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基于网络名师平台的大学生科学素养现状研究
2017-07-20刘淼周强任翎程从琳姜盼秋
刘淼+周强+任翎+程从琳+姜盼秋
摘要随着互联网推广应用,我国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网络平台在当代大学生中形成广泛的受众。教育技术发展带来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增强,互联网+时代,网络新媒体与大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本课题基于互联网+视阈下“网络名师平台”的出现,对大学生科学素养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科学素养存在问题,挖掘网络名师平台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旨在通过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将大学生科学素养教育由传统教育手段向新媒体教育手段纵深推进。
关键词互联网+ 网络名师平台 科学素养
1选题背景
在互联网崛起、繁荣、充分发挥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的新媒体时代,现代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这一背景下,也对大学生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在大学生所具备的各项能力和素养中,科学素养举足轻重,是重要地培养他们掌握和应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更是培养他们科学精神的有效途径,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仅有利于培养造就高水平的领军人才,更能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从而促进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此外,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推动着经济、社会、生活快速发展,成为生产力发展最活跃的因素,网络对大学生科学素养的推动不容小觑。“网络名师平台”是近年来兴起的依托网络技术建立起来的教育平台,具有广义新媒体和校园新媒体的共同特征,具有即时、多元、便利的特点,基于网络名师平台开展科学素养教育相对传统媒体具有很好的优势。
因此,本课题围绕大学生“科学素养”和高校“网络名师平台”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当今大学生科学素养现状,挖掘该群体对于网络名师平台的看法和认识,探索科学素养提升与网络名师平台的关系,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提供支撑,为高校针对性地建设一套完整的、全方位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系提供借鉴。
2研究方法
美国学者米勒将科学素养定义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对社会的作用,具体是指具有足够的可以阅读各种不同科学观点的词汇量和理解科学技术术语的能力,理解科学探究过程的能力,关于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和工作所产生的影响的认识能力”,具体包括以下三个层面:(1)科学概念及科学知识;(2)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3)科学能力和技术能力。本研究根据对科学素养内涵的解读,制作调查问卷,完成对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共计200名覆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等学科门类本科生及研究生各100名的问卷调查,有效回收问卷176份,对收集的问卷结进行详细整理及分析获得以下信息:(1)大学生现有科学素养现状;(2)大学生对网络名师平台的了解程度。问卷采用匿名的方式并当场回收,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基于网络名师平台的大学生科学素养现状分析
3.1大学生科学素养现状分析
3.1.1基础学科知识理解程度分析
调查问卷中包括10道基础学科知识题,大部分大学生(72%)能够保证答题正确率在7成以上,说明当今大学生基础学科知识比较扎实,对常见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对于多学科的基础知识延伸和拓展掌握程度比较好。如表1所示。
3.1.2科学研究过程与方法掌握程度分析
如表2所示,问卷中包括5道科学研究过程与方法知识题,只有略高于35%的大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科学研究过程与方法,65%的大学生缺乏利用基础性知识去解释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1.3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理解程度分析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推动者,应该弘扬和发展科学技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表3),绝大部分大学生(97%)能够正确地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并且深刻认识到科技让我们的社会更进步,自己更应该关注科技与研究科技创新;只有极少数大学生(3%)认为科学技术和自身的发展关系不大,不能理解科技改变生活的真正含义。
3.2大学生对网络名师平台的了解程度分析
3.2.1获取科学信息来源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表4),大学生获取科技信息主要来源,排名前五的途径分别是网络(73%)、导师(61%)、电视(57%)、图书(46%)、讲座(38%)。网络已经超越例如期刊/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来源,因此如何利用网络培养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显得尤其重要。
3.2.2对网络名师平台的使用情况分析网络名师平台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在互联网平台上构建的,通过新媒体形式呈现的,能较好地为学生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全方位指导服务的专业网络平台,名师微信公众号、微博、博客等都是常见的网络名师平台。根据被调查大学生的情况显示,经常、偶尔和从不浏览网络名师平台的大学生群体数量接近,基本呈现1/3等分的趋势,但是其中主动关注网络名师不足3成,并且主动关注率比浏览率低,反映出大部分大学生只是被动地浏览。如表5所示。
3.2.3对网络名师平台的需求情况分析
如表6所示,绝大多数大学生(89%)认为网络名师平台的推广还是非常有意义,需要高校为其提供更多的网络名师平台,并且在调查问卷的“想法及建议”一栏中,同学们普遍反映网络名师平台主题突出,内容新颖而丰富、科学性强,能让自己受益匪浅,如果自己喜爱的老师通过网络发布网文,会非常愿意关注。只有少数同学认为自己对网络名师平台的需求不大,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对网络名师平台的认识匮乏。
3.2.4网络名师平台最受欢迎版块分析
根据表7,大学生对网络名师平台最感兴趣的5大板块:科技、时评、教育、文化、情感,同学们普遍认为网络名师平台对自身科学素养的养成有积极地意义,也希望通過网络名师平台提升科学素养,同时网络名师平台也是少有的、在课堂以外的更了解教师内心世界的途径,同学们普遍认可网络名师平台是一个拉近师生关系的、有积极意义的交流渠道。
3.3小结
综合以上调查问卷结果,当前大学生的科学素养表现出以下特点:(1)基础学科知识比较扎实;(2)科学研究过程与方法掌握程度不高;(3)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理解比较正确。反映出大学生在长久的学习和积累过程中,对多学科的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尚可,但是当需要利用这些常识性问题去解决学习与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时候,能力就比较欠缺,但好在同学们对于科学技术的认识比较积极和正确,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可以加强对大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引导。
网络名师平台是一个比较受到大学生认可的科学素养培育平台:一方面,网络是当前大学生获取科学信息的最主要来源,同学们认可网络名师平台发布的内容对其科研素养养成有所帮助;另一方面,同学们对网络名师平台的使用情况尚可,同学们期望通过网络名师平台拉近与教师的关系。所以,高校积极构建具有影响力的网络名师平台,发挥互联网和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在大学生科学素养提升中的重要作用,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4结语
中国近年来的国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科学素养水平在逐步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落后;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国民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基于此,互联网+时代基于网络名师平台的大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尤其重要。我们应正确认识到,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一代,也是寄予希望的未来社会高层次人才,建设网络名师平台促进大学生提升个人科学素养,通过新媒体平台不断完善人才培养科学素养体系构建,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课题,对国民科学素养和国家创新水平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