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书入画 金石参同

2017-07-20罗随祖

东方艺术·书法 2017年3期
关键词:东华金文美术馆

罗随祖

焦东华,山东菏泽人。

2007年本科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12年硕士毕业于中央美術学院中国画学院,导师刘彦湖教授。现为故宫博物院馆员。从事金石学、书画学研究工作。湖社书画研究会会员。

2010年获“全国第三届‘梁披云杯书法大赛”一等奖。2011年入选“首届世界华人运动大会书画大展”。2011年获“全国第四届‘梁披云杯书法大赛”提名奖。2012年篆刻作品发表于《书画世界》总第153期;2012年书法作品参加“第六届深圳水墨论坛暨80后书法邀请展;2015年论文《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发表于《文物天地》总281期;2015年作品参加北京邕江湾美术馆举办的“书画本来同”四人书画作品展;2016年在山东招远元亨美术馆举办“元亨利贞——焦东华书法个展”。2016年参加北京天大云华美术馆举办的“南北相照”系列巡展。2017年参加日照天大美术馆举办“南北相照”系列巡展。

余有同契焦君名东华,号敬堂,生于鲁郡菏泽牡丹之乡。少年才俊,光仪华表,笃行忠厚,德才并茂。其幼天资即显,尝涂壁为乡人所赞,双亲爱之,送乡里擅书者导以持聿书楷,始以颜柳发蒙。及入学初中,寒暑假期,严慈必遣赴古汴梁艺校,随拜师名家习书法、国画及篆刻。书始上溯魏碑“郑文公、张猛龙”,以索唐楷之源流;国画主山水,遍临《画谱》以求技法之传统;篆刻以汉印为宗,力追典雅方正。由是眼界愈宽,学艺大进。

兹后,闻见愈广,求知若渴,识学无止境,眼手相应,勤奋钻研,负笈鲁迅美术学院。因得窥堂奥之玄妙,浅尝百味,徜徉艺海,书以“二王”为轨范,探“碑学”之涵蕴;循魏书“上窥秦汉旧范,下察隋唐习风”之旨;探宋四家法书之玄机,求“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意境。乐此以忘疲,会古于毫素间。

东华不以此自牖,再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师从刘彦湖先生。刘公德艺双馨,学养深厚,门第既高,才艺愈展。名师高徒,驰骋艺坛,斩获颇丰,获硕士学位。迄毕业,故宫博物院青眼识才,引凤来归,此精诚所至,勤奋耕耘之所得。君寒窗苦读,以专业专修,完琢美璧。今日一入宫门,内府秘殿,鼎彝契刻,悉为之洞开,诚可遇而不可求者。观其近作喜见临金文,摹殷契之书,此摩挲会古之成就。真譬如鲤跃于龙门,鹏抟怒而飞,他日锦程未可限量也。

古人论书发于心,动于情,行于笔墨,曰:“书如其人”,盖指修持学养而言。眼高手勤,递阶之途,临金文、契文、简书,但在取资,不欲求奇,假古为今用,溯源以泓涵。书以笔为具,摹古切要:一善择名师、二摩挲原器、三形完未为足。必经“苦其心智,劳其筋骨,”寒暑五味,求索磨砺,不易成就也。近人有论书以“线条艺术”称者,窃难苟同,点、提、顿、折、撇、捺有分。早有《书学》、《书论》为宗典,若仅视形体勾连,字与篱笆何异之?更忽略其文义、语韵,何来“发于心,动于情”,哪来“文从字顺,意在笔先”。汉字故其美矣,首在于声、韵、义,书者有感于文,吮毫舞墨,心动笔动,点划于纸,是书法传统生命、魅力之所在。

习书当由浅入深,持楷为引缰,近闻有教书法者谓:学书应自源头,普入手写大篆,首临《大盂鼎》,次及小篆、隶书真草。余识此言者或不知教,或以故弄玄虚。钟鼎铭文作为一般初学者,辨字且不易,胡易引而为书?况今书坛,良莠不齐,古金文、契文、简书虽佳,然非具一定学识积累,困择取舍。或至“画字如画符”,徒取弄巧,南辕北辙,以为捷径。文字为书面语言,文为记事,抑或学书写字,先要学“结绳记事”,若“绳结不美,不准持聿”,此或为真正“由源头入门”之法也。古人曾“结茅而居”,“以叶为裳”,“茹毛饮血”,是否亦需一一遍历,方为根本?

余观焦君书法,用笔捻熟,资才盈溢。行楷多承兰亭衣钵,草书远响张怀,隶辨八分,笔拙意巧,书篆近明清诸贤,用笔萧散简净。近作摹录钟鼎铭文、契文甲骨,颇得意趣。作为专门书家,窃以为“谨慎谦逊,完善自我”,远无止境,且或未臻完美,更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余以为,清人书是集大成者,若“清四家”及梁山舟、俞曲园、梁节庵、陈弢庵等,不应鄙视之,当临习以充盈骨气。金文、契文、简牍书体,近代异军突起,余以为:宜“去习气、近书法”。既然为书非刻铸,便要觅得“结合点”,于纸墨之上,点划之间,体现骨凿铜铸之质感。粤中学宿容希白、商契斋及其门弟子,承近世国学脉绪,严谨有度,余响不绝,应多仿效研习,或有俾益也。

猜你喜欢

东华金文美术馆
数控技术在自动化机械制造中的运用研究
美术馆
美术馆的怪物传说
语法填空专练
Analysing the cultural osmosis in English film appreciation class—Troy
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
加州美术馆
李东华,亲手打造幸福路