挂职锻炼,或推选到学校管理岗位,从而调动团队成员积极性。
此外,促进绩效考核评价标准体系化,考核与激励“两张皮”的尬局。绩效考评是对团队及其成员职责履行、工作任务完成等情况进行测评。我们知道,辅导员工作会因时空、环境等因素变化,故对其团队的考核必须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注重考核主体的双重性,实事求是,把考核工作具体化,坚持“谁管理,谁考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摆在学生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能否攻下这座大山,要看辅导员队伍的工作成效大小,也要看辅导员团队建设的力度强弱。当前,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存在不少困难需要在实践中克服,但我们要坚定信心,开辟一条光明之路,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
★课题来源: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省级项目,“开拓者”优秀辅导员团队建设项目14F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