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2017-07-20严涛

科教导刊 2017年15期
关键词:社会思潮大学生对策

严涛

摘要 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内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中各类矛盾的反映,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产生着正反两方面的影响,需要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营造良好校园文化,使用好新媒体等方面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思潮。

关键词 社会思潮 大学生 对策

1社会思潮及其特点

1.1社会思潮的内涵和分类

社会思潮起源于某些思想家所倡导的思想理论,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社会热点问题的反映,对人们的影响具有时间上的持久性和空间上的广泛性。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运动,社会思潮既是一定时期内政治、经济生活中矛盾的反映,也是特定背景下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物和表现。

根据性质不同,社会思潮可分为积极进步的主流社会思潮和消极不良的非主流社会思潮。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代表着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思想,属于主流社会思潮。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实用主义等往往注重个人利益而忽视社会整体利益的思潮则属于非主流社会思潮。按阶级属性划分,社会思潮还可以分为封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三种类型。此外,由于理论基础不同,社会思潮又可以分为政治的,如民主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新左派等思潮,经济的如拜物主义和哲学的如道德相对论和普世价值论等思潮。

1.2社会思潮的特点

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当今时代,社会思潮呈现出汹涌澎湃、精彩纷呈的多样性局面。既有积极、向上的主流社会思潮,也有消极、落后甚至腐朽的非主流社会思潮;既有代表不同阶级属性的封建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社会思潮,也有相互碰撞的传统的、现代的、后现代的社会思潮。

社会思潮不是个别人或少数人思想的反映,带有一定的群体性。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社会思潮才可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地发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因此,任何社会思潮都有其广泛的群众心理和社会舆论基础。

社会思潮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还呈现出复杂多变性。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社会深刻转型,变革也在加剧,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也为代表不同阶级、阶层和群体利益和要求的社会思潮提供了起伏不定、你方唱罷我登场的快速转换的舞台。

2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

2.1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社会思潮能够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作为当前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反映,社会思潮所体现出的社会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大学生感知和了解社会,为大学生提供多种看待社会的视角,让大学生们看到更加全面和微观的社会形态。大学生在剖析社会现象的过程中可以辩证地分析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梳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社会思潮促进大学生更加关注社会现实。社会思潮被大学生接收之后,必然引起对相关社会现实的思考,特别是当前大学生所关注的全球化问题、人权问题、生态问题等。此外,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提供了信息传播的宽阔舞台,大学生通过网络在关注如就业,贫富差距,腐败,假冒伪劣,道德滑坡等国内一些重大问题的同时也在客观冷静地看待和分析,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意见建议。

2.2不良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不良社会思潮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过课堂讲授日益深入人心,被大学生们认知和理解,但仍有一些如民主主义之类的非主流社会思潮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与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和民主加以对比,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妄图通过侵蚀大学生的思想来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如果大学生的立场和信仰不够坚定,盲目追求西式的民主和自由,会对他们的价值判断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危及社会和谐稳定。

不良社会思潮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实用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潮主张从利益和个人的享受衡量人生价值,部分学生受此影响,在学习和生活上也会变得功利和实用。大学应当是学习真知,提升自我的地方,但部分学生学习就是为了以后有用,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能够为自己将来工作带来直接利益和实惠的专业或课程,却对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对培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部分人文学科不甚感冒。甚至部分学生把入党动机实用化,将人生信仰功利地建立在毕业之后能找到好工作上。

不良社会思潮在新媒体掩饰下冲击主流意识的主导地位。传统模式下,主流意识形态以广播、电视、报纸、书籍等传统媒介为载体,依靠集体学习会、灌输讲授,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对个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保持了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新媒体的交互性、开放性和离散性造成人们的价值取向和信息选择的多样性,造成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难度。青年学生由于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在新媒体背景下,诸如新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通过手机APP、互联网等方式传播蔓延,诱发大学生们产生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倾向,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遵循和践行。

3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思潮

关注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和价值观念形成,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思潮,需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还要使用好新媒体这一最新传播载体。

3.1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过程中,要改变过去单纯理论灌输模式,改进教育方式方法,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大数据平台,将课程内容的讲解与暖新闻、图片、音视频等教学手段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理实一体中完成教学内容和实现教学目标,通过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或布置相应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主动收集资料、参与讨论和得出结论中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自觉抵御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

3.2营造良好校园文化

校园环境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帮助大学生克服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需要丰富校园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培养自信心和创造性思维。校园活动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以大学生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为切入,在帮助大学生答疑解惑中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注重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将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和具有向上向善精神等正面意义的名人名言渗透到校园文化设施中,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需要规范校园大众传播媒介。整合校报校刊,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和校园局域网等信息传播媒介,加强对先进人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进行宣传报道,形成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和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视听环境。

3.3使用好新媒体

智能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普及使得互联网日益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必要装备,网络也日渐成为学生了解和关心社会的重要窗口,各种思潮在互联网中此起彼伏。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思潮,克服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需要加强校园网建设,打造具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的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吸引大学生关注和参与相关话题,加强大学生网络自我约束和道德评价能力,开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在各种网络热点中明辨是非,自觉抵御消极信息的不良影响。

★本文系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课题《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社会思潮大学生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走,找对策去!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探析
直面“真问题”,廓清中国方向
多元化社会思潮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