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汤化裁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疗效观察
2017-07-20赵淑媛杨丽娟牛红萍朱丽文林玉萍
赵淑媛 杨丽娟 牛红萍 朱丽文 林玉萍
摘要:目的观察《金匮要略》温经汤加减治疗60例青壮年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7月--2016年3月经云南省中医医院妇科门诊确诊为原发性痛经60例年患者,以中药温经汤为基本方进行加减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印例患者,治愈26例(43.33%),有效29例(48.33%),无效5例(8.33%),总有效率91.66%。结论经方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痛经,温经汤
中图分类号:R271.11+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3-0052-02
痛经以青壮年女性居多,尤其多见于未婚青年妇女。多表现为女性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甚至疼及腰骶,严重者可伴晕厥、恶心呕吐、手足厥冷、大汗淋漓,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及生活。笔者收集了云南省中医医院妇科门诊患者60例,以《金匮要略》之温经汤为基本方剂,随证加减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经过相应妇科检查和辅助检查确诊为原发性痛经。年龄在15~35岁之间,未婚者38例,已婚者22例。其中15~24岁31例,25~30岁19例,31~35岁10例。病程最长5年,最短6月。
1.2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经期或经行前后小腹疼痛、痛连腰骶,甚则晕厥,呈周期性发作;②好发于未婚青年女子;③结合临床妇科检查、彩超等,排除器质性病变、炎性等所致疼痛。
1.3排除标准 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引起的痛经患者。
1.4治疗方法
1.4.1基本方 《金匮要略》温经汤:吴茱萸10 g,桂枝20 g,党参30 g,当归15 g,芍药15 g,牡丹皮15 g,川芎15 g,麦冬10 g,阿胶10 g(另包烊化),生姜15 g,甘草8 g,法半夏10 g。
1.4.2随证加减 经血夹杂血块较多者加桃仁、蒲黄;经前乳房胀痛明显者加丝瓜络、香附;畏寒肢冷者加细辛、巴戟天;腰痛明显者,加桑寄生、川断、狗脊;夜卧不安者,加合欢花、炙远志。
1.4.3煎服方法 冷水煎汤取汁内服,1次150 mL,1日3次。每2 d 1剂,于月经前2 d开始服药,一直服用至月经后第2 d停药,连服用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2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標准》:①治愈:服药1个疗程后,疼痛消失,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见复发;②有效:服药1个疗程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但3个月经周期内复发;③无效:经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疼痛未改善。
2.2治疗结果 60例患者,治愈26例(43.33%),好转29例(48.33%),无效5例(8.33%),总有效率为91.66%。
3讨论
原发性痛经发病率高,我国妇女发生率为33.1%,其中原发性者53.2%。现代医学认为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主要与月经期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临床强调予止痛,多用前列腺素抑制剂进行治疗,取效虽快捷,但副作用大,疗效难以持久。
中医认为,痛经的发生无外乎虚实。《诸病源侯论》指出:“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冲、任失于濡养”,此为“虚”,即“不荣则痛”;《妇人大全良方·调经门》认为“寒气客于血室,瘀滞不通”,此为“实”,即“不通则痛”。不论虚实,其病机最终演变致瘀,实者因气滞、寒凝致血瘀不畅,瘀而作痛;虚者、因虚致瘀而致痛经。《素问·举痛论》论痛十二条,其中属于寒痛的有十一条,这说明痛的病因,大半因于寒,所以痛经属于寒的或兼寒的也占大多数。因此温经散寒、行气活血、祛瘀止痛是治疗痛经的基本法则。
温经汤为传统经方,出自《金匮要略》,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证,具有温经散寒、祛瘀养血的功效。方中吴茱萸,辛、苦、热,归肝脾胃经,温中散寒,又善解肝经之郁滞,有良好的止痛作用,《神农本草经》谓其温中下气止痛;桂枝,辛、甘、温,温通血脉、散寒逐瘀,二药合用温经散寒、通利血脉为君药。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善止血虚血瘀之痛且有散寒功效,《本草纲目》云可治头痛、心腹诸痛。现代研究表明当归有缓解子宫痉挛收缩的作用,并可不同程度地扩张周围小血管,改善微循环,从而改善子宫平滑肌的营养和缺氧状态,故能有效地缓解痛经。川芎辛温,辛香行散,温通血脉,既能活血祛瘀以调经,又能行气开郁而止痛,前人称为血中之气药,实具通达气血的功效。当归、川芎、赤芍、牡丹皮活血养血,祛瘀止痛;阿胶、麦冬养阴润燥,人参、甘草益气健脾,半夏、生姜降逆温中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相配,共奏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功。现代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能降低宫内PGF2α水平,解除和减弱子宫肌产生的痉挛,改善子宫的血流量,从而起到解痉、镇痛作用。
临床应用时,针对痛经不同伴症,随症灵活配伍经血夹杂血块较多者加桃仁、蒲黄;经前乳房胀痛明显者加丝瓜络、香附;畏寒肢冷者加细辛、巴戟天;腰痛明显者,加桑寄生、川断、狗脊;夜卧不安者,加合欢花、炙远志。诸药合用,使寒者得温,郁滞不通者得行,虚耗者得补益,不统者得统摄收敛,标本兼顾,甘温补益不碍邪,去瘀行气而不伤正,病因乃去,气血和顺,则经痛自止。
(收稿日期:2016-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