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决定拔河胜负的主要因素的探究

2017-07-20胡筝

关键词:夹角摩擦力弹簧

胡筝

【摘要】 本文以分析决定拔河胜负的主要因素为案例,对物理力学知识进行了一些拓展探究。

【关键词】 拔河胜负 主要因素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5-198-01

0

我国拔河运动起源于春秋时期,楚、越两国的水军交战,鲁班设计了一种叫“钩强”兵器,用于阻止敌船逃跑:如果敌船逃跑就用钩强钩住,使之靠近己方的船队。后来,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士兵们就在将军的指导下,分成两方,同时拉钩强,用于模拟防止敌船逃跑的情形。最后,为了方便,士兵们用绳子代替了钩强,因此,拔河这一运动就流传了下来。

以前,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认为拔河时,哪方的力气大,哪方就会赢,但是,学了牛顿第三定律之后,我就产生了疑问。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忽略绳子本身的重力,你对敌方施加多大力,也就等于敌方对你施加了多大的力。这就与我们所了解的产生了出入,那么决定拔河的胜利的因素是什么呢?

拔河时,画出双方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力,如下图:

由于F乙→甲=F甲→乙,所以在水平方向只剩下了摩擦力。于是我猜想拔河的胜利与摩擦力的大小有关。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实验:把两辆规格完全相同的玩具汽车,一辆放在玻璃板上(车A),另一辆放在木板上(车B),然后用绳子把两辆车的尾部系起来,调整两车距离,使绳子崩直,然后同时启动,如下图所示:

重复了很多次,除去几次操作不当,其余的全部都是车B把车A拉下玻璃板。由此可以看出,拔河的胜利确实与摩擦力有很大的关系。由f=μFn,显然可以得出穿底面花纹多的鞋子,增大μ,以及选用重力大的选手,增大FN,都可以提高拔河的胜率。

当然,在实际情况中,不可能这么简单,我们拔河时,都会往后仰,此时,我们受到敌方的拉力就不会在水面上了,如下图:

(θ角可近似看作人与地面的夹角)

为了证明身子往后仰时更容易胜利,我找来了两个身体素质接近的人,当一个人与地面有一定的夹角(甲),而另一个则垂直于地面站立(乙),两人同时拉绳子,结果甲每一局都可以胜利,且与地面的夹角越小时,越容易胜利,但是如果θ角太小,甲则滑倒了。对此,我的解释为当甲往后倾斜时,乙拉甲还要克服甲的重力,但甲拉乙则不需要克服乙的重力,所以甲更容易胜利;但当θ角越来越小时,克服的重力就越大,由于mg=Fn+F乙→甲·cos θ F乙→甲-cosθ越大,Fn也就越小,由f=μFn得出f越小,所以甲就滑倒了。

由此不难看出,当θ角在某个范围时,可使拔河最容易胜利。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实验:找一根劲度系数较高的弹簧,分别在弹簧的两头系上绳子,并把一根绳子系在一根铁柱上,另一端让人拉,并且不断改变其与地面的夹角θ,由F=kx,通过弹簧的伸长反应出F的大小。多次实验后绘出如下表格

(由于器材有限,只能粗略测试)

这也就说明了,当我们与地面的夹角在35o~60°时,效果比较好,且通过不断比较发现,当与地面的夹角达到了40°时,弹簧伸长够长,且不容易滑倒,则此时赢的几率最大,但基于场地等一系列外在因素,可以适当的调整与地面的夹角。

此時,由于我们都往后倾斜了,使我们受力的方向变成了斜向上,所以此时的队伍按从前到后,由高到矮的顺序排列更容易使力。并且拉的时候要“劲往一处使”,绳子不能摇晃,不然出现了这样两种情况就费力不讨好了,如图:

综合以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1.穿花纹较多的鞋:增大μ;

2.选体重大的选手:增大FN;

3.人往后仰:与地面夹角在40°左右;

4.队形:从前都往后,由高到矮;

5.绳不能弯:力要在一条直线上。

猜你喜欢

夹角摩擦力弹簧
求解异面直线夹角问题的两个路径
向量夹角的风波
向量夹角的风波
神奇的摩擦力
平面向量夹角问题的易错剖析
自不量力
如何求串联弹簧和并联弹簧的劲度系数
弹簧路标
神奇的摩擦力
摩擦力做功中需弄清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